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高山大戟

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是大戟大戟属的植物。分布在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4,900米的地区,多生于灌丛、高山草甸、林缘以及杂木林下,已由人工栽培多年生草本。细长,达10-20厘米,直径3-5毫米,末端具块根,纺锤,长7-13厘米,直径2-4厘米,最末端常具多数分枝常匍匐状直立或直立,自基部多......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细长,达10-20厘米,直径3-5毫米,末端具块根,纺锤,长7-13厘米,直径2-4厘米,最末端常具多数分枝常匍匐状直立或直立,自基部多分枝并于上部多分枝,高10-60厘米,体态变化较大,幼时常呈红色或淡红色,老时色变淡至正常绿色互生,倒卵形至长,长8-27毫米,宽4-9毫米,先端或渐尖,基部半或渐狭,边缘全缘不明显;无叶柄总苞5-8枚,长卵形,基部常具叶柄,长约3毫米,有时极短,似无柄;伞幅5-8枚,长1-5厘米;次级总苞总苞相同;苞2枚,倒卵形,长约8毫米,宽5-6毫米,先端近,基部楔形,无柄。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端,无柄;总苞钟状,高约3.5毫米,直径3-4毫米,外部常具褐色短毛;边缘4裂,裂状,先端具不规则的细齿侧具柔毛或无;腺体4,,淡褐色部具短柔毛。雄花多枚,常不伸出总苞外卜雌花1枚,子房柄微伸出总苞外;子房光滑,幼时被少许柔毛,老时光滑;往3,近合生或分离;柱头不裂。蒴果状,长与直径均5-6毫米,无毛。种子柱状,长约4毫米,直径约2.5毫米,灰褐色或淡灰色种阜盾状,无柄。果期5-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500-5400米的高山草甸和灌丛草地中。分布于西藏尼泊尔金也有。

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南部)和甘肃(南部)。生于高山草甸、灌丛、林缘或杂木林下,海拔1 000-4 900米。产于喜马拉雅地区诸国。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

主要价值

药用相

【药 】:高山大戟

【拼 音】:GAOSHANDAJI

【来 源】:为子叶植物大戟植物高山大戟

【功 效】:止祛瘀、生止痛。

治】:治疮肿毒、手足皲裂

性味归经】:苦,凉。

【用法用量】:服:汤6一12克。外用:研调外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于四川云南西藏

【拉丁】: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考 】:始载于《新华本草》。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入药,用于止、止痛、生

本种提示

本种的植物体变化较大,从高山草甸的匍匐状草本直至青藏高原东北部高达30-70厘米高的直立草本,中间连续而无间断,可以说是国产种类中体态变化最大的种类之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高山大黄

下一篇 高山唐松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