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桂花鱼

桂花鱼 桂花(拉丁:Siniperca chuatsi),大眼鳜,花鱼鲫鱼。鮨科鳜属动物。桂花广泛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通常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桂花是淡水定居性类,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湖泊、河川溪涧。它们不做长离的洄游。冬季水位低于7度时,桂花几乎停止摄食。桂花喜欢水质清新,在肥水池塘很难生存。具有肉性味甘、平,无毒......
目录

形态特征

鳜鳍Ⅻ-13~15;鳍Ⅲ-9~11;胸鳍15~16;鳍Ⅰ-5。侧线鳞120~140。鳃耙7~8。幽门盲囊142~420。

体长为体高2.2~3.1倍,为头长2.3~3.0倍。头长为长3.2~3.7倍,为眼径5.7~7.1倍,为眼间隔6.6~7.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1.2倍。

体高,侧扁,眼后部显著隆起。头中大。尖突,长大于眼径。眼中大,略大于眼间隔。大,端位,斜裂。具一上颌。上颌后端伸达或伸越眼后缘下,下颌突出。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群,两颌前部数齿扩大或犬齿。前鳃盖后缘有细锯齿,下角及下缘各具2小棘。鳃盖后缘有2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棒状,上有细齿

头、体被小鳞,部和眼间无鳞。侧线完全,伸达尾鳍基。鳍连续,始于胸鳍基上,鳍棘部为鳍条部基底长2.1~2.3倍。鳍始于鳍最后鳍条下鳍胸位,始于胸鳍基下。胸鳍和尾鳍

棕黄色,白色。体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斑块和斑点。自眼至鳍第至第三鳍棘基底有1条黑褐色斜纹,在第六至第八鳍棘下有1条垂直宽纹。鳍基底有4~5个斑块。鳍、鳍和尾鳍均具黑色点斑。胸鳍和鳍浅色。

桂花鱼雌雄鉴:鳜的雌雄个体有较明显的特征,可常年加以鉴。雌下颌前端呈,超过上颌不多,在肛门后的白色柱状生殖突上,有生殖和泄尿两个孔;雄下颌前端呈尖角,超过上颌许多,在肛门后的白色柱状生殖器上,有一个呈的泄殖孔。

桂花鱼该种与在长江河河分布的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近似,后者与该种的区是从眼至鳍前无1条褐色斜带;头缘稍隆起,间鳃盖下缘一般具细齿;鳃耙4(稀为5)。

生活习性

桂花鱼鳜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类,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水体中,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出活动觅食。不喜欢作长离的徊游和迁移,不喜群居。生活的适宜水温15~32℃。但也有者研究表明,10~25℃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鳜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在25~35℃之间则无明显变化,达到水温35℃时,鳜生长也未见明显减慢,这与一般的类与水温系的研究结果,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当水温超过最适水温时,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反而会下降不相一致,这说明鳜的最适生长温度可能会更广。

鳜为肉食性类,性凶猛终生以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仔幼阶段即食其他苗,200毫米时要捕食鲂鲛鳌、似等小型类和类,也食蝌蚪和小蛙;250毫米以上时要摄食鲤、鲫等类。冬季停止摄食,春夏秋季捕食旺盛般多在夜间捕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水系。

鳜分布图

繁殖饲养

桂花鱼鳜的繁殖,中国长江流域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华南地区为每年4~8月份,黑龙江流域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自然条件下,鳜产卵场通常在有一定流速的湖泊进水处和有浪拍击的岸滩,在雨后涨水的夜晚产卵活动最盛。鄱阳湖的鳜产卵场分布在湖与星子之间的沿岸区,产卵场水深1~2米,流速0.6~0.8米/秒,水底沙质,水温约23℃。产卵前,鳜表现出集群的特性,产卵时,性成熟的鳜成对地在水面游动追逐,然后在水体下层分批产卵及排

鳜通常雄1~2龄,雌2~3龄性成熟,成熟最小型雄为190毫米,160克,雌为200毫米,160克。鳜的怀卵量与年龄和个体大小有,一般2~3龄的鳜怀卵量,固城湖5.3~32万粒,洪泽湖5.6~62.1万粒,洪湖2.8~21.4万粒,黑龙江5.5~46.9万粒。成熟雌鳜卵巢以Ⅲ期越冬,一直持续到4月份转入Ⅳ期。梁子湖的鳜,各月平均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是0.8~9.3,在4月和5月份里,卵巢发育到Ⅳ期或Ⅳ期末,此时成熟系数最高达12.5。6~7月份是鳜产卵盛期,成熟系数显著下降,约为3.0左右。从8月到11月,鳜处在产卵后的育肥期,卵巢由Ⅵ~Ⅱ期发育到Ⅲ期,其成熟系数为0.9~4.3。黑龙江鳜产卵期间性腺发育的成熟系数,雌为3.23~11.2,平均5.58±1.93,产卵后的成熟系数为0.87~2.32,平均1.60;雄在产卵期的成熟系数为1.71~2.69,平均为2.12±0.38,繁殖后的成熟系数降为0.71。

鳜人工繁殖,要选择好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亲。因研究者的条件不一样,选择亲的规格和年龄不尽相同,但一般要求雌2龄以上,体重1~3千克,雄2龄,体重0.75~2千克。用作人工催产的成熟雌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轻压部松软而富有弹性,中线下凹,生殖孔松弛,抬高尾部可见卵巢轮廓前移。用挖卵器缓慢插入生殖孔,挖出少许卵粒,用透明液浸泡2~3分钟后,可清楚地看到白色的卵核。如有的卵核已偏位,则表明性腺发育到Ⅳ期中至Ⅳ期末,此时催产可获得较高的催产率。成熟的雄,生殖孔周围呈微红色,轻压部有较浓的乳白色液流出,入水即。鳜卵呈淡黄色,,具弱粘性,直径1.2~1.4毫米,属端黄卵,卵有一个直径为0.43~0.55毫米的大油球,有的还有数个直径约为0.1毫米的小油球。卵吸水后膨胀,卵周隙扩大,胀到最大时,卵径可达1.7~2.3毫米。卵比重略大于水,在静水状态时下沉,流水中则呈浮状态,卵膜透明,具弹性。

桂花鱼卵的卵裂式与其它类相似,为盘状卵裂,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6个阶段。郑闽泉等。在水温20~25.5℃的条件观察了鳜胚胎发育6个阶段的要生物特征。①卵。受后40分钟,卵的原生质向动物极移动、集中,逐渐在卵黄表面成隆起的盘。②卵裂阶段。在受后1小时,在部中央产生一裂痕并逐渐加深成分裂沟,随着分裂沟向两侧伸展,加深,把盘一分为二,成大小相似的2个分裂球,进入2细胞期;受后1小时20分钟,在盘两细胞中央又出现一条与第一条卵裂相垂直的分裂沟,成4个大小相似的分裂球,进4细胞期;受后1小时40分钟,进第三次卵裂,出现了位于第一次分裂沟两侧并与之平的两条分裂沟,将盘分裂为8个细胞,共两排,每排4个,为8细胞期;受后2小时,完成了第四次卵裂,出现两条与第二次卵裂平的分裂沟,分将每排的4个细胞切割,结果成16个细胞,呈排列;受后2小时25分钟,盘出现4条与第三次卵裂平的分裂沟,完成了第五次卵裂,成32个细胞,此时的细胞大小已不一致,排列也不整齐;受后3小时55分钟,随着卵裂次数增加和卵裂速度加快,盘上细胞愈分愈小,呈多层不规划排列,进入多细胞期。③囊期。受后5小时5分钟,由于卵裂不断进,分裂细胞变得更小,进入囊早期,这时许多分裂细胞在原胚盘处堆集成高帽状突起的囊,其高度约为卵径的1/4;受后6小时45分钟,细胞继续分裂,其界线模糊不清,层向下植物向扩展,使层高度下降,仅为卵径的1/6左右,呈扁平低帽状覆盖在卵黄上。④原肠阶段。受后8小时45分钟,盘向植物极下包、扩展,当下包达卵径1/4~1/3左右时,隐约可见环,进入原肠早期;受后11小时,层不断下包、卷,当下包达卵径的1/2~3/5时,环明显,盾出现,为原肠中期;受后12小时45分钟,层下包达3/5~3/4,由于细胞卷、集中、伸展的结果,使盾不断延长而出现体的雏,进入原肠晚期。⑤神经阶段。受后14小时30分钟,层下包达卵径的5/6左右,植物极的卵黄大部分被包围,仅末端一小部分外成卵黄栓,此时部中央出现神经沟,盾的前端稍膨大,以后将成卵。受后15小时40分钟,卵黄已被全部包围,全,下包结束,体凸起在卵黄球表面,但体尚未出现。⑥器官成至孵化阶段。受后17小时10分钟,在体中部附近出现1~2对体;受后18小时35分钟,体头部两侧出膨大的眼囊原基,体数约4~5对;受后20小时15分钟,眼囊清晰可见,体6~8对;受后21小时45分钟,尾出现,体10~12对;受后23小时50分钟,眼囊内陷成眼杯,囊呈小状,尾进一步突出,体达4~17对;受后26小时15分钟,尾部伸长,与卵黄囊游离,体中、后端偶尔出现微弱的肉伸缩,嗅囊具雏,体18~22对;受后29小时45分钟,在囊下卵黄囊与头部交汇处成围腔,心脏始微弱搏动,眼囊中出现晶体;受后32小时30分钟,尾部扭动次数增多,率加快,部已分化,整个胚胎可作间歇性地扭动,体达25对左右;受后35小时45分钟,囊中有成,跳加快,率达100次/分钟左右,可见液流动;受后38小时30分钟,居维尔氏管增大,率达150次/分钟左右,体扭动频繁;受后43小时30分钟,尾部进一步伸长,率更快,身体环明显,体不断扭动,始进入孵化前期,此时体的眼、、嗅窝等感觉器官陆续成;受后48小时,体剧烈扭动,卵膜逐渐变薄,弹性减弱,仔陆续膜孵出,其中多数仔是通过强烈的翻滚、扭动,以头部或身体前半部挣卵膜而孵出,也有少数个体是以尾部先破膜而出。

鳜的出膜苗与其它苗一样,要过三个养阶段:①源性养阶段(0~3日龄)。刚出膜的鳜苗全长3.9~4.0毫米,完全以卵黄为养,这时期的苗具有胸鳍、鳍,鳍条分化,以鳍鳍条分化最为明显;有上、下颌,且下颌长于上颌,并各有4对小齿。②混养阶段(3~5日龄)。3日龄的鳜苗全长已达4.9~5.0毫米,裂宽为0.55~0.71毫米,摄食,既以卵黄为养,又始摄取外界养物质。在态上,消化道长度占苗体长的35~44%,并出现第一弯,且有明显的分化,即食道较粗、管壁较厚,有较大的伸缩性,而肠道则较细长。③外源性养阶段(5日龄以后)。5日龄的鳜苗全长已达5.8~6.8毫米,裂宽为0.77~0.90毫米,卵黄囊中的卵黄已消耗完毕,完全摄食,进入外源性养阶段。在态上与成相似,具有完整的结构。但在7~8日龄以前,鳜苗的裂宽小于1毫米,对饵料苗有很强的选择性;而当鳜苗全长达7毫米以上后,裂宽已超过1毫米,对饵料苗的选择性降低,能摄食各种常见类的苗。

养殖技术

  • 池塘要求

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饵料难以满足,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

  1. 条件:选择向阳,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倾斜的池塘。面积(1.5~5)×亩为宜,池深2.0~2.5米,池四周圈挖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鳜的捕捞。池塘需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进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左右化水全池泼洒,并配置增氧机。
  2. 水质: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毫克/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 饵料的培育
  1. 品种:从鳜的适性和济角度考虑,饵料一般选择鲢、鳙、鲮等品种。
  2. 放养密度及放养面积:饵料苗的放养密度为50万尾~80万尾/亩,饵料池面积为(5~10)×亩
  3. 培育法: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培育后期应对饵料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长度控制在鳜体长的1/2~1/3之间,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种,饵料应控制在3~4厘米。
  • 种放养
  1. 前期准备: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注新水,以后水位逐步增加到1.5米以上。
  2. 放养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中旬投放,其品种宜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翘嘴鳜。
  3. 放养密度及规格:每亩放规格为3.5~4.5厘米的鳜种800~1200尾。投放时连同塑料袋放入水中20分钟左右缓苗处理,温差不超过1~2℃,然后将苗放入用池水配制的2%~3%食盐水中浸1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视体反应而定,之后连带水放入池中。
  • 饲养管理
  1. 投饲:鳜摄食生长适宜水温18~30℃,最适水温23~28℃,在此范围随着水温的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养殖期间,据水温变化采取间隔投喂饵料的办法,前期及后期每7~10天投喂1次,中期(7-9月高温阶段)每5~7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鳜总体重的8~10%,鳜与饵料的尾数之比为1:5~10。
  2. 水质管理:鳜喜清新水质,耐低氧能力较差,当水中溶解氧低于3毫克/L时表现为不适应,降至2.3毫克/L以下会出现浮头,甚至死,因此,加强水质管理特重要。在鳜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注入新水,然后放入鳜苗。每7~10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30~40厘米,逐步加深池水至1.5米以上。7-9月高温季,每3~5天更换1次池水,保持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小于30厘米时,应更换池水1/4-1/3。保持环水状态更好,保水中溶解氧在4~5毫克/升以上。6-9月,每隔1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5千克/亩,调池水pH值7.0~8.5之间。养殖过程中,应据天变化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机时间和次数,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及时机增氧。同时,加强巡塘,发现鳜有吐出饵料现象,立即机增氧和加注新水。
  • 常见病防治

桂花鱼在运输、捕捞过程中,须细操作,避免擦伤体,感染疾病。对饵料要严格把,不得投喂患病的饵料。饵料投喂前用食盐等药液药。鳜常见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病等。

  1. 细菌性烂鳃病:采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兑水全池泼洒治疗。
  2. 寄生虫病:病原体要有车轮虫、斜管虫、锚虫、指环虫等,寄生于鳜体表、鳍部和鳃部。病体质清瘦,体色发黑,不肯进食,寄生部位组织红肿发炎,继而组织坏死。可用“速效灭虫灵”等药物治疗,用敌百虫治疗。
  3. 病:该病常由饵料带入。鳜吞食患细菌性疾病的饵料后,常出现体表发炎、充肝脏脏带菌,腔积水等症状。采用服和外用结法治疗,效果较好。服用“出立停”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要求在傍晚投喂,因为鳜在傍晚捕食最多,饵料吞食药饵后刚好被鳜吞食;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药物对水体、渔具等进消毒。

主要价值

鳜肉质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多,养丰富(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19克、脂防0.82克、钾370毫克、磷230毫克、钙206毫克),早在唐代有诗人张志和盛赞鳜的诗句“桃花流水鳜肥”,了历来为人们所青睐。也深受现代消费者欢迎,是上等淡水食用类之一。同时,鳜肉性平、味甘,有补、益之功能。因此,鳜具有重要济价值。

动物保护

桂花鱼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植物资源录(第一批)》。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IUCN 2020年 ver 3.1)——无危(LC)。

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相关报道

2021年,宝应鳜成为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17 千卡
蛋白质19.9 g
脂肪4.2 g
固醇124 mg
饱和脂肪酸0.9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7 g
单不饱和脂肪酸1.2 g
69 mg
32 mg
217 mg
295 mg
63 mg
0.03 mg
1 mg
0.1 mg
1.07 mg
26.5 μg
维生素A12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2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7 mg
烟酸烟酰胺5.9 mg
维生素E0.87 m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鳜鱼胆

下一篇 鬼臼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