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鳡鱼

鳡鱼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鲤科鳡属动物,俗称黄鱄(zhuān)、黄钻、黄颊、竿、大鳡、鳏(guān)。鳡鱼体细长,亚,头尖长。尖,呈状,大,端位,无须,眼小,齿末端呈钩状,鳞细小,鳍较小,体褐色银白色,鳍、尾鳍深灰色,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其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动敏捷,中国除西北、西南外,由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河流中均有......
目录

形态特征

淡水霸王鱼鳡的身如梭,体色微黄,银白鳍、尾鳍青灰色。

体细长,稍侧扁,,无棱。体长约80厘米,最大者可达2米,重可达67公斤。

头长而前端尖,长远超过宽。大,端位,裂末端可达眼缘的下。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质突起,与上颌前缘的凹陷相,上下颌均粗壮。眼小,鳞细,侧线鳞110~117。鳍Ⅲ9~10,很小,起点位于鲭之后。鳍Ⅲ10~11。尾鳍分叉很深。体微黄,银白色;鳍、尾鳍青灰色,颊及其他各鳍淡黄色。

生活习性

广西柳江钓起大鳡鱼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动敏捷,是一种要以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类。

鳡鱼是一种大型食肉类,也是一种淡水类。游泳能力极强,常袭击和追捕其他类,比人们熟悉的黑鱼、鳜等食肉更为凶猛。

生性凶猛,属食肉性类,很贪食,不分荤食、素食,见了就吃,有食就抢,有时竟能吞食比它嘴还大的类,专以各种类为食(包括吃黑鱼),是淡水的大敌。

鳡鱼是淡水类中的广温型品种,生存水温范围较广,适宜生长水温为16 -30℃,适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养殖。

分布范围

鳡鱼中国除西北、西南外,由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河流中均有分布。

繁殖饲养

繁育

超大鳡鱼性成熟为3-4龄,成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产卵。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秋末以后,幼和成又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生长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公斤。

生长迅速,2龄体重3.5公斤。

鳡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如果摄食正常,一龄个体体重在1.0~1.5千克之间,两龄个体3.5~5.5㎏,三龄个体7.5~11.0㎏,四龄个体可达15.0~20.0㎏。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千克。通常雄三龄达性成熟、雌四龄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亲4-6月产卵,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份进鳡鱼卵为浮性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流完成发育。体长一米的成熟雌怀卵量可达50万粒。

鳡鱼鳡鱼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和Shannon's 指数分为21.95%、17.07%,0.0724、0.0426。基因分化系数Gst和Shannon's 指数估算分析均显示两个鳡鱼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鳡鱼UPGMA 系统树有较明显的歧化,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6 对AFLP 选择性物在两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313个位点,多态位点47个。鳡鱼野生和野生F1 代人工养殖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为13.42%、8.31%,Shannon's 指数为0.0544、0.0320;前者遗传多样性较后者略高。基因分化系数Gst和Shannon's 指数分析均显示两个鳡鱼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鳡鱼UPGMA 系统树有分支且依据群体分聚类,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结果分析表明,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野生F1 代人工养殖群体尚未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但两个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过较多世代的人工繁育有可能成自己独立而稳定的遗传结构

养殖要求

渔民在万绿湖捕获到一条特大鳡鱼

1、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在2~10亩均可,水深在1.5~2m,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

2、放养模式与密度

2.1 池塘专养

鳡鱼养殖为,为调水质,每亩可搭养少量鲢、鳙鱼。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鳡鱼花鱼种800尾,50g/尾的鲢鱼鳙鱼一龄种50尾左右。

2.2 蟹混养

在朋塘中适当搭养河蟹,可将一些鳡鱼未吃完的、沉入池底的饲料(块)由河蟹摄取,让其充当“清道夫”,这样,既可减少因残饲腐烂而起的水质恶化,又可增加养殖效益。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鳡鱼花鱼种600~800尾,鲢、鳙鱼的放养数量与“专养”相同,每亩再放规格为120~200只 /kg的一龄蟹种100~150只左右。同时,在池塘水面适当放养水生、池底种植水草 (苦草或轮黑藻)。

3、 饲料及投饲

鳡鱼鳡鱼是凶猛性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为食。但在人工养殖中,若仍投喂活饵,一是养殖成本较高,二是需配备饲料专养池,并要做到饲料的适性,较为麻烦。试验表明,鳡鱼驯化,其食性能由专吃活而变为吃死块)。因此,鳡鱼的饲料,前期可用活苗,后期为块。鳡鱼的食性驯化可从体长5厘米左右时始。在体长5厘米以前,应投喂适的活苗。

3.1 活饲料的准备

鳡鱼前期所需的活饵料可用“四大家”的苗。活饵料准备和投喂有二种法。一是在鳡鱼的养殖塘中直接培育。在鳡鱼下塘前半个月,在每亩塘中放养家15~20万尾,花鱼种培育的要求进培育。家苗长到1.5厘米时,将3厘米左右的鳡鱼种直接放入塘中,以家苗为食。塘中应继续投喂粉状饲料,培育饲料,使饲料鳡鱼“同步”生长,保鳡鱼随时有适的饵料。待鳡鱼长到5厘米左右时,且塘中的活饵已不能满足需求时,始进食性的驯化,投喂适块;二是用专塘培育活饲料。在养殖塘中用网围成一块占池塘总面积10%左右的暂养区,放入3厘米左右的鳡鱼种,先投喂活苗,再投喂苗与块的混和料,最后完全投喂块,完成食性的转化后,拆除围网。两种法相比,前者前期的养殖较为便,但驯化相对较难,后者则相反

3.2 驯化

鳡鱼选择池底淤泥较少、朝南向阳的塘边作为食场,每天分二次进驯化,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4时。驯化时,先向食场泼水,几分钟后始投饵,再重复泼水、投饵,如此环往复,使成条件反射,只要一向食场泼水,即会快速汇聚在食场。刚始时的饵料最好为大小适的活苗与小杂制成的糜或块的混和物,再过渡到全部用块。

3.3 投饲

完成食性的转化后,应定时、定点、定量投喂块,一般上、下午各一次,投喂前先“泼水”,待鳡鱼聚集于食场后,再投喂块。投喂量依天、水温和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8%。如以投喂块为的,应每隔一定时间补充投喂新鲜块,或在块中加复维生素维生素C。

几位钓鱼爱好者在展示捕获的巨型鳡鱼4、日常管理

4.1 加强水质调

鳡鱼养殖中的日常管理法与其他类养殖基本相同。在养殖中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以上。前期以注水为,可每隔半个月加水一次,使池水随体增大而不断加深。中后期应适时换水,并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也可施用复合生物制,以改善水质。闷热天要适时增氧,防止缺氧浮头。

4.2 及时分养

鳡鱼抢食凶猛,食量大,生长快,但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养殖中如不及时进筛选分养,会造成大抢食厉害、吃得多、长得更快,小抢不到食而长得更慢的结果。同时还会出现“大块小吃不进,小块大吃不饱”的现象。最终造成同塘养蕴的体重相差10倍以上的结局。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生长情况,及时进分养。

4.3 病害防治

鳡鱼鳡鱼的池塘养殖刚刚始,尚未发现特有的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病害的预防。一是养殖池塘在使用前每亩用75~100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菌。二是种下塘前要用食盐水进浸泡消毒。三是饲料要安全卫生,符要求,并定期用白粉或强氯对食场进消毒。

培育

鳡鱼野生鳡鱼越来越少,在江河湖泊中捕捞亲费时费力,而很多时候也会一无所获。鳡鱼一般要从正规鳡鱼养殖场家进,如果已养殖鳡鱼多年,也可以从商品里选择亲

应该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性成熟个体。雌雄比例为1:1.5。

一般在6—10亩(667平米每亩)之间的土池里进专池强化培育。水深在1.5米-2米之间。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以上。阴雨天或高温季每天增氧4-8小时,要集中在午后两到三点钟,或凌晨一点到六点间。

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300千克左右。每亩池塘,可以投放重量为250克的鲢鱼100尾左右,它们可以帮助鳡鱼改善水质。如果亲是已驯化好可以摄食块的,每天要投喂占亲体重8%左右的块;如果亲没有过驯化,池塘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活饵料,每天定时往池塘投入占亲体重5%的活

成熟鉴定:成熟度好的雌亲部膨大、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生殖孔肿胀微红,而雄性成熟时,一般轻压部有白色液流出,入水即

如果催产池离亲池大于500米以上时,要采取理的措施才。捞亲后要用专用布夹兜住亲,不要让它冲撞以免逃跑和受伤。往塑料袋里装入适量的水,将亲放入塑料袋。再用布夹兜住,抬到充氧机处充氧,然后再进运输。

人工催产

鳡鱼要先把亲放入催产池,让它们适应了催产池水体环境后,再进人工催产。

1)催产池

催产池为半径2米的水泥池,池深为1.5米左右,水深1.2米,水体可见度50厘米以上。每个催产池可以放5-6条亲。一般2条雌搭配3条同龄的雄,如果雄龄数小,可以适当多搭配一些雄

2)催产配制

每种都有适自己的催产,对鳡鱼来说,配制出适的催产是保鳡鱼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过不断实践,他摸索出了一个配制鳡鱼催产的“秘”。

鳡鱼催产由三种药物配制而成,分鲤鱼垂体、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促排卵素2号)、注射用绒促性素鲤鱼垂体能加快亲性腺成熟,提高亲的产卵率,另外还可以降低亲的死亡率,用量为2—3毫克;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能促使亲垂体释放促黄体素和促卵素,从而诱发亲产卵,用量为200微克;注射用绒促性素可以促进亲的卵发育成熟,使亲早产卵,用量为10万单位,5万单位为一支。每瓶促黄体释放激素和每瓶注射用绒促性素注入1毫升0.9%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将所有药物混到一起,并不断碾磨,使固体的鲤鱼垂体呈粉末状充分溶解到溶液中。配好药物后就可以进催产了。

3)催产

鳡鱼鳡鱼个体大,人工催产通常需要多人配鳡鱼反应敏捷、性情凶猛,为了不对鳡鱼产生伤害和便捕捞,要先用渔网将亲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催产时,用布夹将亲托住,然后在亲胸鳍基部进注射。注射量为:雌,体重千克数乘以0.3(毫升);雄,体重千克数乘以0.3并减半(毫升)。假如雌体重为15千克,它的注射量为15乘以0.3,也就是4.5毫升;如果是15千克的雄,它的注射量应为2.25毫升。鳡鱼一般9个小时之后就会产卵了。

在催产后,要不断往催产池注水,排水,用环流动的水对亲刺激,保时产卵。

苗培育:苗期是指把出膜后3天的苗,培育到体长3.3厘米左右的阶段,一般需要20天左右。苗培育池最好选用土池,面积一般在3-4亩之间(667平米/亩)。

1.放苗

鳡鱼放养前先清塘消毒,再注水,水深1.0~1.5米。放苗时,先将塑料袋放入池水中,并往上面泼水,让苗先适应池水的温度,15—20分钟后就可以把苗放到池塘里了,每亩池塘可放5—10万尾苗。

2.喂养管理

这个阶段的苗只投喂豆浆就可以了。豆浆不但是苗的食物还可以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为鳡鱼提供活饵。每天每亩用干黄豆3-4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这撒豆浆可有讲究呢!有验的师傅泼洒豆浆时像下小雨,看这位师傅就是轻车熟路,将豆浆撒得均匀一致,豆浆落到水面就像是了一朵朵小白。当苗体长3.3厘米时可以出售也可以转入种期进培育,生产上把这个时期的苗叫做“夏

种培育:对鳡鱼来说,种期就是把苗从3.3厘米左右培育到体长10厘米左右的阶段。人们把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分是3.3-5厘米和5-10厘米。

商品饲养

鳡鱼鳡鱼从体长10厘米一直生长到出售的这个阶段,人们称为商品。每亩池塘可养商品1500尾左右。

1.投喂

要坚持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8%。应随着鳡鱼的长大逐渐加大块。块的大小应据商品的大小来定。

2.水质管理

商品管理期间,一般在每天中午增氧2-3个小时左右,确保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左右。阴雨天或高温季每天增氧4-8个小时左右。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9.0之间,如果池水pH值低于7.0就要用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5-20千克,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3.分级

鳡鱼一定要及时分级,把大小差不多、活泼程度差不多的鳡鱼挑出来放在同一个塘里饲养,把规格小的移到的池塘进专池养殖。

养殖技术发展

鳡鱼对洞湖区等地对鳡鱼的生物特性、鳡消化系统特征及肠道组织肉的化组成与食用养价值等进较详细的研究,为展鳡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提供了应用理论基础。对鳡鱼苗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养殖等技术进了较全面的研究,池塘驯化培育亲本的催产率、受率和孵化率90%以上,水泥池培育种成活率90.89%,网箱培育种成活率86.4%,体长为8-10cm的稚幼食性转化率95%以上。池塘养成活率为98.7%,平均单产959.6kg/667m2,平均起捕规格8.78kg/尾;池塘套养成活率为100%,平均单产87kg/667m2,平均起捕规格9.13kg/尾;网箱养殖的2龄当年商品规格达到6.12kg/尾,成活率在90.1%,3龄成活率为100%,平均规格为16.73kg/尾,单产85.7kg/m2;湖泊放养6-7cm的种,从2004年12月31日起的两年养殖,平均规格达到5.54kg/尾,回捕率为12.26%。

池塘养殖试验

一、材料与

1.池塘条件

鳡鱼试验池为一只面积为3.4亩,池深为1.8m,池底为泥质,淤泥厚10cm,池底平坦,坡比1:2.5,进排水较便,水质无污染,不渗漏,配有2.2KW的潜水泵1台,进水用40的过滤网过滤,排水安装密眼网以防鳡鱼外逃。

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50kg/亩带水彻底清塘消毒,消毒一个星期后,加水至1.2m。以后据需要再逐步提高水位。

2.苗种来源及放养

苗种来源浙江省某研究所,为2003年5月下旬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至7月初,规格为5cm左右的苗种。2003年7月11日下塘,后适当放养鳙、鲢等种。

3.投食驯化

石灰清塘后,用聚乙烯网(网0.6cm)在池塘朝南向阳区进水围出一小块暂养区,约120m2,先将鳡鱼苗种集中暂养在,放苗第二天始驯化,每天分四次,时间为上午9时、11时、下午2时、4时,驯食饲料用海、淡水小杂制成的糜,大小适,每次驯喂时间在30分钟以上,先泼水隔几分钟投饵,再泼水,再隔几分钟投饵。

环往复,成条件反射,使养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10天后驯化成功,拆除围网,结束驯化。

4.饲养管理

(1)水质调:由于大量饲料的残饵及排泄物,水质容易变坏,在饲养过程中,不断调水质,前期以注水为,每隔7至10天加注新水15--20cm,池水位随体增长不断加深,中后期5至10天换去部份老水,每半月遍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10---15kg/亩,使池水保持清新。

该试验未曾配备增氧机,因此在天闷热的情况下,用2.2KW潜水泵适当冲水。水质做到“肥、活、嫩、爽”。

(2)投饵管理:待驯食成功后,每天二次,定时、定点投喂,上午10时、下午3时。具体操作应灵活掌握,适当增减,喂至不争食为止。饲料保持新鲜,忌投腐败、变质的饲料,以免得病。

(3)病防治:

在试验过程中,采取“以防为”的原则,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饲养过程每半个月服土霉素(拌食)1个疗程3天,定期用强氯对食场消毒。整个饲养过程未出现病。

二、结果、产量及效益

过半年的饲养,至2004年1月15日全部售完,3.4亩池塘共出成1396kg,平均亩产量为410kg,其中331.2kg,占80.8%,总收入43900元,鳡鱼平均规格500g,平均售价38元/kg,总支出14500元,总利润29400元,亩获利8647.1元,投入产出比为1:3.03。

三、体会

1.利用鲜杂养殖鳡鱼可获高产、高效。鳡鱼个体大,生长快,过科养殖,当年苗种、当年可达500g上市规格,价高,可获得较好的济效益。

2.养殖过程中,对照翘嘴红白的养殖池,相当养殖密度,鳡鱼明显比翘嘴红白耐低氧抢食凶,因此在以后养殖推广中,养殖密度可为亩放养量800--1200尾。

3.在干池中,发现池塘底部有部分旁池逃人的花鱼,规格在400g以上,说明以后在养殖中,套养花鱼,增加效益是可的。

病虫害预防

鳡鱼病虫害有可能造成鳡鱼的大量死亡,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付病虫害要以预防为。常备的药有硫酸铜和B型灭虫2号。

硫酸铜为天蓝色粒状晶体,在农业中被用来做杀虫、杀菌,常用来给商品、亲等体型稍大一些的消毒;在使用时,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每亩的用量为60克左右,每月向池塘泼洒一次。B型灭虫2号为水体消毒杀虫药,还能改善水质,适用来为水、夏等体型小的消毒。使用时,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每亩的用量为80克左右。每月向池塘泼洒一次。

主要价值

鳡鱼形态图这种处于类食物链的上层,个子大,肉质结实细腻,味道鲜美,一向被列入上等食用类,晒制成的鳡鱼干为很多人所喜爱。

其肉质鲜美,一向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类。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1-20.8克,脂肪1.3- 5.4克,热量84-132千卡,钙11-24毫克,磷144-203毫克,0.7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其肉入药鲜用,具有暖中、益、止呕的功效,胃虚弱、反胃吐食等症,宜常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鸽子

下一篇 鳜鱼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