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佛手花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朵和蕾。佛手九爪木、五指佛手,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济价值。其全身都是宝,、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健脾等多种药用功能。据史料记载......
目录

形态特征

香橼(原变种)

不规则分枝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蕾均暗紫红色多刺, 刺长达4厘米。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则有关节,但无翼叶柄短,叶片或卵状,长6-12厘米,宽3-6厘米,或有更大,或钝,稀短尖,叶缘有浅钝裂齿总状花序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两性,有单性趋向,则雌蕊退化;花瓣5,长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筒状,花柱粗长,柱头头状,果、近或两端狭的纺锤,重可达2 000克,果皮淡黄色,粗糙,甚厚或颇薄,难剥离,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种子小,平滑,子叶白色,多或单期4-5月,果期10-11月。

器官态与香橼难以区。但子房在落后即分裂,在果的发育过程中成为手指状肉条,果皮甚厚,通常无种子、果期与香橼同。

佛手花图册佛手花图册

生长习性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怕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200~1800小时为宜。适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壤土或粘壤土生长

地理分布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也有。

药用价值

归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快隔

佛手

:出自《随息居饮食谱》。 科属分类:芸香科

治:胃气痛;食欲不振

生态环境:生于热带、亚热带。

各家论述:《药材资料汇编》:平胃气痛。

采收和储藏:4-5月早晨日出前疏时采摘,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

资源分布: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功效分类:疏肝

性味:微苦;微温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朵和蕾。

用法用量:服:汤,3-6g。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本品长约1.5cm,呈淡棕黄色,基部带有短花梗花萼杯状,略有皱纹;药瓣四枚,呈线状,外表可见众多的凹窝,质厚,二边向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的周围;子房上部较尖。微、味微苦。

药物性状

本品长1.5~2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棕褐色花梗长2~7mm,具纵皱纹。花萼杯状。常有小凹点。花瓣3披针或长卵形,常弯卷缩,长1~2cm,宽约0.5cm,外表面淡黄色,具众多棕褐色细小凹点,质厚,易落。

雄蕊多数,黄白色,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上部狭尖。有的花瓣落后,可见渐发育成微呈指状的小果实蕾色较深。香,味微苦。

性状

为干朵,花萼杯状,或略呈五角,略有皱纹,长披针,两边向,外表淡棕黄色,有棕褐色麻点,雄蕊多数,黄白色,体轻,质脆。香,味微苦。 炮制法:拣去杂质,去柄,筛去土即得。

炮制作用:本品常用于平胃气痛。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花柱薄壁细胞含橙皮甙结晶,呈扇形、针簇状或无定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花粉淡黄色或红棕色,直径25~40μm,外壁呈颗粒状突起,萌发孔2~5个。气孔为不定腺毛的腺头细胞为单个或多个细胞,非腺毛多为单细胞。可见草酸钙晶及簇晶。油滴较多。

养生之道

佛手花序或为腋生的束,雄花较多。其果实端分裂如拳,张时如指,其状如佛手,故佛手”。佛手浓郁,十分宜人,古人多用作寿礼、贡礼。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朵和蕾。期在夏季,于早晨日出前疏时采摘,亦可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均可。

中医认为佛手性平,归肝经,用于胃气痛。佛手果实富含维生素C,芳香辛。将果实切成薄,用沸水冲饮,有健脾,解之功效,并长于舒行气止痛。对肝郁气滞不和所致的肋胁胀痛、脘闷及呕吐食少等症有一定疗效。将150克佛手洗净,切成细丝,装入瓶,加入白200毫升,封紧瓶,每日摇动一次,半月后即成疏肝,消食化痰的“佛手”。佛手10~15克,粳米50克,加水200毫升,至100毫升,去渣后放人粳米。再加水400毫升左右,成稀粥,加入适量冰糖即成。每日温服2次。用于治疗胸闷气滞,年老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暖呕吐等症。

栽培技术

佛手花图册1、选土:佛手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条件,盆土要用质地疏松的沙土与红黄壤土,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混而成,粘重碱性土对其生长发育不良。盆土可用60%的粗砂,20%的腐熟有机肥,20%的田间土进配制。

2、定植:先要选好苗,要求根系发达、粗壮、分枝均植时期,秋植在9月至10月,春植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盆前,先进、修,保持完整的须根

3、浇水:佛手苗上盆后,立即浇透压水,以后土见干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防止盆水,影响根系生长。浇水是种佛手成败的键,4至5月后,温升高,佛手生长迅速,需水量增加;夏季炎热高温,除盆泥土保持湿润外,还应在周围喷水,保持一定的环境湿度;秋天温逐渐下降,浇水量可慢慢减少;冬天,树体进入休眠,应搬入暖棚,盆上保持一定湿润程度即可,防止过湿、过干,以免烂植株干萎。佛手浇水还应据苗株的具体情况灵活对待,小树、弱树少浇,大树、壮树多浇;果实膨期不宜浇水,以免落果。

4、施肥:结浇水追肥,盆栽佛手施肥在一年中,可分四个不同阶段:一是春分至种间,每隔7天左右要施薄肥,还可用磷酸二氢钾作外追肥,的是增强树势。二是种至大间是期和结果期 ,每隔3至5天要施肥一次,肥分可比以前浓些。此时多施磷钾肥,的是多少落果,并可进人工授粉。三是大至秋分间,果 佛手

实正是膨大期,多用钾、磷等复肥,少用氮肥,否则果实推迟成熟期。四是白到霜降期,采果后施稀薄磷钾肥,控制浇水和氮肥,的是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总之在结果初期要控制肥水,果实膨大期增施肥水。

5、修佛手上盆后,始以生长顶芽连续生长,没有自剪性,因此,要注重梢摘,促进分枝,矮化树冠。疏剪密弱枝,结撑、拉、吊的法,调整树姿,美化树势。结果后,针对生长、结果势,进春夏抹,结果梢摘、疏疏果,促进各期的梢、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现象。

6、防佛手比一般力差,遇到低温时就会大量落条冻枯,影响来年的坐果及生长发育。因此,佛手冬季入室后要提高室温度和湿度,增强树体抗性。

病虫防治:佛手的病害要有煤污病,是由腐生真菌起的,使密布浅黑色的黑霉,影响叶片作用,可用50%退菌特800倍液或多菌灵防治。虫害要有蚜虫和介壳虫,5至6月份和8至9月份在蚜虫危害佛手端嫩时,盆不50%的西维因500倍液。6至7月份,干热天蜘蛛易危害叶片,发现后可喷40%的乐果1000倍液进防治。

佛手花图册佛手花图册

相关物种

香橼(原变种) C. medica var. medica

云南香橼 C. medica var. yunnanensis

相关诗词

佛手

宋 :董嗣杲

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

爪痕分翠净,吐葩耀妍。

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谁汲野泉临晓浸,瓦瓶插供白衣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佛指甲

下一篇 佛手柑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