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杜树
形态特征
水分和肥料
佛肚树性耐干旱,生长期浇水,应见干见湿,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应减少浇水,盆土以稍干为宜。但夏季高温时节,水量不可缺少,除早晨浇足水外,傍晚还须观察盆土,若干即要补充水分,中午高温时,还须向佛肚树枝叶及地面喷些水,以起到防暑降温作用。佛肚树生长期,月施液肥1次-2次,肥料以磷钾为主,肥水比例20%-30%,若保持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片,其花开得最艳。冬季停止施肥。
换盆和土壤
佛肚树第两年换盆一次,换盆时节应放在晚春前后。培养土应以腐叶土8成、肥沃的塘泥1.5成、河沙0.5成混匀即可。基肥应选用富含磷钾的马蹄片或牛角、骨粉等长效肥。
佛肚树的繁殖有播种和扦插二种。种子采收后,先贮藏于20℃-30℃下,夏季播种,播后3个月-6个月才能发芽。扦插可在5月-6月进行,择取顶端的分叉嫩枝长10厘米-15厘米,于节下0.5厘米处切下,置通风处2小时-3小时,待切后收口后插入清洁的煤渣中,并遮去阳光,保持煤渣温度22℃-25℃之间,约20天-30天生根,根须长至2厘米-3厘米时即可上盆。
病害
佛肚树主要有吹绵介和溃疡病害。吹绵介主要寄生于佛肚树的花丛,可用氧化乐果2000倍杀灭,10分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喷药部,以免茎叶溃烂。发现佛肚树茎下有溃疡性创伤,即刻将佛肚树移至通风处,用利刀刮除腐坏组织后,涂上硫磺粉,并喷多菌灵一至二次,即可使伤口愈合。
栽培技术
佛肚树系大戟科多肉植物。茎干矮肥,肉质,基部膨大,好似弥勒佛的肚子,而得名。叶掌状盾形3—5裂,叶痕大。花聚生于枝顶,橙红色,五瓣,花梗分枝似红珊瑚,故又有珊瑚花之称。由于它形态奇特,花色鲜艳,一年四季开花不断,因此受到人们青睐。要想养好佛肚树,在栽培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幼苗期应给予较多肥水,促使其迅速生长,也有利于茎干基部膨大,从而提高观赏价值。随着植株逐渐长大,肥水应逐渐减少,以防植株徒长。
(2)盆土宜选用排水畅通的沙壤土。排水不良或浇水过多均易造成烂根,因此平时浇水要注意适量,以保持盆土略微偏干些为宜。冬季室温低时更要控制浇水。生长旺季可施2~3次稀薄液肥或复合化肥,以利促使花繁色艳。
(3)佛肚树喜温暖,怕寒冷,生长适温约为25℃~28℃。冬季室温最低要保持在16℃以上,若低于10℃,则易引起落叶。
(4)佛肚树喜阳光,也能耐半阴。室内培养放在具有明亮散射光处即能生长良好。冬季最好放在朝南的窗台上,使其接受更多的光照,则生长健壮,花多色美。
(5)繁殖佛肚树,多用播种法。播后待小苗长到约5厘米~6厘米高时即可移植上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