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透骨草
基本介绍
简介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茎粗壮,肉质,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无毛或幼时被疏柔毛,基部直径可达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根,下部节常膨大。
叶互生,最下部叶有时对生;叶片披针形、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向基部常有数对无柄的黑色腺体,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侧脉4-7对;叶柄长1-3厘米,上面有浅沟,两侧具数对具柄的腺体。
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无总花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单瓣或重瓣;花梗长2-2.5厘米,密被柔毛;苞片线形,位于花梗的基部;侧生萼片2,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唇瓣深舟状,长13-19毫米,宽4-8毫米,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长1-2.5厘米内弯的距;旗瓣圆形,兜状,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狭龙骨状突起,顶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长23-3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近圆形,先端2浅裂,外缘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丝线形,花药卵球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密被柔毛。蒴果宽纺锤形,长10-20毫米:两端尖,密被柔毛。种子多数,圆球形,直径1.5-3毫米,黑褐色。
花期7-10月。
形态特征
【出处】本品原植物形态描述始见于《救荒本草》,名“小桃红”。《本草正》云:“(凤仙花)善透骨通窍,故又名透骨草。”《纲目拾遗》谓:“凤仙花,一名透骨草,以其性利,能软坚,故有此名。”又于透骨草条下记载:“汪连仕《采药书》:透骨草仿佛马鞭之形,大能软坚。取汁浸龟板能化为水……按凤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风散气;红花者名透骨红,破血堕胎,亦有透骨之名,非一物也。”
1.茎横切面:表皮外被薄的角质层,并有非腺毛。厚角细胞4~5列。皮层少数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细胞有时有淀粉粒。中柱鞘由1~3列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髓宽阔,约占茎半径的2/3,少数细胞含草酸钙针晶 。
2.茎表面观:表皮细胞外侧平周壁微显角质纹理;无气孔。非腺毛由1-8~20个细胞组成,直径24~42μm,有的具短分枝,表面有角质线纹 。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种子多数,球形,黑色;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
【摘录】《中华本草》
分布范围
中国、印度。
主要价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化学成份】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蹄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m-3-gluccoide),矢车菊素。
-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及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delphinidin-3-glu-coside)等。 全株还含芹菜索4'-O-D-呋喃木糖基(1→4)-O- 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4'-O- D-xylofuranosyl(l→4)-O-D-glucopy-ranooide)]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泡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2ml,加2%铁氰化钾-2%三氯化铁试剂(两种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2~3滴,显蓝色。(检查酚类)
【性状】
性状鉴别:茎长柱形,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3~8mm,下端直径可达2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干瘪皱缩,具明显的纵沟,节部膨大,叶痕深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或有白色、膜质髓部。气微,味微酸。以色红棕、不带叶者为佳 。
开发利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