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扶桑叶

英文:Leaf of Chinese Hibiscus, 为锦葵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的朱槿 常绿灌木,高约1-3m.小,疏被星状柔毛。互生;叶柄长5-20mm,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mm,被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4-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都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面沿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期全年。......
目录

形态特征

扶桑叶朱槿常绿灌木,高约1-3m。小,疏被星状柔毛。互生;叶柄长5-20mm,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mm,被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4-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都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面沿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单生于上部腋间,常下垂,花梗长3-7cm,疏被星状柔毛或近平滑无毛,近端有苞片6-7,线形,长8-15mm,疏被星状柔毛,基部合生; 萼钟,长约2cm,被星状柔毛,裂5,卵形披针花冠漏斗,直径6-10cm,玫瑰红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卵形,先端,外面疏被柔毛;雄蕊柱长4-8cm,平滑无毛,有缘。期全年。

分布范围

扶桑叶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主要价值

【考】出自《本草纲》。

扶桑花性味】①《本草纲》:"甘,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涩,性平。"

【功用治】治肿,毒疮,衄

①《纲》:"治肿,取同白芙蓉牛蒡、白蜜研膏之。"

②《福建民间草药》:"解热毒,消肿。"

③《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治热衄瘙,毒疮。"

④《南宁市药物志》:"捣碎脓疮。"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服:汤,1~3钱。

化学成分

扶桑叶含C16-C32碳氢化物(carbohydron),其中C17、C23、C25、C31碳氢化物为,C21-C30高级脂肪醇,其中以C26、异-C28、异-C30、高级醇为,C8-C28脂肪酸,其中以C8、C12、C14、C16、C18:2为苹婆酸(sterculic acid),锦葵酸(malvalic

acid),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caxeryl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具抗补体活性的木槿粘液质-RL(hibiscus-mucilage-RL)。

药理作用

扶桑叶对离体豚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大子宫蟾蜍、大后肢灌流及麻醉狗血压(0.1克/公斤静注射)均无明显作用。上述给小腔注射时毒性不大(两只小给1克/只,24小时不死或只死1只)。对人可认为无毒性。

扶桑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扶桑根

下一篇 扶栘木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