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榧子

榧子 榧子(拉丁:Torreya grandis Fortune ex Lindl.),又“野杉”“榧树”“芝麻榧”等,红豆杉科榧属植物榧的种子榧子每年4月,次年10月种子成熟,呈核果状。种子成熟后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平,味甘,具有杀虫、消积、润燥的功效,用于治疗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等症。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
目录

物种起源

中药榧子的原植物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为我国特有树种,要分布于浙江全省,福建崇安、建瓯 ,安徽黄山、贵池 ,江西黎川、修水、山、宣天、务元、黄冈山,向西星分布于湖南新宁、慈利和贵州上海和昆明等地有栽培。生于亚热带的低海拔丘陵、低山及中山地带的森林中,海拔从 30米至 1400米以下,温暖多雨的黄壤、红壤、黄褐壤地区,在局部地段为群落优势种。 榧树大部分呈半野生状态,约有 30至 40万株。 在村舍附近及浙江诸暨、东阳等榧树产地尚有百年以上大树,榧子的年产量在几百至千吨。 其种子也可食用。榧树在浙江诸暨、嵊县、绍兴和东阳等地栽培历史悠久,产区劳动人民长期培育选择,选出象香榧 T. grandis cv. merrilli那样种粒大,皮壳薄,品味佳,产量丰的优良类型。 除此之外,尚有 10种栽培变种长籽香榧、大榧 (栾榧 ) 、小榧、蛋榧、榧、榧 (长果榧,金榧,了木榧 )、芝麻榧、獠榧、米榧、尖榧。

榧属植物全世界共有 6种 2变种和 11个栽培变种,分布于东亚及北美,其中北美产 2种:佛罗里达榧 T. taxifolia Am.、加州榧 T. californica Torrey;日本产 1种:日本榧 T. nucifera( L. ) Sieb. et Zucc. (我国的青岛、庐山、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 );中国产3种2变种。

除上述榧树及其 11个栽培品种外,还有:

榧 T. jackii Chun为我国特有树种,是古老的残遗种,至今已属濒危种,资源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要分布于浙江南部大部分地区,福建浦城、长宁、泰宁及江西资溪等地区。 杭州、南京、南平等地有栽培。 生于海拔 200至1320米的山谷沟边,山坡下部或陡峭的石缝中的针阔混交林下。 幼树耐阴,成树喜光,要求温和湿润的候环境,酸性红黄壤。 种子可食,又可榨油。

巴山榧 T. fargesii franch.为渐危种,是我国特有树种。 分布于陕西略阳、勉县、安康、平利、岚皋 ,甘肃徽县、武都、康县、岷县 ,四川宝兴、峨嵋、广元、南江、城、巫源、巫山、万源、奉、南川、湖北巴东、兴山、通山、新华、宋洛、老君山、河南南城及安徽霍山等地。 生于海拔800米至 1800米的针阔林中,资源稀少。文献记载其种子除供杀虫= 消食和药用外,亦为可食品,尚可榨油。

云南榧 T. fargesii Franch. var. y unna nensis( cha ng et L. K. Fu ) N. Kang 也为我国特有种,在研究榧属分类、分布面有重要价值。 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贡山、中甸、卢水、云龙、兰坪、剑川和鹤庆等地区。生于海拔 2000至 3400米高山地区的阔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喜温凉湿润的候及酸性棕色森林土壤,在分布区,为较常见的森林树种,能长成胸径 60至 70厘米的大树,宜选作云南西北部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树种。 其种子除药用外,亦可食用或榨油供食用及工业用。

九龙山榧 T. grandis Fort. var. jiulongshanensis Z. Y. Li. Z. C. To ng et N. Kang为浙江遂昌九龙山发现的一种外貌似榧树的变种,其二年生以上的较长,尤其种子先端尾尖较特殊。 本种分布面窄,资源量少。 对其分类位置、发利用、化成分及栽培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果子和海盗颇有渊源,古人便将这果子的用一个“木”和一个“匪”拼凑而成,由此得榧子” 。

形态特征

榧子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55cm。树皮褐色张,小无毛。呈假二列状排列,线状披针,长1.2~2.5厘米,宽2~3毫米,愈向上部愈狭,先端突刺尖,基部几成全缘,质坚硬,上面暗黄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肋显明,在其两侧各有一条凹下黄白色气孔带。单性,通常雌雄异株雄花,具总花梗雄蕊排成4~8轮,花药4室;雌花无梗,成对生,只1发育,基部具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1,直生。种子核果状、或倒卵状长,长2~3厘米,先端有小短尖,红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胚乳缩或微缩。期4月。种子成熟期为次年10月。生长于山坡,野生或栽培

榧子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果实大小如枣,核如橄榄,呈,富有油脂并有一种特殊香,很能诱人食欲。

种子呈卵,长2~4厘米,表面灰黄色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有一的疤痕,色较淡,在其两侧各有一个小突起,另一端稍尖,外壳质硬脆,破红棕色,有麻纹。种仁卵,皱而坚实,表面有灰棕色皱缩的薄膜,仁黄白色,有油性。微香,味微甜。以个大、壳薄、种仁黄白色、不泛油、不破碎者为佳。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生长习性

榧子生于温暖湿润的黄壤、红壤及黄褐壤土,多数省区常生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下的森林中。生于亚热带的低海拔丘陵、低山及中山地带的森林中,海拔从 30米至 1400米以下,温暖多雨的黄壤、红壤、黄褐壤地区,在局部地段为群落优势种。

榧树大部分呈半野生状态,约有 30至 40万株。

榧子的年产量在几百至千吨。 其种子也可食用。

分布范围

榧子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本植物皮(皮)、(榧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中药榧子的原植物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为中国特有树种,要分布于浙江全省,福建崇安、建瓯 ,安徽黄山、贵池 ,江西黎川、修水、山、宣天、务元、黄冈山,向西星分布于湖南新宁、慈利和贵州上海和昆明等地有栽培

在村舍附近及浙江诸暨、东阳等榧树产地尚有百年以上大树。榧树在浙江诸暨、嵊县、绍兴和东阳等地栽培历史悠久,产区劳动人民长期培育选择,选出象香榧 T. grandis cv. merrilli那样种粒大,皮壳薄,品味佳,产量丰的优良类型。

繁殖栽培

榧子林生物特性:榧适宜生长在凉爽多雾、潮湿的环境,幼时耐荫结果期则需充足光照。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壤土栽培为好,干旱瘠薄的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扦插压条、分均可繁殖

种子繁殖:秋播或春季2-3月上旬播种。条播,沟宽10cm,深10cm,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倍,播后盖章,每1hm播种最1500kg。幼苗出土后揭去盖草,反搭棚遮荫。第2年春季,35cm,株15cm移植。移植后浇水数日,以保成活。

扦插繁殖:剪取硬,在畦上每隔25cm沟一条,将插条靠沟一边排列,覆土压实,出地面1/3,次年早春定植。

压条繁殖:春季选近,弯至近地面,切伤部分外皮,用土堆埋伤部分,浇水次年早春先将连接老树一端断,秋天移栽定植。

繁殖:早春将丛生的新株分定植,常浇水,直至成活。

田间管理:每年都应进中耕除草,培土追,定植5年后须进嫁接及整、修剪。

采收和储藏:10-11月间种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

病虫防治

要有天牛为害。

种类介绍

榧子10种栽培变种长籽香榧、大榧 (栾榧 ) 、小榧、蛋榧、榧、榧 (长果榧,金榧,了木榧 )、芝麻榧、獠榧、米榧、尖榧。

榧子榧属植物全世界共有 6种 2变种和 11个栽培变种,分布于东亚及北美,其中北美产 2种:佛罗里达榧 T. taxifolia Am.、加州榧 T. californica Torrey;日本产 1种:日本榧 T. nucifera( L. ) Sieb. et Zucc. (中国的青岛、庐山、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 );中国产3种2变种。

除上述榧树及其 11个栽培品种外,还有:

榧 T. jackii Chun为中国特有树种,是古老的残遗种,至今已属濒危种,资源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要分布于浙江南部大部分地区,福建浦城、长宁、泰宁及江西资溪等地区。 杭州、南京、南平等地有栽培。 生于海拔 200至1320米的山谷沟边,山坡下部或陡峭的石缝中的针阔混交林下。 幼树耐阴,成树喜光,要求温和湿润的候环境,酸性红黄壤。 种子可食,又可榨油。

巴山榧 T. fargesii franch.为渐危种,是中国特有树种。 分布于陕西略阳、勉县、安康、平利、岚皋 ,甘肃徽县、武都、康县、岷县 ,四川宝兴、峨嵋、广元、南江、城、巫源、巫山、万源、奉、南川、湖北巴东、兴山、通山、新华、宋洛、老君山、河南南城及安徽霍山等地。 生于海拔800米至 1800米的针阔林中,资源稀少。文献记载其种子除供杀虫= 消食和药用外,亦为可食品,尚可榨油。

云南榧 T. fargesii Franch. var. y unna nensis( cha ng et L. K. Fu ) N. Kang 也为中国特有种,在研究榧属分类、分布面有重要价值。 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贡山、中甸、卢水、云龙、兰坪、剑川和鹤庆等地区。生于海拔 2000至 3400米高山地区的阔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喜温凉湿润的候及酸性棕色森林土壤,在分布区,为较常见的森林树种,能长成胸径 60至 70厘米的大树,宜选作云南西北部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树种。 其种子除药用外,亦可食用或榨油供食用及工业用。

九龙山榧 T. grandis Fort. var. jiulongshanensis Z. Y. Li. Z. C. To ng et N. Kang为浙江遂昌九龙山发现的一种外貌似榧树的变种,其二年生以上的较长,尤其种子先端尾尖较特殊。 本种分布面窄,资源量少。 对其分类位置、发利用、化成分及栽培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价值

济价值

榧子◆香榧又榧树、榧、野杉子,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世界上稀有的济树种

香榧树生长在中国长江以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苏、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其中以浙江的枫桥香榧、安徽的太平香榧和江西山香榧(果)等最负盛

香榧作为干果中的珍品,向来被作为宴席上的上乘佳果之一。早在宋代,中国人民就将其加工成椒盐香榧、糖球香榧、香榧等,并被列为朝廷贡品。香榧果食用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香榧除了加工成干果作为美味食品外,还是贵的中药材。香榧子性味甘平,入药具有杀虫、消积、润燥的功效。现代医临床实,香榧对驱除蛲虫效果显著,对治疗痔疮小儿遗尿症也有一定的裨益。

香榧树干高大,挺拔直立,侧发达,树姿优美,葱绿,四季常青,细婆娑,对烟尘的抗性较强,又很少被病虫害侵染,非常富有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园林和院绿化树种。

榧子健康食干果之香榧子。 简介:榧子,又称香榧、赤果、山果、榧、野极子等,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种子,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吃香榧有讲究,每颗香榧上有两只“眼睛”,吃时无需用嘴咬果壳,只要用拇指和食指着“眼睛”一捺,硬壳便裂。

香榧是中国特产的果树,而香榧子则是世界上最著干果之一。它那枣核般大小的种仁,吃起来香美、松脆,有点像生仁,但比生仁更有一种致的香味。香榧子不仅味美,而且养十分丰富,除含有蛋白质、脂肪。

此外,香榧的树皮可提制工业用的栲。香榧木材纹理直,硬度适中,为造船、建筑、枕木、家具及工艺雕刻等良材。

榧子香榧为常绿乔木,属紫杉科榧属,是世界稀有干果之一。香榧在中国 为原产,浙江是原产地之一,会稽山区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 适宜香榧树生长,是浙江香榧的产区,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榧 树雌雄异株有性繁殖全周期需29个月,一代果实花芽原基成到果 实态成熟,需历三个年头,每年的5至9月,同时有两代果实在树上 生长发育,还有新一代果实花芽原基在分化发育,人们称之为“三代 同树”。香榧树寿命长达四、五百年,有“寿星树”之称。 ◆香榧树寿命长达400-500年,故有“寿星树”之称。榧树结果也十分奇特,一代果实需两年才能成熟,连同采摘的干果,即为“三代果”。浙江的香榧诸暨赵家、绍兴稽东、嵊州谷来产量最多,诸暨赵家、绍兴稽东陆续被评为“中国香榧之乡”,嵊州谷来被评为“浙江香榧之乡”。香榧可以入药,有化痰、止渴、清润肠.消等功能,香榧果衣还可驱蛔虫,故食用时不必细加去衣。另外,香榧树的济价值亦很高,树身纹理致密,既耐水湿又不易变,用来制作家具、造船和工程建筑,质地良,其树皮可以提取单宁。生鲜的榧壳含有柠檬醛,提纯后可作化芳香油。榧树真谓浑身是宝。

食用价值

榧子养分析:

  1. 榧仁含4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治疗和预防淋巴肉瘤有益,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杀虫能力较强;
  2. 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常食可润泽肤、延缓衰老
  3. 含较多维生素A,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
  4. 能消除疳积、润滑肠,化痰止咳,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
  5. 榧子味甘、性平,入大肠
  6. 可杀虫,消积,润燥
  7. 钩虫病绦虫病小儿疳积、蛔虫病、燥咳便秘痔疮
  8. 榧子食物相克榧子绿豆同食易腹泻
  9. 榧子做法指导:香常食,可强筋明轻身。

做法

榧子

榧子 30g,大米 50g。将榧子去皮、择净,打碎,与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为稀粥,每日 1 ,连续 2~3 天。或待粥熟时,将榧花调入粥中服食。可杀虫泻下,适用于食欲不振,肠道寄生虫病。

榧子天冬

榧子 10g,天冬 15g,水服,每日 1 。可润燥,降利,适用于肺燥秋燥咳嗽

榧椒粥

榧子 30g,花椒 2g,大米 50g。将花椒研细末备用。榧子去皮、择净,打碎,与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粥,待熟时调入花椒末,再一二沸即成,每日 1 ,连续 2~3天。可杀虫泻下,适用于肠蛔虫病。

榧花

榧花 10g(鲜者 20g),大米 50g。将榧花择净;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为稀粥,待熟时调入榧花,再一二沸服食,每日 1 ,连续 1 周。可健脾湿,适用于各种水肿

临床应用

①治疗钩虫病

每日吃榧子3~5两,直至确大便中虫卵消失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虫),皆1月左右痊愈。治程中未见副作用。本品如配使君子肉、蒜瓣服,则疗效更佳。

②治疗丝虫病

榧子肉5两,头发灰(血余灰)1两,研末混调蜜搓成150。日服3次,每次2,以4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20例,第一疗程后微丝蚴转阴4例,第二疗程后转阴9例,其余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除1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晕外,其他皆无不良反应。初步认为本品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

用法与用量

榧子服:汤,15-50g;连壳生用,打碎人;或10-40枚,熟去壳,取种仁嚼服;或入驱虫宜用较大量,顿服;治便秘痔疮宜小量常服。

宜忌

①苏轼《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

②《本草衍义》:"(食之)过多则滑肠。"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热嗽非宜。"

①治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

②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宿虫消自下。(《救急》)

③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时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

养价值

榧子香榧富含多种养成分,具有很好的养价值。刚采摘下来的香榧有着一层油质的绿色外壳,发着一种特殊的香。它含有乙酸芳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多种高级芳香油的原料。同时,香榧果仁更有着多种养成分,具有很好的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榧子功效:香榧果仁中所含的四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治疗和预防恶性程度很高的淋巴肉瘤有益。传统中医认为,榧子具有消除疳积、润滑肠、化痰止咳之功能,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榧子可以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蛲虫、钩虫等,其杀虫能力与中药使君子相当。香榧中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常食用可润泽肤、延缓衰老。食用榧子对保护视力有益,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等有益眼睛的成分,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

人群:一般人均可以食用。小儿和正在受寄生虫困扰的人可以适量嚼食

适用量:每次10~15颗。

榧子温馨提示:榧子不要与绿豆同食,否则容易发生腹泻榧子性质偏温热 ,多食会使人仙热上,所以咳嗽咽痛并且黄的人暂时不要食用,因为食用榧子有饱感,所以饭前不宜多吃同,以免影响正常进餐,尤其对儿童更应注意。榧子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本身就腹泻或大便溏薄者不宜食用。

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

  1. 驱虫作用,榧子浸膏在试管对猪蛔、蚯蚓无作用,有谓能驱除猫绦虫。种子油有驱钩虫的作用。
  2. 收缩子宫作用,日本榧子 Torreya nucifera 含生物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

炮制

  1. 榧子:拣净杂质,或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2. 榧子:将净仁微至外表褐黑,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或用砂拌至熟透,黄色,外具焦斑,取出,筛去砂,放冷。

出处

榧子1、陶弘景:榧实,今出东阳诸郡,其子乃言疗白,不复有馀用。

2、《唐本草》:榧实,此物是虫部中彼子也。《尔雅》云: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似杉,其木如 柏,作松理,细软,堪器用者。

3、《宝本草》:彼子与此(榧实)殊类,既未知所用,退入有无用。

4、《本草衍义》: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过多则滑肠。

5、《本草疏》:榧实,《本》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是有苦,应微。五三虫,皆大肠湿热所致,苦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愈矣。

6、《本草新编》;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享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惟榧子不然。

7、《本》:邪气,去三虫,蛇螫。

8、《录》:

9、陶弘景:疗白。

10、孟诜:令人能食,消谷,助筋卫,明

11、《日用本草》:杀间大小虫,小儿黄瘦,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12、《生生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

13、《本草备要》:润,杀虫。

14、《本逢原》:与使君子同功。

15、《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止咳嗽,定咳喘,去瘀生新。

榧子功用

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

①《本》:味甘,温。

②《录》:有毒。

③《千金·食治》:味甘平涩,无毒

归经:入大肠。①《本草疏》:“入手太阴、阳明。” ②《本草新编》:“入大肠,又入。”

药材鉴

要点

真品榧子:外观呈卵,长 2~4 厘米,表面灰黄色淡黄棕色,一端钝,有一的疤痕,色较淡,在其两侧各有一个小突起,另一端梢尖;外壳质硬脆,破红棕色,有麻纹,种仁卵,皱而坚实,表面有灰棕色皱缩的薄膜,仁黄白色,富含油性;闻之微粗香,尝味微甜,嚼的越久,味道越甘美。

榧子伪品三尖杉子(粗杉):外观呈纺锤,长 2~2.5 厘米,个头比正品小,表面棕红色,具纵向条纹;外壳质硬但不脆,除去后种仁表面灰棕色,两侧各具一条明显的边棱,有红棕色或类白色鳞毛;闻之微无香味,尝味微苦。临床报道,榧子有较好的杀虫作用,每日吃榧子 90 克,治疗钩虫病丝虫病效果显著,如配使君子、蒜瓣服,则疗效更佳。而粗榧科三尖杉树的干种子不具备上述功效,且《本》还记载,粗榧的种子有毒,故不可代替榧子使用,入药要仔细辨,慎之又慎,以防误用中毒

典鉴

1、梁·《录》:“榧实生永昌。彼子生永昌山谷。”

2、陶弘景曰:“彼子亦罴(音匹)子,从来无用者,古今诸医不复识之。榧实东阳诸郡。”

3、唐,苏恭曰:“其似杉,木如柏如微软,子榧子,宜人果部。又注榧实云:其木大连抱,高数仞,其似杉,其木如柏,其理似松。”

4、陈藏器曰:“棑华即榧子之华也……榧树似杉,子如长槟榔,食之肥美。”

5、宋·寇宗奭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

6、汪颖曰:“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其子稍肥大,仅不尖。”

7、李时珍曰:“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冬月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有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收。以小而实者为佳,一树不下数小斛。”

显微鉴

种子横切面:种皮为10余列石细胞,外1-2列呈栅状排列,细胸类长,长,长100-200μm,宽约35μm,壁厚15-20μm,胞腔狭缝状;向则细胞渐呈等径性,直径40-110μm,壁厚约15μm,胞腔较大,壁孔明显;石细胞均可见清晰的孔沟和层纹。胚乳种皮完全分离,为数列棕色薄壁细胞,有时可见念珠状的细胞壁,外不整齐,常破裂而呈腔状;胚乳细胞类多角,壁较厚,富油滴,并含少量淀粒。

理化鉴

薄层色谱 取该品粉末5g,以氯仿10ml回流1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同时以亚油酸氯仿液为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H-1%CMC薄上,用苯-乙酸乙酯(8:2)展,喷以0.1%α-亚硝基-β-萘酚浓硫酸试后,加热。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同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种皮,洗净,晒干。

采收和储藏:10-11月间种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

注意

饭前不宜多吃,以免影响正常进餐。

榧子人群:一般人群均可以食用;腹泻、大便溏薄、咳嗽咽痛黄者忌用。

榧子治疗

榧子,又榧子、榧实,为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植物榧树的成熟果实,冬季采收。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大肠,有杀虫泻下之功,本品性味甘平无毒,既能杀虫,又不损伤胃气,并有缓泻之功,可促进体排出,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为驱虫要药。《录》言其“,去三虫”。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脂肪油、草酸等,有驱猫绦虫作用。本品性味平和,四季可用。现介绍几则榧子治疗,供选用。

成分

榧子种子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等。种子含脂肪油约42%,其中亚油酸7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4.88%,油酸20%,硬脂酸约10%;另含麸朊(gliadin)、甾醇、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和鞣质等。

物种保护

保护级

榧子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药材鉴别

要点

真品榧子:外观呈卵,长 2~4 厘米,表面灰黄色淡黄棕色,一端钝,有一的疤痕,色较淡,在其两侧各有一个小突起,另一端梢尖;外壳质硬脆,破红棕色,有麻纹,种仁卵,皱而坚实,表面有灰棕色皱缩的薄膜,仁黄白色,富含油性;闻之微粗香,尝味微甜,嚼的越久,味道越甘美。

伪品三尖杉子(粗杉):外观呈纺锤,长 2~2.5 厘米,个头比正品小,表面棕红色,具纵向条纹;外壳质硬但不脆,除去后种仁表面灰棕色,两侧各具一条明显的边棱,有红棕色或类白色鳞毛;闻之微无香味,尝味微苦。临床报道,榧子有较好的杀虫作用,每日吃榧子 90 克,治疗钩虫病丝虫病效果显著,如配使君子、蒜瓣服,则疗效更佳。而粗榧科三尖杉树的干种子不具备上述功效,且《本》还记载,粗榧的种子有毒,故不可代替榧子使用,入药要仔细辨,慎之又慎,以防误用中毒

典鉴

1、梁·《录》:“榧实生永昌。彼子生永昌山谷。”

2、陶弘景曰:“彼子亦罴(音匹)子,从来无用者,古今诸医不复识之。榧实东阳诸郡。”

3、唐,苏恭曰:“其似杉,木如柏如微软,子榧子,宜人果部。又注榧实云:其木大连抱,高数仞,其似杉,其木如柏,其理似松。”

4、陈藏器曰:“棑华即榧子之华也……榧树似杉,子如长槟榔,食之肥美。”

5、宋·寇宗奭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

6、汪颖曰:“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其子稍肥大,仅不尖。”

7、李时珍曰:“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冬月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有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收。以小而实者为佳,一树不下数小斛。”

显微鉴

种子横切面:种皮为10余列石细胞,外1-2列呈栅状排列,细胸类长,长,长100-200μm,宽约35μm,壁厚15-20μm,胞腔狭缝状;向则细胞渐呈等径性,直径40-110μm,壁厚约15μm,胞腔较大,壁孔明显;石细胞均可见清晰的孔沟和层纹。胚乳种皮完全分离,为数列棕色薄壁细胞,有时可见念珠状的细胞壁,外不整齐,常破裂而呈腔状;胚乳细胞类多角,壁较厚,富油滴,并含少量淀粒。

理化鉴

薄层色谱 取该品粉末5g,以氯仿10ml回流1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同时以亚油酸氯仿液为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H-1%CMC薄上,用苯-乙酸乙酯(8:2)展,喷以0.1%α-亚硝基-β-萘酚浓硫酸试后,加热。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同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榧枝叶

下一篇 梵天花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