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法夏

法夏 法夏(拉丁: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又半夏”“三半夏”“三步跳”等,天南星半夏植物法夏块茎,直径1-2厘米,具须根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浆果黄绿色。期5-7月,果8月成熟。除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中国各地广布,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朝鲜、日......
目录

形态特征

法夏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扁球,直径1—2厘米。单一或裂成3小叶柄长10—25厘米;近基部侧有珠高出于;长20—40厘米;佛焰苞长6—7厘米,绿色,上部呈紫红色;肉穗花序延伸的附属物鞭状,伸出佛焰苞外,长约10厘米;雌花位于肉穗花序的下部,贴生于佛焰苞上;雄花密集呈浆果,卵绿色期4—6月。

生长习性

法夏生长于低山、林下或农田旁。

分布范围

法夏辽宁广东、甘肃,西南至云南,都有分布。

主要价值

功能

法夏燥湿化痰。用于多咳喘,痰饮眩悸,眩晕,痰厥头痛

成分药理

法夏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多种氨基酸麻黄碱、胡芦巴碱以及药理作用与毒芹碱相似的生物碱等。还分离出一种结晶性蛋白质——半夏蛋白Ⅰ。从半夏块茎生物碱中提取分得1-乙酸基-β咔啉、烟酰胺等9个化物。近年来又分得半夏碱甲、乙、丙和胡萝卜素甙。药理实验表明,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对动物实验性肿和Hela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水溶部分得的胡芦巴碱,对小鼠肝癌(HCA)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类似物也有抑作用。并能明显促使癌细胞逐渐落而使癌体缩小或消失。临床药理观察,对宫颈癌有效,且局部清洁作用明显。

鉴定

(1)取该品50%乙醇温浸液,适当浓缩后,进以下试验:①滤液加0.2%茚三酮试沸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②取滤液点于滤纸上,以甲醇展,喷0.2%茚三酮试,80℃数分钟,显蓝紫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2)薄层层析:取本品石油醚冷浸液点样于硅G薄层上,用氯仿-甲醇(9.5:0.5)展,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有灰蓝色斑点,其余斑点亦均显灰蓝色

现代应用

法夏1.子宫颈癌

半夏提取物(水溶性部分)制成服,并以其栓宫颈,棒塞入宫颈管,治疗各期子宫颈癌247例,疗程均在2个月以上。结果近期治愈63例,显效84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77.3%。其中I期有效率96.7%。李超荆等报道,用β谷甾醇栓和棒,采用同样法,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56例。每天1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近期治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5%,无副作用。用半夏中的另一种成分葫芦巴碱制成栓治疗宫颈癌,用药1个月后,宫颈光滑,刮无癌细胞。

2.食管贲门癌

用鲜半夏剥去外皮,捣成糊状制,每日服3~4次,每次2g,置于下。治疗食管贲门癌梗阻30例。其中25例食管癌梗阻者,有效12例,显效9例,无效4例; 5例贲门癌梗阻者,有效3例,显效2例。用药一般不超过30天。对食管溃疡型不宜使用,缩窄型用之无效。

3.甲状腺

用生半夏治疗甲状腺91例,扫描检查,冷结60例,凉结31例;肿块最大者5cmX5cm,最小1cmX1cm。治疗法,以生半夏10g,水15分钟以上。随加味,肝郁气滞结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等;肝郁气滞化热结者加山栀,川连、木通等;脾虚湿痰中阻加茯苓白术扁豆等。上述汤药隔日服1,少数隔2一3日服1。连服20以上考核疗效。结果,48例痊愈(超声波检查及局部检查肿物消失);15例有效(肿物缩小1/3以上); 28例无效(治疗后肿物无改变或加大)。总有效率69.2%,治愈者服药最少25,最多135,平均71。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药材考

法夏①《御药院》:“法制半夏,清化饮,壮。用半夏汤洗七次,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浸一日夜。每50克用白矾75克,温水化浸五日,干。以铅白霜5克,温水化,又浸七日,以浆水沸,干收之。每嚼一、二粒,姜汤送化下。”“红半夏,消风热,清涎,降半夏汤浸制如上法。每50克入龙2.5克,朱砂为衣染之。先铺灯草一重,约一指厚,排半夏于上,再以灯草盖一指厚,以之,候干取出。每嚼一、二粒,温水送下。”

②《本草图》:“由跋绝类半夏,而苗高近一、二许,如鸡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

③《中国医大辞典》:“姜半夏,有寒痰者宜之。”“竹沥半夏之偏于黄稠者宜之。”“宋半夏,其性质与仙半夏相近,而较法半夏为纯,虚体有者宜之。”“法制半夏性质介于姜半夏竹沥半夏之间,之不不热者宜之。”

④《增订伪药条辨》:“苏州戈制半夏,其色黄亮,香有肉桂,性温燥,炳章实验,治寒湿上壅气喘确效。凡治阴虚气喘,苟误服之,必因热而咳自汗。”

⑤《南要有毒植物》:“半夏,全草有毒。中毒症状:食少量可使麻木,服多量则致烧痛,肿胀,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最后麻痹而死亡。解救法:服蛋清或面糊,果汁或稀。对症治疗:痉挛时给解痉针刺人中、谷、涌泉;出现麻痹则给兴奋。民间验用:一.50~100克,加姜汁少许,服或冷漱;二.生姜50克,防风100克,甘草25克,用四碗清水成二碗,先含漱一半,后服一半。”

炮制

半夏:拣去杂质,筛去灰屑。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避免日晒,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1日后再进换水,至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汤,用甘草石灰块,再加水混,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色均匀,至黄色己浸透,无白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浸泡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汤,加白矾半夏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浸泡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① 《雷公炮炙论》:“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鄛涎,若洗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法夏②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

毒副反应

法夏半夏药用量过大,生品服或误服,可产生中毒中毒表现为对口腔、咽喉肠道粘膜及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口干麻,部不适,口腔咽喉有烧灼疼痛、肿胀,流诞,恶心,胸前有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最终因麻痹而死。有报道,误食生半夏0.1~2.4克可中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法罗海

下一篇 榧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