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叶
版本一
简介
【别名】鸡矢茶、番 桃叶、麻里杆、吗桂香拉、那拔叶、那拔心、 拔仔心、 番石榴心
【考 证】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功 效】收敛止泻,止血。
【性味归经】《广西中药志》: "味甘涩,性平,无毒。" 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鲜者25~50克)。 外用:煎水流或捣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采嫩叶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叶含 β-谷甾醇、 三萜类。又含 槲皮素、 番石榴甙、无色 矢车菊素、长生甙、番石榴酸、 篇蓄甙(一说不含有)。并含挥发油 丁香油酚等。叶含挥发油约0.3%,油中主含 顺-3-己烯-1-醇、己烯醇、 己醛、 苯甲酸甲酯、β- 乙酸苯乙酯、 肉桂酸甲酯、 丁香酚及数种 萜烯、萜烯醇。尚含 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扁蓄甙、番石榴甙 、无色 花青素。此外,含 鞣花酸-4- 龙胆二糖甙(番石榴鞣花甙)、 山楂酸、树脂、脂肪、蜡、 苹果酸、β-谷甾醇及约10%的 鞣质等。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则脱落;芽密被白色短毛。 单叶互生,稀有轮生,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2cm,宽3~5cm,揉之有香气,革质,先端圆或短尖,基部钝至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叶脉微凹或平坦,嫩时疏生短毛,下面浅绿色,疏生小腺体,密被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叫柄长4mm。花两性,腋生1~4朵;萼5片,绿色,卵圆形;花瓣白色,卵形,长2~2.5cm;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花丝白色, 花药浅黄色,纵裂;雌蕊1,花柱长于花丝,柱头圆形, 子房下位,3室, 胚珠多数。浆果球形、卵圆形或 洋梨状,长2.5~8cm,径3~5cm,果肉通常黄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红色。种子卵圆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版本二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Fān Shí Liu Yè
【英文名】Immature fruit of Guava,Immature fruit of Common Guava,Guava Leaf
【别名】鸡矢茶、番 桃叶、麻里杆、吗桂香拉、那拔叶、那拔心、 拔仔心、 番石榴心
【来源】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叫柄长4mm。花两性,腋生1~4朵;萼5片,绿色,卵圆形;花瓣白色,卵形,长2~2.5cm;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花丝白色, 花药浅黄色,纵裂;雌蕊1,花柱长于花丝,柱头圆形, 子房下位,3室, 胚珠多数。浆果球形、卵圆形或 洋梨状,长2.5~8cm,径3~5cm,果肉通常黄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红色。种子卵圆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多皱缩 郑曲或破碎,长5~12cm,宽3~5cm,先端圆开短尖,基部印至圆形,边缘全缘,上表面淡棕褐色,无毛,下表面灰棕色,密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隆起,侧脉在近叶缘处连成边脉。叶柄长3~6mm。革质而脆,易折断。嫩茎扁四棱形,必被短柔毛。气清香,味涩、微甘苦。
化学成份
叶含 β-谷甾醇、 三萜类。又含 槲皮素, 番石榴鞣花甙,无色矢车菊素,番大榴鞣花甙,番石榴酸,扁蓄甙(一说不含有)。并含挥发油,如 丁香油酚,顺-3-已烯-1-醇,已烯醇, 已醛,另有苯扁 甲酸甲酯, 已酸-β-苯已酯, 肉桂酸甲酯, 苹果酸,树脂、蜡及 鞣质等。
相关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清热解毒。主 泻痢腹痛; 食积腹胀;齿龈肿痛; 风湿 痹痛;湿疹 臁疮; 疔疮肿毒;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鲜品可用至24~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 含漱;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肠炎, 痢疾: 番石榴鲜叶一至二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②治跌打损伤, 刀伤出血: 番石榴鲜叶捣烂外敷患处。(广州空军《 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泻。治 泄泻, 久痢,湿疹,创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其他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