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粪箕笃

粪箕笃 粪箕笃(fèn jī dǔ,拉丁:Stephania longa Lour.),俗膏药草、犁壁藤、天雷公第,是防已千金藤属的草质藤本植物粪箕笃长1-4米或稍过之,除花序外全株无毛;纤细,有条纹。纸质,三角状卵形,长3-9厘米,宽2-6厘米,端钝,有小凸尖。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生长于灌丛或林缘。产于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等地。粪箕笃是一种草质藤本,长1-4米或稍过之,除......
目录

形态特征

粪箕笃是一种草质藤本,长1-4米或稍过之,除花序外全株无毛;纤细,有条纹。纸质,三角状卵形,长3-9厘米,宽2-6厘米,端钝,有小凸尖;基部近平或微,很少微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时粉绿色;掌状10-11条,向下的常纤细;叶柄长1-4.5厘米,基部常扭

复伞聚伞花序腋生,总梗长1-4厘米,雄花序较纤细,被短硬毛;雄花萼片8,偶有6,排成2轮,楔形或倒卵形,长约1毫米左右,面被乳头状短毛;花瓣4或有时3,绿黄色,通常近,长约0.4毫米;聚药雄蕊长约0.6毫米;雌花萼片花瓣均4,很少3,长约0.6毫米;子房无毛,柱头平叉。

核果红色,长5-6毫米;果核部有2小横肋,每约9-10条,小横肋中段稍低平,胎座迹穿孔。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

广东、广西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地。生于灌丛或林缘。

主要价值

药效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消疮肿。治热病发狂,黄疸肠炎痢疾便秘尿血,疮肿毒。

①《岭南采药录》:"生。治痢疾,又治发黄,发狂。乳疮,和糖捣烂之。"

②《陆川本草》:"清凉解毒,通大便。治肠胃炎,大便秘结;蛇咬伤。"

③《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治炎症性腹泻尿血;外恶疮,消肿毒。"

【用法与用量】服:汤,1~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

【选】治肛:粪箕笃五钱,马骝卵五钱,猪大肠。共煲服。(《陆川本草》)

中药化成分

粪箕笃千金藤波林碱(stephaboline),粪箕笃碱(longanine),粪箕笃酮碱(longano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高阿罗莫灵碱(homoaremoline),千金藤拜星碱(stephabyssine),原千金藤拜星碱(prostephabyssine)。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 藤柔细,扭,直径1-2mm,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线条。三角状卵形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卷柱状或不规则块状,下面着生多数,长可达30cm,直径5-12mm,表面土黄色至暗棕色,有比纵皱。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张维性,有粉尘。微,味苦。

药志论述

1.《岭南采药录》:生。治痢疾,又治发黄,发狂。乳疮,和糖捣烂之。

2.《陆川本草》:清凉解毒,通大便。治肠胃炎,大便秘结,蛇咬伤

3.《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治炎症性腹泻尿血;外恶疮,消肿毒。

【异】蛤乸草、田鸡草(《岭南采药录》),雷砵嘴、畚箕草、天雷公(《南宁市药物志》),犁壁藤、膏药草(福建)。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粪箕笃的全草或

【采集】全年可采。一般多在秋季割取藤或连挖取,洗去泥砂,除去细,晒干或鲜用。

【药材】干全草,藤柔细,扭,粗1~2毫米,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线条;三角状卵形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卷柱状或不规则块状,下面分生许多,长可达30厘米,径5~12毫米,表面土黄色至暗棕色,有纵皱;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粉尘。

性味】①《岭南采药录》:"味腥,性平。" ②《陆川本草》:"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粪鬼伞

下一篇 粉防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