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肥皂荚

肥皂荚,中药。为豆科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chinensisBaill.的果实。具有涤除垢,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咳嗽壅,湿肿痛,痢疾肠风,便毒,疥癣。果实。味辛,性温。归大肠。涤除垢,解毒杀虫。用于咳嗽壅,湿肿痛,痢疾肠风,便毒,疥癣。1、治肠风:肥皂(独者),烧灰存性。以一研末,糕糊,一为末,饮汤调吞下。(《普济》)2、治便毒初起:肥皂捣烂之。(《......
目录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大肠

功效

除垢,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咳嗽壅,湿肿痛,痢疾肠风,便毒,疥癣。

相关配伍

1、治肠风:肥皂(独者),烧灰存性。以一研末,糕糊,一为末,饮汤调吞下。(《普济》)

2、治便毒初起:肥皂捣烂之。(《纲《简便单方》)

3、治头诸疮,眉癣,燕窝疮:肥皂(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香油调涂之。(《纲《摘玄》)

4、治癣疮不愈:川槿皮汤,用肥皂荚去核及膜,浸汤。时时搽之。(《纲《简便单方》)

用法用量

服:汤,1.5-3g;或入。外用:适量,捣、研末撒或调涂。

使用注意

胃虚食欲不振者慎服。

采集加工

10月采收,阴干。

形态特征

肥皂荚:肥皂树。乔木,高5-12m,无刺。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6-10;小20-24枚,长至长,长1.5-4cm,宽1-1.5cm,先端微缺,基部略呈斜,两面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生,杂性,白色或带紫色花梗下垂;花萼长5-6mm,有10,密被短柔毛,裂5,披针花瓣5,较萼略长;雄蕊10,5长5短;子房长,无毛,无子房柄。荚果,长7-12cm,宽3-4cm,扁或肥厚,具种子2-4颗。期4-5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边或村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

荚果,长7-12cm,宽3-4cm,先端有短,扁平或肥厚,外表紫棕色,光滑无毛,种子2-4。种子近球,稍扁,黑色,直径约2cm。辛,味辛辣。以肥厚饱满者为佳。

相关论述

1、论肥皂荚功擅除涤垢:(1)缪希雍:“凡肠有垢腻秽恶之,郁于中则外生瘰疬恶疮肿毒;泄于外则为肠风,下痢脓肥皂荚专能荡涤垢腻,宣通秽积,肠洁净则诸自除也。”(《本草疏》)(2)张石顽:“肥皂荚,除顽痰垢腻,不减二皂(皂、长皂)。痴病金丹用之,亦取涌发,不使砒性留于肠之意。”(《本逢原》)

2、论肥皂荚性滑碍,倪朱谟:“宋人言能滑肠去垢,消积止痢之药也。其滑而去滞,能消积止痢之意明然矣,但质性滑利,而臭焦腐,闻之令人作呕,虽制得宜,终不免于损,如弱少食、不食之疾,宜忌用之。”(《本草汇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肥肉草

下一篇 肥皂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