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风寒草

多年生匍匐草本,基部节间短,常生定根,密被多细胞卷柔毛;分枝纤细,有时仅端具对生,端的2对间短,近密集;叶片卵形、阔卵形以至近,近等长,先端锐尖或钝,基部近截形2-4朵集生端和伎端或近头状的总状花序花冠黄色面基部紫红色;蒴果,上半部具毛;花萼宿存。期5-6月,果期7-10月。多年生匍匐草本,基部节间短,常生定根,上部及分枝上升,长6-50c......
目录

特征形态

风寒草多年生匍匐草本,基部节间短,常生定根,上部及分枝上升,长6-50cm,,密被多细胞卷柔毛;分枝纤细,有时仅端具对生,端的2对间短,近密集;叶柄长1.4-9cm;叶片卵形、阔卵形以至近,近等长,长(0.7-)1.4-3(-4.5)cm,宽(0.6-)1.3-2.2(-3)c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近截形,稀略呈心形,上面绿色,下面较淡,有时沿中肋和们紫红色,两面多少被具糙伏毛,稀近于无毛,近边缘有暗红色或有时变为黑色的腺点,侧脉2-4对,在下面稍隆起,网纤细,不明显。2-4朵集生端和伎端或近头状的总状花序,在花序的1对腋有时具单生的花梗极短或长至2mm;花萼5深裂,长5-8.5mm,分裂近达基部,裂披针,宽约1.5mm,面被疏柔毛;花冠黄色面基部紫红色;长9-11mm,基部合生部分长2-3mm,5裂(偶有6裂的),裂卵状至长,宽3-6.5mm,先端锐尖或钝,暗红色或变黑色的腺点;雄蕊5,丝下部合生成高约2.5mm的筒,分离部分长2.5-4.5mm,花药,长约1.5mm;子房被毛,花柱长5-7mm。蒴果,直径3-4mm,上半部具毛;花萼宿存。期5-6月,果期7-10月。

资源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水沟边、田膛上和山坡林缘、草地等湿润处,垂直分布上限可达海拔2400m。

分布范围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以及陕西、甘肃南部和台湾

饮片性状

性状鉴

风寒草全草常缠结成团。纤细,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彼柔毛,有的上具须根对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5-3.5m,宽1-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近,两面疏生柔毛,对光透视可见棕红色腺点,近叶缘处多而明显。有时可见数朵聚生于端。花冠黄色,5裂,裂先端具紫色腺点。微,味微涩。

显微鉴

粉末特征:棕绿色

1.非腺毛众多,长锥或锥,由2-8个细胞组成;表面有时可见小状或锥状突起,胞腔中有时可见棕黄色分泌物团块。2.淀粉粒较少,单粒呈类或半;复粒由2-5分粒组成。3.花粉粒易见。

性味

辛;微苦;性微温

功能

化痰止咳;解毒利湿;消积排石。风寒头痛咳嗽多;咽喉肿痛;黄疸结石尿路结石;小儿府积;疔疮毒蛇咬伤

来源

药材基源:报春植物过路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Lysimachia congestifloraHemsl.[L.hui diels ex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在栽种当年10-11月,可采收1次,以后第2、3年的5-6月和10-11月可采收2次,齐地面割下,择净杂草,晒或炕干。

出处

清代《植物实图考》隰草类载有临时救,云:……春发弱,就地平铺。厚叶缘软,尖,微似杏叶而无齿端攒聚,二四对生,下大上小。际,黄瓣五出,红,颇似磐腊梅,中有黄白一缕吐出。并有附图。从附图上看,聚生于端,其特征与报春科聚过路黄极为相似。

别名

临时救、过路黄、小过路黄、胡氏排草、对生黄花叶、小风寒、红头、黄珠、九莲灯、大疮药、爬地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风毛菊

下一篇 葫芦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