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二色内风消

攀援灌木,长3m左右。嫩棕色,光滑;老粗壮,显黑紫色或灰黑色互生,常聚生于短枝末端;叶柄长2-3.5cm;叶片,少广至倒卵形,长5.5-9cm,宽3.5-8cm,先端短骤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少为,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白粉。【中药二色内风消 【拼音】èr Sè Nèi Fēnɡ Xiāo 【】香苏子、北五味子(《浙江山药植志》)、两色五味......
目录

基本信息

【中药二色内风

【拼音】èr Sè Nèi Fēnɡ Xiāo

】香苏子、北五味子(《浙江山药植志》)、两色五味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

【科】木兰科植物

【功效分类】补益药;消食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植物二色五味子、藤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Scfhisandra bicolor Ch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除尽杂物,晒干。

原形态

攀援灌木,长3m左右。嫩棕色,光滑;老粗壮,显黑紫色或灰黑色互生,常聚生于短枝末端;叶柄长2-3.5cm;叶片,少广至倒卵形,长5.5-9cm,宽3.5-8cm,先端短骤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少为,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白粉。单性,生于短枝末梢的苞腋,直径1-1.3cm,微带清香;花被7-13,外轮4-5,绿黄色深红色;雄花雄蕊5枚,离生,无丝,排成辐射状,雄蕊柱成扁平五角花药着生于药隔面两侧;雌花雌蕊群宽卵形心皮9-16。果长3-7cm;果实卵状或近,长1~1.2厘米,熟时红色种子1-2枚,种皮具小点。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500m的山坡林缘或路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

采集加工

10~11月采收果实,7~10月采,晒干保存

性味归经

性味:苦;涩;性温

归经

主治功能

健脾劳伤力;四肢酸麻;胸闷纳呆

用法用量

1、 服:汤,15-24g。

2、 二色内风消六至七钱(果实的用量宜减少),加紫青藤(鼠李科枯岭勾儿茶)五至六钱,仙鹤草二至三钱,白马骨八角枫各三至四钱。

,冲黄、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摘录:《 中华本草》

药材出处

《中华本草》   【二色内风消的功效介绍】: 二色内风消 (《浙江天日山药植志》)   【】两色五味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香苏子、北五味子(《浙江山药植志》)。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二色内风消的果实。   【植物态】二色内风消 落攀援状灌木,高3米左右。 互生,常簇生于短枝末端,叶片、或广至倒卵形,长5.5~9厘米,宽3.5~8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略偏斜,边缘具疏齿,两面无毛,质较厚;叶柄长2~3.5厘米,上面具沟。   单性,生于短枝末端苞腋,径1~1.3厘米;花被7~13,弯,外轮花被4~5,或椭状长,长3.5~6毫米,绿黄色花被或长状刨卵形,长5~7毫米,深红色;雄蕊群扁平,红色雌蕊群宽卵形心皮约16枚。   果实卵状或近,长1~1.2厘米,成熟时鲜红色,期6月。 果期10月。 生于向阴杂木林下、山坡林缘或路边灌木丛中。 分布浙江安徽,   【功用治-二色内风消的功效】《浙江山药植志》:治劳力过度,四肢酸麻,胸闷不好。   二色内风消六至七钱(果实的用量宜减少),加紫青藤(鼠李科枯岭勾儿茶)五至六钱,仙鹤草二至三钱,白马骨八角枫各三至四钱。   水,冲黄、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