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儿茶

儿茶 儿茶(拉丁:Acacia catechu (Linn. f.) Willd,称:儿茶、乌丁泥、乌爹泥),豆科合欢植物。其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和非洲东部。儿茶高6~10米,树皮棕色,常呈条状;小被短柔毛;叶轴被长柔毛,小20~50对,线形穗状花序长2.5~10厘米,淡黄白色花萼长1.2~1.5厘米,钟状;花瓣披针或倒披针,被疏柔毛;荚果带状棕色;柄长3~7毫米,端......
目录

物种起源

《饮膳正要》“诸”中有“孩儿茶,出广南”之载。其实这是元代始从海外进的一种药物,将一种树木的汁提炼而成棕黑色土块状, 可作医药中的收敛等用。“孩儿”可能是该物梵语称Khaira的音译, “则因其汁呈绿色,类似汁而得。元代亦称为”乌爹泥“,则是此物泰米尔语称的音译。元代常以”孩儿茶“作解之物。诗人宋裴写道:”来应忆太禧白,醉后仍须乌迭泥。“作者自注:”乌迭泥去疾,即孩儿茶后嗜含之。”

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中载有“制孩儿香法”,将孩儿茶一斤(研极细,罗过用),和豆蔻仁、粉草、沉香水石、荜澄麝香、川百药,再用糯米成稠粥,拌和上述诸物,过捶打,放在抹过白檀油的模子中压制后倒出,便成一定状,再“放于透处悬吊三日,刷光磁器贮”,制作法和“腊”差不多。而且“制孩儿香法”收在该书已集“诸品”门之,可见把“孩儿茶”当作是的一种是当时颇为流的看法,《饮膳正要》将它列入“诸”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无论从性质、功能还是服用法来看,它和都是不同的。还值得一提的是,《事林广记》卷七《集》“荼”门没有“孩儿香”,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中增加了这一容,这正好说明孩儿茶是元代才从海外进来的。

形态特征

儿茶乔木,高6-10多米;树皮棕色,常呈条状薄裂,但不落;小被短柔毛。托叶下面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20-50对,线形,长2-6毫米,宽1-1.5毫米,被缘毛。

穗状花序长2.5-10厘米,1-4个生于腋;淡黄白色花萼长1.2-1.5厘米,钟状,齿三角,被毛;花瓣披针或倒披针,长2.5厘米,被疏柔毛。荚果带状,长5-12厘米,宽1-1.8厘米,棕色,有光泽,裂,柄长3-7毫米,端有尖,有3-10颗种子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种子干粒重52克。

生长习性

儿茶产于热带地区,一年四季的温均适宜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产区一般都有旱季、雨季,雨季初期(5月底至6月初)播种,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易度过翌年的第一个旱季。过旱,土壤水分不足,出苗率低,且不整齐,过晚,虽能出苗整齐,但因生长时间短,使幼苗矮小,瘦弱,难以度过翌年的第一个旱季。当幼苗过一个雨季的生长发育,度过翌年第一个旱季后,再过一个雨季的生长,就可抵抗比较恶劣的候条件而茁壮成长。

在中国广西南宁绝对最低温-1℃,生长良好,能结实,但果实未到成熟季,如遇低温,则不饱满。丘陵、平地、河岸、溪边均可生长。山地栽培生长缓慢;河岸、溪边较潮湿生长快。除石灰性、碱性强、过于黏重的土壤外,其他土壤均可栽培

儿茶是一种阳性树种,原产热带,喜温暖,耐干旱,忌积水,能抗。耐瘠薄,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牛长缓慢,但儿茶膏含量高。云南产地西双版纳,年均温21.7℃,极端最低温2.7℃,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相对湿度83%。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和非洲东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浙江南部及台湾,其中除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地区)有野生外,余均为种。

繁殖栽培

儿茶繁殖要是以种子繁殖

采种:种子应随熟随采。过时不采,则荚果掉落,遇雨则荚果变黑,种子变质,丧失发力。采摘后,日晒1-2天,荚果裂,剥取种子,簸净,除去瘪籽,挂于通处。储藏时间不宜过长,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率便显著降低,越年播种则完全丧失发力。每500克种子约1万余粒,可供0.67-1公顷地种植。

选种:儿茶种子大小及饱满程度极不整齐,用大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出苗率和成活率较高,且生长速度亦快。

整地施基肥:播种前2米×3米挖宽50厘米,深40厘米,底宽30厘米。挖后施基肥,每施入牛马粪混以钙镁磷肥(100:25)7.5千克,能加速植株生长。因儿茶多年生乔木,施用基肥,使儿茶在种植后1-2年,得到充足的养,迅速生长,能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在土壤瘠薄的山地种植儿茶,施一定基肥尤为重要。

直播:直接播种,植株生长健壮,而移植容易伤,影响生长。产区多采用直播。儿茶出苗快,只要选好天,直接播种,法简便,费工少,成本低;但播种后,要谨防杂草和人畜为害。

播种时期和播种深度:旱季播种,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发需要,播种至出苗,时间长,且出苗率低;雨季初期播种,出苗迅速而整齐,植株生长亦健壮;雨季盛期播种,出苗虽快,但植株在当年生长时间短,植株矮小,难于抵抗翌年旱季的干旱。故儿茶在进入雨季及时播种,苗期正处当年雨量充沛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生长,能增强干旱季的抗旱性能。播种深度以1-1.5厘米为宜,过深难于出土,降低发率。

育苗移植

有的地区,因为雨季过晚,需提前育苗,待雨季定植。还有的地区,因冬季低温,幼苗难于地越冬,可先育苗,待来年春季定植。用塑料袋或竹箩育苗为好,也可苗床育苗。苗床育苗用条播,20-30厘米,种子3-4厘米。10厘米间苗,苗期可施月巴1-2次。当苗高1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宜选阴雨天进。要将下部侧剪去,上部嫩也应剪去,过长的也适当剪除,使定植时根系舒展。覆土后浇定根水,一般大苗比小苗成活率高。

田间管理

  • 间苗

儿茶出苗20天左右,苗高7-8厘米时,幼苗拥挤,可进第1次间苗,每留苗4株。再过20天,苗高约20厘米时,可进第2次间苗,每留苗2株。旱季极易起幼苗枯梢,严重者死亡,故最后定苗应在翌年雨季初期进,去弱留强,每留l株,确保全苗。

  • 中耕除草

幼苗喜阳光忌荫,幼苗易被杂草遮盖,影响生长,导致植株瘦弱,故儿茶生长前期(6-10月)宜每月清除杂草一次,结中耕施1-2次肥料

  • 和架设支柱

儿茶收获部分要是心材,如分枝过多,影响心材产量,故应将干2米以下的过多条剪去以促进干增长。幼树端易下垂,应架设支柱,使其直立生长

病虫防治

病害

儿茶要病害是猝倒病。

病因苗期发病在出苗过密,土湿度大时易发生,基于缩倒伏。

症状要病部在基部,很快干缩倒伏。

防治法:控制土壤湿度,播种地通向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3:1的石灰草木灰撒于土表,并喷1:1:200的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防止蔓延。

虫害

儿茶的虫害有地老虎、蟋蟀、粉蚧及鳞翅多种幼虫。

  • 地老虎

为害症状咬断幼苗的

发牛规律:每年在5月中下旬为害最凶。

防治法:①黑光灯或糖液诱杀成虫。糖液配是:红糖l份,3份,水10份,可溶性敌百虫0.3份,充分拌匀即成,盛于盘,于无晴天的傍晚放在苗间地面30厘米处,每隔2000-3000平米地放1盘(也可用1.5千克红薯加少量酵面发酵出酸味,再加等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5-10毫升90%敌百虫原药代替)。②毒饵诱杀幼虫,用新鲜幼嫩多汁的杂草50千克,喷上5-10倍的90%敌百虫原药,于傍晚撒在苗床上,以诱杀幼虫。③为害期撒毒土,用5%辛硫磷颗粒1-5克,拌和细土30倍,于傍晚撒在幼苗周围土面上。④清晨在苗木附近捕捉成虫或浇水捕捉幼虫。

为害症状咬断幼苗。

发生规律:5-6月始出现,7月为盛期。

防治法:毒饵诱杀幼虫,饵料以过的麦麸、棉籽饼及南瓜或残最好,药使用辛硫磷;人工捕捉,蟋蟀怕潮湿,雨季多爬到洞处栖息,这时可用锄头挖捕杀,或在洞中灌水将其消灭。

  • 粉蚧

为害症状多聚集在权上吸取汁液。

发生规律:以春、秋两季为害重。

防治法:初期点发生时,人工刷抹有虫蔓;在若虫分转移期,分泌蜡粉成介壳之前喷洒2.5%敌杀死或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1000倍液,如用含油量0.3-0.5%柴油乳黏土与柴油乳混用,对已始分泌蜡粉介壳的若虫也有很好杀伤作用,可延长防治适期提高防效。

  • 鳞翅多种幼虫

为害症状咬食叶片和嫩梢。

发生规律:每年7-9月发生,为害严重。

防治法:用90%晶体敌百虫、80%敌杀死乳油800-10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心材汁,浓缩干即为儿茶浸膏或儿茶末,有清热、生津化痰、止、敛疮、生、定痛等功能。从心材中提取的拷也是工业上鞣革、染料用的优良原料。木材坚硬、细致,可供枕木、建筑、农具、车厢等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峨三七

下一篇 二郎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