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丁公藤

丁公藤,中药。为旋花植物丁公藤ErycibeobtusifoliaBenth.或光丁公藤ErycibeschmidtiiCraib的干。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晒干。植物的藤。味辛,性温。归。祛湿,消肿止痛。用于湿痹痛, 半身不遂,跌扑肿痛。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水各半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腿酸痛,如丁公藤湿。......
目录

入药部位

植物的藤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功效

湿,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湿痹痛, 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相关配伍

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水各半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腿酸痛,如丁公藤湿。(《中国药典》)

用法用量

3~6g,用于配制酒剂服或外搽。

禁忌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干

生理特性

攀援藤本,长可达10米以上。幼被密柔毛,老无毛。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片革质,、长或倒卵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两面均无毛;干时通常呈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点,侧脉每边5~8条,在下面微凸起。6~8月,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生,长2~8厘米,密被锈色短柔毛;小,金黄色或黄白色,两性;萼片5,卵形或阔卵形,先端钝,外面被褐色柔毛,宿存;花冠浅钟状,长9~10毫米,5深裂,裂2裂,外面密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端锥尖;子房1室,胚珠4。浆果,直径1.5~2厘米。种子1粒。

产地

中国大陆的沿海、广东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近俗医治诸,以南藤和诸药膏市之,号南藤膏。蛇喜食其,故治诸尤捷。

2、《录》:金疮痛。延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丁榔皮

下一篇 鹗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