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丁茄

丁茄 丁茄,中药。为植物丁茄 Solanum surattense Burm.f.的、果或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具有镇咳平喘,化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气管炎,哮喘,脘痛,湿痹痛,瘰疬,性脓疡,疮毒,跌打损伤。、果或全草。味苦、辛,性微温。有毒。归。镇咳平喘,化瘀止痛。慢性气管炎,哮喘,脘痛,湿痹痛,瘰疬,性脓疡,疮毒,跌打损伤......
目录

入药部位

、果或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微温。有毒。

归经

功效

镇咳平喘,化瘀止痛。

主治

慢性气管炎,哮喘,脘痛,湿痹痛,瘰疬,性脓疡,疮毒,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治扭挫伤:丁茄姜黄韭菜。共捣烂外。(《广西实用草药》)

2、治跌打伤痛,疮肿毒:鲜颠茄根;或用鲜颠晒干存性为末,调茶油患处。(《广东草药》)

用法用量

3-6g,或研末冲服0.3-0.9g。外用:适量,捣烂外水洗或研末调

使用注意

《广西本草选编》:“全株有毒,以未成熟的果实最毒,误食出现渴,咽喉灼热困难,皮肤干热潮红,瞳孔大,视物模糊烦躁不安,幻觉谵妄,甚至发生惊厥症状青光眼病人用,以免增加眼压而使病情恶化,甚至失明。”

采集加工

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用。秋季采、果,洗净,鲜用或干用。

形态特征

灌木,高30-60cm。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互生,具有刺长柄;叶片卵形,长5-12cm,宽5-10cm,5-7羽状浅裂,两面均被紧贴的硬毛,上均有长刺。夏秋聚伞花序腋生,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长刺;花冠辐状,白色,裂披针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直径2.5-4cm,光滑,基部有带刺的宿萼,成熟时橙红色种子多数。

生长环境

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分枝而扭端有时附有细直皮刺的残无毛,或切成2-3cm的短段,直径5-15mm。表面灰黄色,刮去栓皮后呈白色。体轻,质松,断面黄白色,有裂隙,淡绿色,特异,味苦、辛。

药理作用

升高糖。

对S 180有显著抑制活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丁萝卜

下一篇 丁癸草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