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倒吊笔

倒吊笔 倒吊笔(拉丁:Wrightia pubescens R. Br.),俗广东倒吊笔为常子、九浓木、桐木,是夹竹倒吊笔乔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物种。倒吊笔高达35米,胸径60厘米;树皮淡黄褐色;小黄色柔毛,老时渐落,皮孔密;种子窄纺锤冠毛长达3.5厘米;期4-8月,果期8-12月。生长于路旁或山地疏林中。中国分布于广东;国外分布于越南湿、化......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8-20米,胸径可达60厘米,含乳汁;树皮黄灰褐色,浅裂;柱状,小黄色柔毛,老时毛渐落,密生皮孔

坚纸质,每小叶片3-6对,长披针、卵或卵状长端短渐尖,基部急尖至钝,长5-10厘米,宽3-6厘米,深绿色,被微柔毛,浅绿色,密被柔毛;叶脉面扁平,在凸起,侧脉每边8-15条;叶柄长0.4-1厘米。

聚伞花序长约5厘米;总花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约1厘米;萼片卵形卵形端钝,比花冠筒短,被微柔毛,面基部有腺体;花冠漏斗状,白色浅黄色或红色花冠筒长5毫米,裂端钝,长约1.5厘米,宽7毫米;花冠分裂为10鳞片,呈流苏状,比花药长或等长,其中5枚鳞片生于花冠上,与裂对生,长8毫米,端通常有3个小齿,其余5枚鳞片生于花冠端与花冠互生,长6毫米,端2深裂;雄蕊伸出之外,花药箭头状,被短柔毛;子房由2枚粘生心皮组成,无毛,花柱丝状,向上逐渐增大,柱头卵形

蓇葖2个粘生,线状披针,灰褐色,斑点不明显,长15-30厘米,直径1-2厘米;种子线状纺锤黄褐色,端具淡黄色绢质种毛;种毛长2-3.5厘米。

期4-8月,果期8月-翌年2月。

生长习性

阳性树,常见于海拔300米以下的山麓疏林中,生于低海拔热带雨林中和干稀树林中,适生于土壤深厚、肥沃、湿润而无的低谷地或平坦地。

地理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布:印度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栽培技术

1、选择果型较大、纹清晰、单果种子多、子粒饱满、千粒重较重、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强的种子块根种植。

2、种植:

块根种植。块根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挖取,摊放在太阳下稍晒后栽植到大田或院向阳处。

种子育苗种植。以养钵育苗移栽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苗,于5月上、中旬定植。

3、整地施肥:基肥一般于春分前后挖提前施入,每施腐熟的厩肥15公斤或饼肥15公斤,加三元复肥0.3-0.4公斤和过磷酸钙0.2公斤,施后盖土15厘米左右,耙平后苗栽或栽。以后每年冬天施腐熟厩肥10-15公斤或饼肥5-7.5公斤,加过磷酸钙0.2公斤。

4、种植密度:块根种植,一般第1年为3米?1米;种子育苗种植,一般第1年为3米-0.15米,后去掉雄株,第2年留一半,以后逐年疏稀。

5、栽培管理:倒吊笔生长旺季为3至9月份,在生长旺季,水分补给要充足。如果土壤本身比较肥沃,可以每隔40天施用1次有机肥(生麸、鸡屎等)和复肥以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如果土壤本自比较瘦瘠,就要每隔20天施一次有机肥和复肥,才能保持苗木的生长速度。

病虫防治

倒吊笔病虫害有瓜绢螟和蔓枯病。7-9月是瓜绢螟大量危害时期,可用25%杀虫双水500倍液或20%三唑磷乳油500倍液或5%锐劲特2500倍液喷洒防治。蔓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40%杜邦福星乳油800倍液进全园喷洒,也可用5%菌毒清水300-500倍液灌或全园喷洒,隔3-4天再防1次,以后视病情而定。

主要价值

济价值

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软而轻,加工容易,干后不裂、不变,适于作轻巧的上等家具、笔杆、雕刻图章、乐器用材。

树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及造纸。树美观,园中有作栽培观赏。

医药价值

来源:皮和入药。全年可采。晒干。随用随采,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治:

:祛湿化痰结。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湿关节炎,腿痛,慢性气管炎,黄疸炎,硬化腹水白带

:祛解表。用于感冒发热

用法用量:0.5~1两;皮3~5钱;2~3钱。

100%浓度水液对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变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植杆菌等有一定抗菌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倒吊笔叶

下一篇 倒卵叶五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