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刀豆壳

刀豆壳(pericarpium canavaliae )甘温止呃,可治虚寒性呃逆,临床常配丁香柿蒂等同用。刀豆壳 英文:pericarpiumcanavaliae 拉丁:CanaValiagladiata(Jacq.)DC 药用部位:豆科藤本子叶植物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cq.)DC.的果壳。刀豆壳即刀豆种皮。功效、用量与刀豆相同。刀豆属于豆科,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目录

基本介绍

  刀豆

  英文:pericarpiumcanavaliae

  拉丁:CanaValiagladiata(Jacq.)DC图片

  药用部位:豆科藤本子叶植物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cq.)DC.的果壳。刀豆壳即刀豆种皮。功效、用量与刀豆相同。

形态

  刀豆属于豆科,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因豆荚似刀而得刀豆”。又因荚似人挟剑横斜,故又“挟剑豆”。要品种有蔓性、矮性两种。蔓性刀豆,亦称“大刀豆”、“中国刀豆”、“刀豆”、“马刀豆”、“刀鞘豆”、“刀巴豆”。

  一年生草本,蔓生,无毛。复叶,小3,小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叶柄长3~12厘米,自腋抽生花轴,其上较大的蝶数朵,总状花序腋生,疏,有短梗;花萼,上大,2裂,下3齿卵形花冠红色或淡紫色,蝶,长3~4厘米,旗瓣翼瓣较短,约与龙骨瓣等长,龙骨瓣弯雄蕊10枚,连为单体;子房具短柄。图片

  结大而扁的荚果,长25~30厘米,宽约3.5厘米。种子大有10~14粒,红色褐色。原产东半球热带地区。矮性刀豆,亦称“矮刀豆”、“立刀豆”、“洋刀豆”。矮生或半蔓生,紫色荚果较蔓性刀豆小,种子白色,原产印度

分布

  产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炮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处,防虫蛀。图片

药材鉴定

  干果壳具扭粗壮的果柄,荚果长剑状,略作螺旋或破碎,长可达30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尖,微弯,外表面黄色深黄色,具皱纹,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面有白色海绵伏物;未裂的荚果,在缝线处各有助1条;果皮纤维性,以长而宽大、完整、外面黄色部洁白无虫蛀者为佳。图片

性味

  甘,平。

  ①《医林纂要》:"甘苦咸,平。"

  ②《泉州本草》:"甘,平,无毒。"入图片

功用主治

  和中下气瘀活。治反胃,呃逆,久痢喉痹癣。

  ①《医林纂要》:"和中,交,止呃逆。"

  ②《重庆草药》:"瘀活。治痛,痛。"

  刀豆壳-用法与用量图片

  服:汤,3~5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选方

  1.治呕吐,不能吞刀豆壳五钱,咸橄榄三粒,半夏三钱。汤服。(《泉州本草》)

  2.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钱,水送服。(《福建草药》)

  3.治久痢刀豆荚饭上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

  4.治痛:刀豆烧存性研末,好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万氏家抄》)

  5.治妇女胁胀痛:刀豆为末,每服一钱,黄下,少加麝香尤妙。(《验广集》)

  6.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7.治癣: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张氏秘效》)图片

  8.治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医一盘珠》)

  9.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一两,蛋一个。服。(《福建草药》)

  10.疮:刀豆壳,烧灰,搽患处。

  11.周炎刀豆壳10克,冰片少许。将刀豆壳烧炭,加入冰片研末,然后将药涂沫于患处。

  配:老刀豆壳适量。

  制法:将老刀豆干研末。

  功效:和中下气瘀,慢性鼻炎

  用法:每次10克,用黄调服,可连用5日。图片

刀豆子

  刀豆种子

  :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刀豆荚果大而扁,长l0~30厘米,径3~5厘米,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先端弯成钩状,种子l0~14粒,种子红色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期6~7月。果期8~10月。我国长江流域及南各省均有栽培。本植物刀豆、果壳刀豆壳亦供药用。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药材:干种子呈扁卵形或扁,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种皮革质,表面棕绿色,光泽。有2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者为佳。

  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图片

  洋刀豆同属植物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刀豆植物各部器官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炮制: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甘,温。①《纲》:甘,平,无毒。②《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

  功效:温中下气,益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痛,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②《纲》:温中下气,利肠,止呃逆,益补元。③《中药材手册》:补下气,利肠,止呕吐。治气虚损,肠不和,呕逆,腹胀,吐泻。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腹痛,疗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与用量:服: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宜忌:《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选

  ①治气滞呃逆,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水下。《医级》刀豆

  ②治肾虚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外裹,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干为末,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冲服。《湖南药物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刀豆根

下一篇 刀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