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刷子
基本信息
【来源】地刷子 石松Lycopodium complanatum L.,以全草入药。
【采集】四季可采,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侧生营养枝多回分叉,扁平,直立或下垂,呈扇状;末回小枝上的叶4列;背腹2列的叶较小,背面叶线状披针形,腹面叶鳞片状钻形,均具短刺尖;侧生2列的叶较大,菱状钻形,长1mm~2mm,贴生于枝上,斜上,顶端刺尖,向腹面弯曲。孢子枝通常从第二或第三年生的侧枝基部上侧抽出,远高出于侧生营养枝,顶端2回分叉;末回分枝顶端各生孢子囊穗1个;孢子叶宽卵圆形,顶端急狭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细齿,基部有柄。孢子囊圆肾形;孢子四面体形,有网纹及小突起。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850m~2 800m间疏林下及山坡阳处。
分布于我国东北部、西南部和东部。北半球温带其他地区也有。
药材性状
茎长30cm~40cm,黄绿色或灰绿色,下部圆柱形,疏生钻形叶。营养枝扁平,呈扇状多回两歧分枝,叶稍交叉对生,4列,侧生二列叶稍大,菱状钻形,贴生干茎上,顶端刺尖内弯,背面叶夹于两侧叶之间,线状披针形,腹面叶很小,鳞片状钻形。孢子枝远高出侧生营养枝,顶端2回分叉,末回分枝顶端具l细圆柱形孢子囊穗。气无,味微辛。以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全草含地刷子碱(copmlanatine)、石松碱及干层塔萜烯二醇、21一表于层塔萜三醇、伸筋草萜三醇(lycoclavanol )、21一表伸筋草隐醇、伸筋草萜酸四醇(lycoclavanin)伸筋草亭醇(lyclanifin)等三萜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