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地杨梅

杨梅多年生草本,高10-30cm。丛生,地下有小块根。 具有清热解毒。治赤白痢的功效。生于山坡、草原或平地,要分布在于云南、东北及河北河南等地。多年生草本,高9-28(-40)厘米;粗壮,较短,匍匐,须根褐色直立,疏丛生,,直径0.8-1.5毫米,具纵条棱。叶基生和生,禾草状;基生长3-8厘米,宽2-4毫米,端钝加厚成胼胝状,边缘具缘毛;常1-2枚;叶鞘筒状紧......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9-28(-40)厘米;粗壮,较短,匍匐,须根褐色直立,疏丛生,,直径0.8-1.5毫米,具纵条棱。叶基生和生,禾草状;基生长3-8厘米,宽2-4毫米,端钝加厚成胼胝状,边缘具缘毛;常1-2枚;叶鞘筒状紧包茎,鞘有较密的丝状毛。花序由3-7个头状花序组成,排列成聚伞状,各头状花序具长短不等的花序梗;总苞线形,长1.5-2.5厘米;头状花序半球至球,直径6-8毫米,含5-10(-12)朵;花梗甚短,基部常有2枚苞片,宽卵形至卵状三角;每朵下具2枚膜质苞片,宽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4毫米,端锐尖或撕裂状,边缘有稀疏小齿或近全缘花被披针至长披针,长3-4毫米,宽1-1.5毫米,、外轮近等长,端锐尖,边缘膜质,淡红褐色黄褐色;雄蕊6枚;花药,长1.8-2.2毫米,黄色丝长0.4-0.5毫米;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花柱长约1.1毫米,比子房稍长;柱头3分叉,长约2毫米。蒴果三棱状宽长至球,或有时倒卵形,长2.5-3毫米,短于花被黄褐色。种子,长1.1-1.3毫米,红褐色,基部具黄白色种阜,长0.4-0.6毫米。染色体:2n=12。期5-6月,果期6-7月。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丛生;细长而尖,边缘有白色长毛;叶鞘包于上。花轴丛抽出,高约20厘米,密生小花,排列成头状的穗状花序褐色带黑,花被6,广披针,先端尖;雄蕊6枚;子房1室。蒴果裂,具种子3粒。果期春、夏。

生长于平地、山坡或草原。分布我国东北等地。

【原态】 1.丛生,地下有小块根叶鞘线形,长7-15cm,宽2-6mm,边缘具缘毛。花序丛中抽出,排成1个头状花序花被6,白绿色至赤褐色,长2.5-3mm;雄蕊6,长约为花被的2/3,花药狭长丝较短。蒴果淡绿色至淡褐色,长约等于花被种子3颗,暗褐色种阜淡黄色,长约为种子1/2。、果期4-6月。

2.多杨梅多年生草本,高12-50cm。叶鞘线形,长5-10cm,宽约4mm。花序常由5-12个小头状花序集生成聚伞花序;小头状花序梗长短不等,多先出卵形,边缘有小齿和缘毛;花被黄褐色或黑褐色,长2.5-3mm;雄蕊6,花药长约为丝2倍;柱头刷状而旋卷。蒴果卵形淡绿色到淡褐色,长约等于花被种子卵形,长1.5mm,暗褐色种阜淡黄色,长约为种子的1/2-1/3。、果期7-8月。

药用价值

药用植物栽培】生物特性 喜温暖候,耐严。对土壤条件要求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坡地或林下地栽培栽培技术 用种子每殖,直播法。夏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贮藏待播。翌年春季,20cm浅沟条播,上覆细土1-2cm。 田间管理 播后注意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定期清除杂草、松土;生长期施肥1-2次。

【药材基源】为灯芯草植物杨梅和多杨梅的全草或果实

【功用治】《本草拾遗》:"白痢,取、子服。"

【用法与用量】服:汤,1~3钱。

【拉 丁 】Luzula capitata (Miq.) Miq

【科来源】灯芯草植物

【药用部位】杨梅的全草或果实

性味归经】《本草拾遗》:“味辛,平,无毒。”入,肠二

华北地杨梅杨梅属为多年生草本;短,直伸或横走,具细弱须根。本属约70种,广布于温带和带地区,尤以北半球为最多,少数种分布在靠近热带的高山地区。生长在山坡林缘、水沟边或路旁、溪边湿草地。我国有16种,1亚种和3变种,产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苦地胆

下一篇 地朝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