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柑(
学名:Pothos pilulifer)为
天南星科石
柑属的
植物。分布在
越南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西南部至
云南东南部等地,
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多生于密林石上和石上,
目前尚未由人工
引种
栽培。
果实可食用,有药用价值。所属卷:Pothos L. 所属科:Araceae 中文
名:
地柑 其它中文
名:
地柑( 广西)。攀援
植物,长2-3米。小
枝绿色,有纵条纹,具四棱,
节间长2-3厘米。......
详细信息
所属卷:Pothos L.
所属科:Araceae
中文名:地柑
其它中文名:地柑( 广西)。
形态特征
攀援植物,长2-3米。小枝绿色,有纵条纹,具四棱,节间长2-3厘米。叶革质,表面黄绿色,背面苍黄色;叶片椭圆形,急渐尖,先端有芒尖,长7-9厘米(包括长10-15毫米的尖头),宽2.5-4.5厘米,侧脉3对从中肋伸出,另1对基出,细脉多数,近平行、倾斜、网结,明显凸起;叶柄短小,长0.5-2.5厘米,宽0.7-1.5厘米,倒卵形,截平,具耳;枝上部的叶柄更短,先端钝或浑圆,无耳。花序腋生:苞片4-5,小,长2-6毫米,上面的较长,具纵脉;序柄和梗长1-2厘米;佛焰苞卵形,反折,长5毫米。肉穗花序黄绿色,圆球形,径约5-6毫米。花期12-7月。
产地生境
产广西西南部至去南东南部,常附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密林中岩石上。越南北部也有。
药用价值
全株入药,据称能清心、泻热、治癫狂。
【药 名】:地柑
【来 源】:为双 子叶植物药天南星科植物地柑的全株。
【功 效】:清心泻热。
【主 治】:用于斑疹吐衄、阴虚发热。
【性味归经】:甘、寒。入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6一12克,煎汤。
【别 名】:葫芦藤《广西龙州》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龙州。
【拉丁名】:Dothos pilulifer Buchet ex Gagn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清心、泻热的功能。用于癫狂、尿血、鼻衄。
【药理作用】: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对实验大白鼠有轻微降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