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叶千斤拔根

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 (Willd.) Prain。直立灌木,高0.8-2.5米。幼有明显纵棱,密被紧贴丝质柔毛。具指状3小托叶大,披针,长可达2厘米,先端长尖,被短柔毛,具腺纹,常早落;叶柄长3-6厘米,具狭翅,被毛与幼同;小纸质或薄革质,生小披针,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基出3,两面除沿上被紧贴的柔毛......
目录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0.8-2.5米。幼有明显纵棱,密被紧贴丝质柔毛。

具指状3小托叶大,披针,长可达2厘米,先端长尖,被短柔毛,具腺纹,常早落;叶柄长3-6厘米,具狭翅,被毛与幼同;小纸质或薄革质,生小披针,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基出3,两面除沿上被紧贴的柔毛外,通常无毛,下面被黑褐色小腺点,侧生小稍小,偏斜,基部一侧,另一侧楔形;基出2-3;小叶柄长2-5毫米,密被毛。

总状花序常数个聚生于腋,长3-8厘米,常无总梗;多而密集;花梗极短;花萼钟状,长6-8毫米,被丝质短柔毛,裂齿线状披针,较萼管长1倍,下部一枚最长,花序轴、苞片花梗均密被灰色至灰褐色柔毛;花冠紫红色,稍长于萼,旗瓣长,具短瓣柄及2翼瓣,一侧略具,瓣柄纤细,龙骨瓣长,先端微弯,基部具长瓣柄和一侧具雄蕊二体;子房,被丝质毛,花柱纤细。

大叶千斤拔根荚果,长1-1.6厘米,宽7-9毫米,褐色,略被短柔毛,先端具小尖种子1-2颗,球光亮黑色期6-9月,果期10-12。

生长环境

生长于旷野草地上或灌丛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阳处亦有生长,海拔200-1500米。

分布范围

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主要价值

中文千斤拔(《贵州民间药物》)

大叶千斤拔根植物形态-大叶千斤拔【异】天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千斤拔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甘。"

【功用治】祛湿,活血脉,强筋。治湿骨痛劳损,偏瘫阳痿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肾虚阳痿服。"

②《广西药植录》:"祛。治湿骨痛,疮疥。"

③广州部队《常用草药手册》:"舒筋活,强。治劳损,偏瘫痿痹,气虚脚肿,劳伤久咳,咽喉肿痛。"

【用法与用量】服:汤,1~2两;或浸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叶南苏

下一篇 大叶刺篱木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