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黧豆
简介
形态特征
【原形态】茳芒香豌豆 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茎近直立或斜升,圆柱状。叶直生;托叶大,半箭头形,全缘或下缘稍有锯齿;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8片,上部叶轴顶端常具分歧的卷须,下部叶轴多为单一的卷须或成长刺状;小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有时为菱状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1.5-6cm,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刺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下面带苍白色;叶脉网状。总状花序腋生,通常有花10余朵;萼钟形,萼齿三角形至锥形,花黄色,长1.6-2cm,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条形,两面膨胀,长6-10cm,宽约5mm,无毛。种子多数,近球形,径约3mm。花期6-7月,果期8-9月。
这种长白山野菜形态特征多年生近直立草本,高80-15。二.茎圆柱形,有细沟,稍攀援。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6~8枚:托叶大,半箭头形,长2^'7cm,宽8~30mm,全缘或有时下部有锯齿;小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有时为菱状卵形,长4~12cm.宽1.7~8cm,先端钝,具短刺芒,叶脉网状.总状花序腋生,常有花10余朵,有时可达20余朵;花梗与花萼近等长;花长14~2mm;花尊钟状;花冠黄色,旗瓣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在中部稍向上微缢缩,翼瓣与旗辨近等长,龙骨瓣稍短,均具细长爪;子房条形,无毛.荚果长条形,长6-10 cm,宽5~6mm,成熟时果瓣裂开扭卷.种子褐色,近圆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 | ![]() |
大山黧豆的药性
【功 效】:调经止痛。
【主 治】:治肝气郁结,血海不通,则出现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作胀,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舌有瘀点,脉弦。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河南、陕西、甘肃、山东。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镇痛的功能。用于子宫内膜炎及月经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hyrus davidii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性味】辛;温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镇痛的功能;用于子宫内膜炎及月经痛。
【摘录】《中华本草》
【来源】豆科大山黧豆Lathyrus davidii Hance,以种子入药。
【用法用量】 0.4~1两。
食用功能
【其它经济价值】种子及全草入药,主治病经、子宫内膜炎等.花序造型奇特,花期长,可用于花坛、花境的绿化,也可以做切花.茎叶柔软,适口性良好,可做牛、马、羊等家畜的饲料.全株可做绿肥.蜜源植物.
【成分】茎叶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及钙及磷等矿质元素.
生长习性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