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狼毒

大狼毒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90厘米。折断后有乳白色汁液。互生。淡黄色,常有6~8朵生于或单生于腋。蒴果,外有软刺,成熟时三室裂。 在退化草地上常成生长,从夏至秋色由绿至黄至红。可作药用。大戟大戟植物狼毒Euphorbi a nematocypha Hand.-Mazz.,以入药。秋冬挖,洗净泥土,放入淘米水中浸泡3日取出,再放入石灰水中浸泡3日,取出,洗净石灰,......
目录

来源

大狼毒图册大戟大戟植物狼毒Euphorbi a nematocypha Hand.-Mazz.,以入药。秋冬挖,洗净泥土,放入淘米水中浸泡3日取出,再放入石灰水中浸泡3日,取出,洗净石灰,置锅2小时,取出,切晒干。

制法:用黄褐色。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科属:大戟大戟

期:4~6月,果期7~9月

大狼毒图册大狼毒图册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毒。大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汁液沾染皮肤过敏反应,面部浮肿腹痛腹泻、n匠吐、烦躁压下降,重者眩晕、步态不稳、痉挛。

医药介绍

英文 :Root of Yunnan Euphorbia

药材基原 :为大戟植物狼毒

植物态 :狼毒 多年生草本。柱状,长可达25厘米,直径6-15毫米。自基部多分枝或不分枝,每个分枝上部再数个分枝,高40-80厘米,直径5-9毫米,无毛或被少许柔毛。互生,卵状长、卵状,长1-4厘米,宽3-7毫米,先端钝尖或,基部渐狭或呈宽楔形或近平绿色常呈淡绿色,干时呈淡灰色,幼尤为明显;明显,且于隆起,侧脉羽状且不明显;全缘总苞(3) 5-7 (8)枚,卵状至阔卵形,长1-2.5厘米,宽6-9毫米,先端,基部近平;伞幅(3)5-7(8),长1-3厘米;苞2枚,卵或近,长6-10毫米,宽4-8毫米,先端,基部近平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端,基部无柄;总苞杯状,直径约3毫米,高约3.5毫米,边缘4裂,裂卵状三角状,侧密被白色柔毛;腺体4,状半,淡褐色雄花多数,明显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伸出总苞之外,长3-6毫米;子房密被长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微2裂。蒴果球状,长与直径均约5.5毫米,密被长或被长先端尖,基部常压扁;果柄长4-6毫米;花柱宿存,易落;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状,长约3毫米,直径约2毫米,淡黄褐色,光亮,无纹饰;种阜三角状盾,基部无柄。果期3-7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原野、山坡路旁或向陧草丛中。

采收和储藏: 秋季采挖,洗净,切,晒干,研粉。

中药化成分 :狼毒中含没食子酸,2,5-二羟基苯乙酮

(2,5-dihydroxyacetophenone),3,3’-二-O-甲基并没食子酸-4’-βD-木糖甙(3,3'-O-methylellagic acid-4'-β-D-xyloside),巨大戟萜醇-3,4,5-三羟基-20-棕榈酸酯(ingenol-3,4,5-trihydroxy-20-hex-adecanoate),3,3'-O-甲基并没食子酸(3,3'-di-O-methylel-

lagic acid),A’-(18β,3a)-新四膜虫萜-22(29)-烯-3β-醇 [A’-(18β,3a)-neogammacer-22(29)-en-3β-ol],大戟酯E(jolkino-lide 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大戟酯B。

药性: 味苦;性温;大毒

归经

功效: 化瘀止;杀虫止痒

功效分类: 祛湿

治: 创伤;跌打肿痛;瘰疬;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水洗。

用药忌 :本品有毒,不可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

云南草药》:采挖时应避免汁液沾染皮肤,否则易产生过敏反应,症现面部浮肿。《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狼毒全草含大戟乳酯、皂甙丁酸及生物碱、泽漆毒素等。中毒症状腹痛腹泻呕吐烦躁压下降;重者眩晕,步不稳,痉挛。

急救法:洗、镇静和输液;杏仁三钱水服;白蔹水服;四.甘草三钱、绿豆五钱、干姜三钱,水服。

各家论述 :《云南草药》:止,消炎,消肿。冶外伤

:出自《滇南本草》;《滇南本草》:白、绿杆有效,紫杆无效。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

科属分类 :大戟

出处 :《中华本草》

大狼毒图册大狼毒图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理木香

下一篇 大狼把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