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
介绍
大管(bassoon)为双簧气鸣乐器。双簧管族中的次中音与低音乐器。音域很宽,从低音谱表的bB1到高音谱表的e2。管体分为5个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体总长达254~260厘米,管身弯曲成U字形,喇叭口朝上,插接双簧吹嘴的弯管为一条弯细金属管。大管在双簧管族中的作用,既可以提供和声的低音,又能演奏曲调,它和圆号的音色较为和谐,常与之组成和弦。大管音色鼻音浓厚,最低音区bB1~F尤为苍老。连奏与断奏都极其灵便,快速断音显得特别诙谐,常表现为幽默的效果,因而大管被称为乐队中的“丑角”。
应用大管的最早总谱见于1629年。A.维瓦尔迪写有大量的大管协奏曲与重奏曲。W.A.莫扎特与C.M.von韦伯都写有著名的大管协奏曲。P.欣德米特也为大管写过奏鸣曲。
大管(巴松)—Bassoon
乐器本调:C调。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哨子(双簧片),管体(分四节),弧形接管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槭科色木或枫木。
乐器特色: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 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大管又称巴松管,来自意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为“一捆柴”——非常形象。是双簧片的低音管乐器,它身高约134厘米,内膛总长254厘米,管身木制。它的吹嘴哨子是装在一个相当长的像“S”形的金属管上,并可随演奏者要求调节。演奏时,用挂带挂在演奏者的颈项或肩头。
其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中音区温和甜美, 低音区严峻阴沉,断奏时则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大管还有一种低音的变种乐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听起来 阴险狠毒,称得上是黑暗恶势力在管弦乐队里的总代言人。
音域与音色
大管为C调乐器,按实音记谱,根据所演奏乐器的音高记写在低音、次中音或高音谱表上。音域为(b)B(1) (#)g(2)。
大管不同音区的音色区别较大。低音区浑厚、饱满、有力,吹奏时,气息损耗量极大,应避免长时间在此音区停留;中音区温和、甜美,是常用的旋律音区;高音区富于戏剧特色,有管弦乐队的“小丑”之称。
演奏技巧
低音大管
双簧管族中的最低音乐器,音域比大管低八度。第一支低音大管是柏林的И.什莱伯于1616年制造。近代低音大管是1876年由J.A. 黑克尔根据当时在德国出现的新式在大管的结构原理改制的。管长近5米,弯曲成4节或5节, 喇叭口朝下。管体下端装有撑柱,落地放置。它的最好音区是最低八度音列,音色浓郁而富魅力。由于簧片更为宽大,发音迟缓,不适于过快的断奏和交替音的演奏。M.拉韦尔的《鹅妈妈》中有著名的低音大管独奏段落。
大管长音吹奏技巧
1口型
首先,哨片要自然地平放进去,然后下颚要向里收缩一些,要用大面积的下嘴唇包住牙齿,吹奏任何一个音区时下嘴唇就要像一条富有弹性的松紧带,根据吹奏音的高低而变化,放松还是用力。此外,我主张吹奏时哨片五分之四券蓉嘉惹震动部分含住,影响气流通过,影响震影堕暑;含的太多或全部含住,不易控制哨片。
2舌头的位置
正确的含放舌头的位置应当是人最自然的部位,即舌头的上中部,舌尖最自然时应是靠近牙齿根。
3呼吸
大管演奏者一股都采用胸腹式呼吸,它吸气容量大,吸气时(以用口为主),横膈膜下降,胸腔两肋张开,腰部四周膨胀有力,使空气充满整个肺部,然后用腹肌、膈肌、胸肌联合控制气息,持续均匀呼出。
吸气前要求全身放松,轻松自然。吸气时,颈部、胸部肌肉不要紧张,不要提高,两肩不要随呼吸耸动。
4正确的音色
大管的声音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它淳厚,略带鼻音。吹奏时,既不要壮如长号,也不要夸张簧片震动的劈拉声。好的音色是在长音练习中慢慢体会到的,好的音色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能使演奏者与观众陶醉其中。
5换气
换气换的好坏是考验一个演奏者的重要一环。在较长的乐句中换气时,不能让听众听见你换气的声音。换气要快,但又不能紧张,不能延误节拍,因此,必须在换气前将气呼出,否则会憋气疲劳;再次,吸气时要服从乐句的特点,不能影响音乐,在一口气没有用完就应换第二口气,否则,气就会越来越不够用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