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红袍

大红袍 红袍属于乌龙,是中国十大之一,武夷之王,乌龙中的极品,堪称国宝。产于福建武夷山。外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汤橙黄明亮。香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厚甘鲜,韵明显。底鲜活,绿红镶边特征明显。具有提利尿、保护视力等作用。红袍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维生素C、氟元素等成分。可分为母树红袍,纯种红袍和商品红袍。冲时采用径略大的盖碗或紫砂,水温100℃,前3......
目录

发展历程

称来历

大红袍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 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 天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与他,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出处,得知后红袍丛三圈,将其披在树上,故得“红袍”之。状元用罐装取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 贡红袍的盛也被世人传。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红袍,解袍挂在贡的树上,因此被称为红袍

起源

大红袍武夷 历史悠久,而红袍乃是武夷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1921年蒋 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 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红袍三个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寺僧刻)、天游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 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不同种、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的磊 石盘陀有红袍的,而记录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红袍那3株。1958年 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 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红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所从武夷山剪取红袍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红袍

1964年春,福建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红袍条带回福安社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持武夷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产区天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调查,对有场及有前辈、人也是多了解,其中对红袍树没有入提出天游、珠濂洞(或 水濂洞)或马头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的四大树看,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

历史

大红袍历史上的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红袍,仅是九龙窠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红袍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单价的最高纪录。

1959年全国“十大”评比会所评选为“中国十大之一”

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 九龙窠剪了红袍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种种在品种园

1964年春,福建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龙窠红袍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研究所连续展对武夷丛进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并未起重视。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红袍“秘密”的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丛观察园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研究所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红袍,标明来自武夷山市研究所编号***号85年11月17日种。

1994年,武夷山市研究所的《红袍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委科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辟了九龙窠红袍文化旅游线路。

2001年,“武夷山红袍”地理标志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于启用“武夷山红袍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式使母树红袍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厂所产完好保持了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红袍母树实停采养护。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峰——— 武夷山绝版母树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城外的端门大殿,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红袍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08年,由张艺谋策划的大型旅互动项《印象·红袍》启动建设。

2009年至2010年初,红袍遭游资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红袍自身的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以及红袍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红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健康化的同时,不少企也随之发展。

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 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业有限公司联推出的“印象红袍”专属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三角”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类品牌,揭中国品牌突围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籍记载

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法》载:

武夷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汉族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局”“御园”,专门采制贡,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武夷山栽种的树,品种繁多,有红袍铁罗汉、白鸡冠、 水金龟“四大枞”,此外还有以 生长环境命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状命的,如醉海棠、醉洞宾、 钓金龟、凤尾草麒麟、一枝香等;以叶形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柳等;以树发早迟命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香型命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 武夷,作为中国的总称。

九龙集石壁上现存有树6棵,从“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顺序编号,上层4棵(历史上称正本),编号1,2,3,4,中层1棵为5,底层1棵为6。据调查观察,这6棵树,虽同属一类型,但由于从武夷有性群体品种,长期自然杂交演变而来,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3,4号成熟早,节间短,小而长,面光滑,齿浅,边平,制成乌龙韵明显(有棕香),香较浓,味醇不淡,底黄亮稍暗。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型呈椭质细嫩,齿细不明显,边平,制成乌龙较高,味醇稍薄,底黄亮,绿红镶边适度。1,5号成熟期最迟,齿粗而深,边呈波浪式,制成干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似2,6号,底黄亮。

文化

国宝

红袍系武夷之王,是乌龙中的极品,堪称国宝。它在武夷山栽培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大红袍1998年以来的历次拍卖会上,20克红袍拍出15.68万元至20.8万元人民币不等的天价,人民保险公司以一亿元承保6株母树红袍。上世纪80年代初,红袍品种无性繁殖成功。

2006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红袍推荐国家标准,并于同年8月正式实施。武夷山市照“国家标准”规范操作,红袍始大批量生产,其品质均已达到母树红袍水平。据联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母树红袍作为“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九龙窠“红袍” 摩崖石刻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据文物保护的有规定,武夷山市政府作出对母树红袍保护和管理的决定:从2006年起,对母树红袍停止采摘进留养,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红袍管护档案。

故事传说

1.红袍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猴采”。

2.红袍树高十丈,大如掌,生长在峭壁上,坠,寺僧拾制为,能治百病。

3.红袍树为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诚礼拜,少许供佛前,能自顾,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盖以为仙所栽。

4.红袍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当地县令于每年春季皆亲临九龙窠,将身披红袍下盖在树上,然后礼朝拜,在香烟缭绕中众人齐声高喊:!待红袍揭下时树果然发红艳如染。

5.勘婆婆的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住有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灾年间,有一天遇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急忙扶着老人进屋,把自己当饭吃的野菜汤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龙头拐杖给老婆婆,又从袋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个坑,种下种子盖好土,落些水……而后老人飘然腾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话,把种子种好,不久果真长出了树,人们惊叹为仙所赐的 后来却被当官的知道,可因没能采到、恼羞成怒,把树连铲除……老婆婆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拐杖刚出门,就看见几个男人正扛着·树走过来,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树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红云,载着那树在空中打了三个圈,冉冉去,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山……第二年长出了树……以后树发了,长成三株。这就是最早的三株红袍的来历。

6.御封贡

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间找仙草秘,途中遇一老汉跌倒树下险遭猛虎之类,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叙述原由,老汉为报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子用布包好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马直奔京城,将采来的汤给母后下,病情日见好转,连几天,母后病痊愈,皇帝大喜,连下二道圣旨:一是赐红袍一件,每年冬为树御,二是封老人为护树将军,世代袭职,每年采制进贡,自此武夷山就把这三株树称为红袍

7水金龟的传说

据传该树原长在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倾盆,峰有棵树被大水冲至牛栏坑半石凹处,兰谷就势砌石培土以蓄之。这棵树与众不同,条纵横交错,龟背上的纹,且绿浓密,油光发亮,像只大金龟,故命为水金龟。

风味特征

态特征

大红袍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干尚明显,分枝较密,梢向上斜生长,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绿光亮,肉稍厚微隆质脆、 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萼片5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 二倍体,果中等。嫩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更显带红毫尚显,萌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种类区分

母树种类

大红袍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 无性系树品种一样,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武夷山区所种植的红袍,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研究所种的,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红袍的时间并不长,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

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长成)6株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型、发期等都不一样。

中国界权威著作《中国志》,泰斗 姚月明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 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树上剪穗扦插,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的称北斗二号,十余年试制结果,均明制优率极高,香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量繁殖栽种于武夷不同山

纯种红袍:指母树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红袍。此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

商品红袍:指母树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拼配在一起的红袍(有4—5个品系的)。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红袍

方式方法

制作

采摘工艺

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不同,其鲜采摘标准为新梢生育交成熟(面三四),无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不可过嫩,过嫩则成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山阳 山阴及干湿不同的 茶青,不得混淆。

2005年中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2004年5月11日采)。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窠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2005年的市研究所面采摘的时间是5月11日,中面为5 月16日, 高山区为5月18日。

初制工序

大红袍红袍的制作工艺结了绿和红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类。 其制法极为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 做青→ 杀青→揉捻→干→毛等工序。

萎凋

萎凋是鲜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端弯,第二明显下垂且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红袍香型的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式。萎凋时,将鲜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面光泽消失,青不显,清香外溢,质柔软,手持梢基部,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

做青是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面促使多酚类化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面又要限制其进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的变化(香型与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判断做青适度与否,通常于亮处透视第二,以面呈亮黄色叶缘呈焦枯色,近叶缘淡黄色,靠近叶柄处呈淡黄绿色,俗称“三”为做青的理想状态。前期较嫩原料,叶片由于失水不平衡而收缩面下凹的“汤匙”,以手触之,柔软如棉;后期原料硬化则有刺手感。嗅之,青草逐渐为果香所替代,清香向熟香转化,即谓之兰花香,具有幽而清,浓而不浊、香甜扑之感。做青在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费时最长,一般需要8~12h。若操之过急,苦水未清,则会给汤滋味带来不良影响。

杀青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品质和做青质量的要因素。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态干软,张边缘起白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变焦,使毛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高温,后期低低温出锅。

揉捻

揉捻是成武夷和影响制率的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量需达揉捻机盛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的自动翻拌和整。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使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紧结外,还能提高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走水”。

走水

“走水”在一个密间中用培笼进。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达六七成干下。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

簸扇、凉索与拣剐

走水后,簸扇去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拣剔去除梗与朴,即可复培。

与趁热装箱

拣剔后的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这是武夷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滋味醇和、香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制工序

红袍要流程包括:毛→初拣→分筛→复拣→选→初→匀堆→拣杂装箱。

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据拟生产的成品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不同等级的毛配料比例的正常案。拼配应遵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大红袍1.投量约为器之二分一左右。

2.壶及杯用100℃之沸水冲洗后,将放入壶中,再冲入100℃之沸水,将冲洗一次。

3.用100℃沸水高冲注入壶,焗5秒,然后注入杯享用。

4.第二用100℃沸水,焗8秒后享用。

5.第三用100℃沸水,焗15秒后享用。

备器:对于大多数乌龙来说,基本上都适盖碗和 紫砂壶冲。所以备器和前面的观音相同。

洁具

这一环对于红袍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是必须把冲器(盖碗或紫砂壶)外冲洗干净,而且必须热透,过几次用的试验,这都很好完成。

无论是冲者还是品饮者此时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个的外,色泽,包括干的香。当然,此时香尚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通过下面的步骤就可以闻到红袍的迷人香了。

时,动作要快,尽可能地保持冲器的温度。

红袍的外不像观音那么紧结,所以这个洗过程可以简单一些。入水之后,就可以马上把洗水倒出来。还是不建议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品茗杯的做法。

的冲中,高冲显得非常重要。高冲时,最好让在盖碗中能翻滚起来。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出汤

1.分杯:把汤均匀地倒入各闻香杯中,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倒三分之一,第二依旧,第三倒满。

2.闻香:因为红袍的香高,在冲过程中,都会有满室生香的效果。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把闻香杯中的倒入品茗杯中,双手搓动闻香杯。微微摆上眼睛,深呼吸……(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左)

3.品红袍声在外,所以很多人的时候都会有点迫不及待的。这时候其实还是要把情放平和,有欣赏,玩味之感,缓缓吸入汤,慢慢体味,徐徐下。稍静,感受头及下的感受。

并非越新越好,法不当易伤肠,由于新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肠黏膜,原本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不宜多,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更不要。此外,新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 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 神经衰弱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时饮用。正确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

品质鉴定

品鉴要从几个面来观察:外、汤色、香、滋味、冲次数和底等多个面。其中以香和滋味这两面为重点。

:香清爽,吸入后,深呼一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的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的香及蜜香为上。

滋味:入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品质高低。冲次数,通常为八左右,超过八以上者更优。好的有“七有余香,九余味存。”的说法。

:干的外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色泽油润带宝色。陈则色泽灰褐。条不完整或碎多的就差了。另外,底也可以作为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优质 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者不易把握这一韵的特点)。

储存

大红袍红袍吸附性强,又易吸收异味,在加上的香味成分大都是过在加工而成的,所以较不稳定,极容易自然发或氧化变质,因此建议在保存拆封过的时使用以下几种法:

1.利用干箱贮存:因为干箱温度稳定,也隔绝空,将放在干箱中贮存不会潮湿或氧化。

2.利用热水瓶贮存:将热水瓶整理干净,再将要贮存存的倒入瓶,塞紧塞子存放。

3.利用箱贮存:要维持的新鲜与香味,最好低温贮存,尤其是较细嫩的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更要冷藏。必须注意的是,保存箱必须卫生、清洁、无异味,更不能保存以外的东西。

4.利用罐子贮存:先用小罐子分装少量,以便随时取用,其余的则用大罐子密封起来贮存。

综上所述,红袍保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药罐,因为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点。最好使用干的罐子或箱保存。

饮用效果

功效作用

功效

大红袍红袍多酚、多糖、 氨酸三种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脂、增强记忆力,降压等良好的作用。一是多酚特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多糖含量是红的3.1倍,绿的1.7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脂;作为特有的氨基酸——氨酸的含量达1.1%,可以促进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压的作用。

此外还具有明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 健消食,利尿消毒,祛治喘,止渴 解,抗辐射,抗癌防癌,抗 衰老,降固醇等等。

作用

1.兴奋作用: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利用红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炎。

3.强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解痉、松弛平滑的功效,能解除气管痉挛,促进环,是治疗气管哮喘、止咳化痰梗塞的良好助药物。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中的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常饮的人当中,压和冠病的发病率较低。

5.抗菌、抑菌作用:中的多酚和 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 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6.减肥作用:中的咖啡碱、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物,能调脂肪代谢,特是乌龙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固醇和脂,所以饮能减肥。

7.防龋齿作用: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中的咖啡碱能提高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0.有助于护齿中含氟量较高,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常饮,对减少眼疾、护眼明均有积极的作用。

商业价值

1.高端

历史上武夷就是历代帝王的贡。连续多年获全国乌龙类金奖、获首届中国国际博会金奖。国务院、文化部正式下文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红袍的制作工艺列其中。 红袍制作技艺是手工技艺中唯一制工艺,红袍更是中之王,被誉为“国之瑰宝”。

2.生态

武夷山的土壤候、湿度等自然条件优越,成独特的候,再加上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使得生长红袍天赋不凡,品质超群、独具特色、香馥郁、回味甘爽、“韵”明显。园均国家绿色有机标准管理。

3.品牌

红袍的品牌地位是由历史积累,文化底蕴、绝佳的品质等因素决定,加上多年来武夷山旅游线路的推出,来武夷山旅游的人,大部分看过九龙窠的红袍,听说过红袍奇的传说,品尝过知品牌福临门红袍,武夷山红袍随之四海

4.健康

武夷自古就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最佳饮料。传说中农曾以它解72毒,更因治好县令、赶考书生皇后等疑难杂症而得。现研究测定,武夷富含钾、锌、硒等微量元素,可分离出草酸、单宁酸和懈皮黄等混物,对人体益处极大。

5.

在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的第七届中国武夷山红袍文化暨“红袍”极品拍卖会上,20克“红袍拍出20.8万元的惊人天价。

自然地理

区环境

大红袍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峰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园大部分在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中部为砾、红砂、页、凝灰山砾五者相间成层。土壤之成土母,绝大部分为山 砾红沙及页组成。适宜的土壤,造就出的优良质。碧水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

等级标准

GB/T18745-2006 红袍标准项

  色泽整碎滋味汤色
特级紧结、壮实、稍扭带宝色或油润匀整锐、浓长或幽、清远韵明显、醇厚、固味甘爽、杯底有香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
一级紧结、壮实稍带宝色或油润较匀整浓长或幽、清远韵显、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较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较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
二级紧结、较壮实油润、红点明显较匀整幽长韵显、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金黄清澈、明亮较软亮、较匀齐、红边较显

大红袍除了等级,茶青产地不同,还分为:正,即茶青采自武夷山风胜区,品质最好;半,即采自武夷山风胜区周边;洲,即采自武夷山风胜区附近的乡、镇。

选购标准

大红袍可以从外色、香、滋味等四个面来鉴红袍呈条索状,成品色绿褐油润或是青带褐油润,冲后汤水呈橙黄色;虽然不同厂家工艺的差红袍的香千姿百态,但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香,而且红袍醇厚回甘,具有韵当中特殊的地域特征。

红袍观音区

1.都属青系,皆为乌龙地域分,红袍是闽北乌龙, 观音是闽南乌龙。

2.观音条卷肥壮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冲后汤色金黄或偏浅绿色。

3.红袍香味较浓,感醇厚,略重于清香观音,香清雅,韵甘滑; 红袍成条状,色泽红褐,初一看上边还有一层白色.到杯里水也是发红的,还带烟味,高档红袍在烟味下还有阵阵果香。

获奖荣誉

大红袍2001年,“武夷山红袍”地理标志明商标注册成功; 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并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红袍绝品作为首份现代样品入藏国家博物馆;

2008年,“武夷山红袍”地理标志明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商标;

2010年1月21日,“武夷山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商标;

2012年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展览馆北京国际业展评比大赛“民生银杯”中,红袍获得金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红青菜

下一篇 大红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