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大蓟

大蓟 大蓟,中药,为菊科蓟属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具有凉血瘀解毒消的功效。治吐衄、咯血崩漏热出血证肠痈肺痈热毒盛的疮毒。功能凉血瘀解毒消要用于吐衄、咯血崩漏热出血证肠痈肺痈热毒盛的疮毒。用法用量服:汤,5-1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捣。用于止炭用。注意事项......
目录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瘀解毒消

要用于吐衄、咯血崩漏热出血证肠痈肺痈热毒盛的疮毒

用法用量

服:汤,5-1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捣。用于止炭用。

注意事项

胃虚服。

成分

本品要含三萜和甾体类、挥发油类,长链炔醇类和黄酮苷类化物。

药理作用

1、对液系统的影响:大蓟可抑制纤溶系统,能显著缩短出凝时间,具有止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大蓟液对犬均有降压作用。

3、抑菌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伤寒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炭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大蓟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此外,大蓟还有消炎利尿、抗癌作用。

论述

1、《本草疏》:大蓟,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热妄,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最能凉血热解,则诸自愈矣。

2、《本草新编》:大蓟,破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获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盖性过于凉,非所善,可以降,而不可以培土

3、《录》: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4、《本草纲》:作晕扑损,生研,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之(大明)。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九窍,常与小蓟相须为用。如《不居集》。

2、外用治疮肿毒,多与盐共研,或鲜品捣烂外

配伍

1、大蓟牡丹皮:大蓟苦甘性凉,归分,治热结分,灼伤络脉所致的各种出血证牡丹皮苦辛,微,入分,长于清透分。两药配伍,适用于热迫的各种出血证

2、大蓟小蓟:两药均为凉血药,均性凉,味苦甘,入分,功能凉血瘀消肿。二药相须为用,适用于热妄吐血、衄尿血崩漏,以及疮肿毒。

3、大蓟地榆大蓟清热凉血解毒、瘀消,善治吐血咯血崩漏热毒肿;地榆善治下部的出便血痢、崩漏等。二药伍用,具有凉血,解毒消之功。适用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热毒肿。

用药

大蓟、生大蓟大蓟炭:生品以凉血消肿力好,多用于热淋、疮肿毒及热出;鲜品凉血瘀消之力较生品为强,多用于热出疮肿毒,多捣汁外用;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作用增强,用于各种出血证

药品

大蓟见宁()、治红、祁门蛇药片

大蓟饮(《奇效良》)、大效(《普济》)、清心(《圣济总录》)。

药膳食疗

大蓟粥:

1、功效:活凉血、止、祛淤消肿。适用于衄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疮毒等症。

2、原材料:大蓟15g,粳米100g,白糖适量。

3、做法:将大蓟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沸后,再转小15分钟左右,滤渣取汁100ml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成稠状粥,然后倒入准备好的大蓟药汁,将两者搅拌均匀后再沸即可,起锅前,可据个人味调入适量的白糖。

4、用法:随意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种第3年6-9月盛时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

炮制

1、大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段(全草)或切薄部),干

2、大蓟炭:取大蓟段或置锅,用武加热,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星,取出,晾干凉透。

3、大蓟:取大蓟段置锅,用文至表面焦黄并有香或微焦黄色。取出放凉。

4、大蓟:取大蓟加水润软,切3mm长段,置锅用文热后,加至微焦黑色为度。每大蓟100kg,用20kg。

保存方法

贮干容器大蓟大蓟大蓟,置通处。大蓟热防复燃。

药材鉴别

1、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下表皮细胞类长,垂周壁波状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非腺毛4-18细胞,端细胞细长而扭,直径约7μm,壁具交错的角质纹理。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蓟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m,分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丁酮-乙醇-水(1∶3∶13∶13)为展,展,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

1、大蓟草:,直径0.5-1.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棱,被灰白色毛;质松胞,断面黄白色白色,常中空。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或倒卵状,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有白色毛。头状花序生,总苞黄色苞片披针,4-6层,冠毛羽状,黄白色微味淡。以色绿、多者为佳。

2、大蓟长纺锤,常簇生而扭,长5-15cm,直径约1cm,表面暗褐色,有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粗糙,皮部薄,棕褐色,有细小裂隙,木部类白色特异,味微,苦涩。以条粗、芦头短者为佳。

性状

1、大蓟:段状(全草)或状(),余参见“药材鉴”项。

2、大蓟炭:大蓟大蓟大蓟大蓟炭表面焦黑色部呈褐色

3、大蓟:焦黄色并略有香

4、大蓟:微焦黑色,略具

植物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蓟属植物蓟。

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mm。直立,高30-80cm,有条棱,被长毛。基生有柄,叶片披针或倒卵状,长8-20cm,宽2.5-8cm,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6-12对,中部侧裂较大,向上及向下的侧裂渐小,边缘齿状,齿端具刺;自基部向上的渐小,与基生并等样分裂,但无柄,基部扩大半抱;全部两面同色,绿色,两面沿有疏毛。头状花序直立,单一或数个生于端集成锥状;总苞钟状,直径3cm;总苞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至长三角,先端有短刺披针或线状披针,先端渐尖呈软针刺状;两性,全部为管状花冠紫色紫红色,长1.5-2cm,5裂,裂较下面膨大部分短;雄蕊5,花药先端有附,基部有尾。瘦果,稍扁,长约4mm;冠毛羽状,暗灰色,稍短于花冠期5-8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候,耐,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

种子、分株、繁殖,以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月,以秋播为好。7-8月种子成熟后,割下头状花序,晒干,粒,扬净,备用。播:30cm×30cm深3-5cm,种子草木灰拌匀后播入,覆土。

2、分株繁殖:3-4月挖掘母株,分成小丛,每1丛,覆土压实,浇水。

3、繁殖:利用带栽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大蕉皮

下一篇 大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