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对虾

对虾 对虾(拉丁:Penaeus orientalis)又称明、斑、大等,是甲壳纲对虾对虾属无椎动物。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雌长约18-26厘米,雄长15-20厘米。甲壳薄而坚硬,光滑透明;雌青蓝色,雄略呈浅黄色。体分为头胸部和部,头胸部由14而成,外面包有坚韧的头胸甲,其两侧的里面有叶片状的鳃;部有7,共21剑上下缘都有锯齿,是防御和进攻敌害的武器。不作大范围移......
目录

形态特征

对虾身体长而略侧扁,雌雄异体,成体雌大于雄,体色也有所不同;中国对虾体色灰青,雄体色发黄对虾体外包被着一层几丁质的外骼甲壳,它由其下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对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部和部,共有21构成。除最前和最后一外,各皆具一对附肢(图1).

对虾渤海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雌体长180~240mm,雄体长130~170mm,甲壳较薄,光滑略透明,头胸甲较坚硬宽大,中央前端延伸成长而呈尖的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具3~4齿额角下两侧具眼1对,有柄。额角伸至上刺附近;额角仅伸至头胸甲中部。颈沟、沟细而明显,刺清晰,眼眶触角沟较宽,眼甚明显。头部有附肢5对,第1、第2对成为2对鞭状触角,其第2 对触角特长,触角刺明显;其他3对附肢,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胸部附肢8对,前3对成为颚足,均为器的一部分;其余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大,后2对末端成为爪状。雌体交接器呈现盘状,位于第4、第5对步足基部之间,中央有一纵为受精囊,前有一突起,表面着生密毛。部7,能屈,第4~6面中央具有纵部附肢6对,第1对雌者肢极小,雄者肢变为呈钟的交接器。第6对为尾肢,短粗,与部第7末端甚尖的尾为尾扇。雌体性生殖腺成熟前呈淡青蓝色,体表布有棕蓝色色素细胞。雄体略呈棕黄色,胸部和部附肢微呈红色,尾肢的后半为深蓝并夹有红色

头胸部

对虾身体前部为头胸部,较粗短,由头部6与胸部8而成,共14,分不明显,覆盖头胸部的面和两侧的一坚硬的大甲壳,叫做头胸甲,它的前端中央有平直前伸、细长而尖利的额角,俗称枪或剑,具有保护眼睛和防御敌害的作用。额角侧扁,上、下缘皆有短齿,呈锯齿状.对虾属中不同种短齿数有所不同,这是分类依据之一.

头胸甲的前端、额角的下两侧有一对复眼,呈,眼柄能自由活动。位于头部面的一对大颚之间,前有一的上,后有两并列的下,大颚被上、下覆盖.胸部两侧有鳃,着生于胸部附肢基部及附近的体壁上.由头胸甲两侧包被而成鳃腔。对虾

对虾身体的后部为部,较细长,由7构成,分很明显。前5较短,第六为最长。部自前到后逐变细,量后一很细,末端甚尖,称为尾。肛门位于尾面的基部.部各体面及两侧均包被一比较坚硬的甲壳,前一的后缘均覆于后一之上,相连处的甲壳薄而柔软,前后折叠,以便于体的活动。对虾

附肢

对虾的附肢共19对,各部的附肢均由基肢、肢和外肢构成,基本上为双肢型。由于各对附肢的功能不

同,其状与构造各异.如器附肢要在于抱持和咀嚼食物,其基肢发达:胸部附肢为捕食及爬器官肢发达;部附肢功能在于游泳;其、外肢均发达。对虾、附肢、特点及功能表.

外部生殖器宫

对虾的雌、雄两性均有构造特殊的交接器:雄性交接器由第一游泳足的肢变相连而构成,中部向鼓起,似呈半管;雌性交接器位于第四和第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膛甲上,为纳精囊.纳精囊分为两种类型:封型纳精囊呈囊状或袋状,用以储藏精子对虾属中的多数种类属此列,如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对虾、长毛对虾等,其中日本对虾的纳精囊为一囊状突起,向前;放型纳精囊无囊状结构,如南美白对虾等。

生活习性

对虾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渤海对虾等)和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对虾、长毛对虾),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不作大范围的移动;后一类栖于河沿岸混浊海域,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对虾要以底栖无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

分布范围

要分布于中国黄渤海、辽宁旅顺、河北山东省及天津市沿海是对虾的重要产地。

太平洋的东海岸因受到两流的影响(加利福尼亚流和秘鲁流),所以对虾的分布由加利福尼亚半岛、西哥、中美洲,至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西海岸因有黑潮暖流与其支流的影响,日本韩国、中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均为最重要的对虾分布区。

繁殖饲养

  • 苗种选择

苗的选择也是对虾养殖成败的键之一。因此,必须慎重选用检测、无携带病毒和有害细菌的健康苗种。下面提供直观的选择法供参考:

对虾(青、角)苗:必须选用1.1cm以上,个体大小均匀,体表干净,体色正常,无附着物,游动活泼,能逆水游动,体成一直线,游动时两眼张,不游动时两眼和尾一会张,一会

南美白对虾(白)苗:体长0.9-1.0cm以上,体色透明度高.个体差异不大.饱满度好、食欲强、游动活泼、逆水游动力强、体表干净、色泽一致、体宜、头大身小

  • 苗种运输及下池前消毒措施

苗种运输过程中,特苗场较远的养殖场,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损失和降低苗的活力。为确保苗种的成活率和活力,降低死亡率,在苗种装包前,预先在装包盛水用的大桶(0.3m3)水体中加入100克免疫多糖或30-50克的g—d生命素(只选用其中一种),搅拌均匀,冲,再用该桶的水盛苗装包。回到养殖场后,配好消毒液[强克101{超碘季胺盐),半亩水用量0.5-1克,浸泡半小时进苗种消毒再投苗入池。

  • 设置饲料观察台及增氧机

每个池最好能在东西南北中各设置一个饲料观察台。饲料台的设置有利于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及饲料的投放多寡。通过饲料台的观察可了解和掌握对虾饱满度、饲料投放是多是少及对虾粪便情况和对虾的分布情况,以便决定下餐饲料投放是增还是减及某一部分的投放量。

增氧机的配套,一般每亩匹配1匹,放苗密度超过6万尾的,应每亩配1匹以上的增氧机。增氧机的匹配最好是采用轮式、潜水式和纳米管三种机种配套,效果更佳。增设增氧机不但可避免对虾缺氧浮头,还可改善水环境,激活水况因子。

消毒

清淤消毒

上造(季或茬)收获后,须及时刷洗池壁并将池水排干.进清淤晒塘。必须彻底清除的淤泥和杂物,对于池底污黑发臭的淤泥,尽量将其清除干净,并运至远离池的地掩埋,以免给下造带来隐患。清淤后,须将池冲洗干净,直至没有黑色污水为止.并将脏水排干后进晒塘,放苗前进适量的干净海水或淡水,选用特消灵、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一些杀菌清野力较强,效果较佳的药物进池塘消毒。药液须均匀地泼洒在池水中,在没药浸泡到的地(包括池壁堤坝),应用工具将药液泼洒上去,然后浸泡池子数天。在浸泡期间,如有脏物浮水面,应在下午5点钟前将其捞出。数天后将药液排掉,检查池塘.如有生物残体遗留在池,须将其清除干净,便可进水。进水时应在入水加上80~100的过滤网或网袋。

水体消毒及水质检测

当池子进水到需要的水位后(水位应据不同季而定),先检查水体是否带进轮虫和甲藻(夜光藻)、夜光虫及检测盐度、ph值,如有轮虫、甲藻等,应选用既能杀灭轮虫、甲藻又能进水体消毒的药物。如海水中不携带轮虫,甲藻,应选用一些既能杀灭有害细菌,而对藻类又无杀伤力或杀伤力不大的消毒,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进水体消毒。水体消毒后,再进ph值和盐度测试,如果ph值达不到8.0以上,须泼入一定量的石灰粉,提高ph值。如果是淤泥底质的,最好每亩再泼入50至80市斤的白云石粉或沸石粉,将淤泥覆盖改良。

肥水

育藻肥水是较重要的一个环,切不可轻视,池水浮游生物的繁衍量是否达到要求.这和苗种早期的成活率有着直接的系。因此,要想苗成活率高,出高产,一定要进肥水。早期肥水后的透明度应为30~40公分。斑对虾(青、角)以褐色茶色)为好,褐色水以角毛藻为,可培育浮游动物供苗摄食。南美白对虾黄绿色或绿色为好,要求水体清爽。在此提供几个肥水法供参考(以1米水深计):

(1)活水素(微生物肥料):每亩1公斤,兑水泼洒。

(2)清水素(枯草杆菌):每亩350~400克,兑水泼洒。

(3)麸:土池每亩3~4公斤,沙质池6~7公斤,护坡池8~10公斤。浸泡4~7天,过滤去渣,兑水后均匀泼洒。磷酸二氢钠或磷酸二氢钾:每立水体10克,兑水后均匀泼洒。复肥:每亩2~3公斤,隔1~2天后再每亩1公斤,兑水后均匀泼洒。

育苗技术

山东半岛6月份的水温提升较快,各种病原菌寄生虫等繁殖旺盛,刺参幼体免疫力较弱,导致病害频发,而5月份水中敌害生物较少,可减少其对刺参幼体的危害。鉴于此,参育苗技术应运而生并走向成熟,其借助对虾育苗的多种有利条件,采用亲参室升温、促熟的法来培育稚参,既可降低成本,又能提高稚参的成活率。

  • 利用育升温

对虾育苗自3月中旬就可始,此时将亲参采捕入池,头3天不升温,待其生活稳定后,每日升温0.5℃~1℃,当温度升至13℃~16℃时恒温培育,直至采卵前7天~10天再继续升温。5月上旬,亲参的性腺能够成熟。

利用育升温水培育刺参幼体饵料

金藻是对虾幼体、刺参浮游幼体的优良饵料,培养温度以18℃~28℃为宜。另外,还应培养盐藻、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等以供刺参浮游幼体食用。盐藻适温范围为25℃~35℃,新月菱形藻为15℃~20℃,牟氏角毛藻为25℃~30℃。

底栖硅藻能促进稚参附着及生长发育,藻种选择处于指数生长期的卵形藻或聚生舟藻,用波纹组装的附着器提早接种2次~3次,光照控制在1000Lx~2000Lx,升温水保持在19℃~23℃,微充,勤换水。

利用育升温水培育刺参幼体刺参

浮游幼体、稚参的最适培育水温范围分为18℃~22℃、19℃~23℃。5月中下旬,自然海水的平均水温在 14℃~16℃之间,因此该育苗阶段采用育升温水对刺参幼体进培育,温度控制在20℃~22℃,一面幼体长得快、齐、健康,另一约了能源成本。

  • 扩大稚参

6月前后,伴随对虾育苗的结束,对虾育苗所用的水体转向饲育稚参,可提高育苗场的利用效率。通过扩大稚参培育水体,降低稚参的养殖密度,将加快稚参的变色速度,降低疾病的爆发几率,促进稚参的迅速长大,提高稚参的养殖效益。

养成设施

  • 选址

无污染的泥质或砂质荒滩、盐碱地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均可。

  • 水环境

海水水源应符GB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应符NY5052的要求。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

  • 设施

①养成池。滩涂大面积养池,长,面积1~7公顷,池底平整,向排水略倾斜,

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积水可排干。养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养成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高密度式的养殖池分为泥砂质池塘和水泥池,面积0.1~1公顷,,池水深1.5~2.5米,池中央设排污孔。

②养成池配套设施。在潮间带建池,需修建防浪堤。堤应有较强的抗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宽度应在6米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5,坡度宜为1∶2~3。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1/3以上。采用环用水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不采用环用水,养成后的废水,也应处理池后,可排放。在集中的对虾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与排水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池排水闸底30厘米以上。对高密度养和蓄水养殖的养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泵和鼓机。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养成池堤围置30~40厘米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防蟹隔离墙。

  • 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收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要清除杂藻。沉积物较厚的地,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

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源的中间宿。常用生石灰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0公斤/公顷左右。

3、纳水繁殖基础饵料: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2天后,可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遵下列原则:①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③不得使用未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过充分发酵可使用。

  • 放苗要点

对虾1、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大、暴雨天不宜放苗。

2、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

4、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5、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 养成管理

1、水环境控制:①进水水质管理。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

②水量及水交换。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式,调水质。

2、饲料管理:①饲料品质。配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SC2002和NY5072的规定。

②饲料投喂量。常规配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日投喂率为7%~10%。实际操作中应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据摄食情况、天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调整。

③配饲料的投喂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生长,可选择对虾常聚集处投喂。

3、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常检测池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池,可用旋网在池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疾病防治

  1. 巡池:养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池周围的蟹类、类,注意发现病及死,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死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2. 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他死池及发病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
  3. 病原生物检测: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检测。
  4. 药物使用:药物使用应符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①使用的渔药应“三”(渔药登记、渔药生产批准、执标准号)齐全;②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池消毒。

对虾冬棚养殖后期水质管理与调控

  • 投喂饲料

冬季养光照弱、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差,天然饵料少,南美白对虾生长要依赖人工配饲料,对虾的摄食量又比正常季要少,因此,科的投饵既能满足南美白对虾快速生长的要求,又不致于影响水体环境。要求选用质量好的对虾饲料,最好选择水中稳定性好、全熟化沉性颗粒料。投饵量要据天、水温、水质、的密度以及实际的摄食量等因素,及时调,严格控制,要坚持“少量多次、日少夜多,水温高多投、反者少投,均匀投喂”原则。及时检查饵料残饵的情况,加以调整投饵量。一般控制70~80%的对虾群饱食,池底无残料为原则。这样可保持池水水质、减少污染,又能保南美白对虾生长,降低饲料系数,降低成本。

如果对虾人工配饲料质量差,水中易溶解或浸出物多,会造成水质极度污染。对虾摄食质量差的饲料其消化吸收差,粪便多,严重污染池底质、水质,起水质逐渐变坏,对虾出现一系列疾病。

为了科、准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除了计算对虾摄食量之外,还需加强观察检查,冬棚每个养池要设3-4缯网,定时详细观察的摄食和生长情况,据缯网有无残饵、饱满程度及粪多少与长短等综判断,调饲料量,才能真正做到准确的投料。

  • 调控池水色

冬棚几乎是封状态,水环境如温度、光照、压等与自然环境有很大不同,常出现水色、水质、pH值等因子不稳定。而池水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偏高,影响到南美白对虾生长、甚至导致养殖失败,如何保持池中优良藻类的生长,维持良好的水色、水质,是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成功的键。

  • 水质变化

由于冬棚养殖时间较长,投饵和对虾排泄物使池的残饵、粪便等有害的物质积累增多。且冬季阳光光照弱,水中浮游植物差,难于消耗水中有害物质,水体环境平衡发生变化,常出现水色的种种变化,对虾易出现不正常状态,因此,在养殖后期应该加强监测,做到中有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控水质,使对虾健康生长。常见不正常的水色有:

  • 水色发暗

水色发暗或浑浊等现象 在淡水区冬棚养对虾饲料投放过量或浸出物多,池水质过肥,水中绿藻及蓝藻大量繁殖,多出现深绿色或暗绿色水色。如果蓝绿藻大量繁殖,池水透明度低,可用白粉0.5~1克/米3加以杀除部分藻类,但一定要准确用量,以免藻类大量死亡影响池水质。当有些藻类大量生长,水中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到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繁殖生长,因而出现藻类老化、死亡,或者因用药不当,使用某些消毒药杀死藻类,产生水质老化,水色变浑浊现象时,可适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如利生素、利生活菌、光细菌、EM菌、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及池底净等加以调控,促进有益藻类和有益菌群的繁衍,抑制有害的微生物的滋生。另外,需适当增氧。冬棚压低,空不流通,使用轮式增氧或水车式增氧机效率不高,应采用底部增氧与水面增氧相结,以底部增氧为,使池底增加较多氧,有利于有益微生物成优势种群,抑制厌氧细菌的滋生,稳定水质,利对虾生长

  • 池水倒藻

池水“倒藻”变清 此现象多发生冬棚养殖中期,藻类突然死亡,池水突然变清,亦是藻类老化所致。或者由于对虾饲料投放过量或浸出物多,使池水色变成暗红色或变浑浊,降低水中透明度,加上冬季光照强度较弱,浮游藻类难繁殖所致。如果未搭冬棚前水色良好,搭冬棚后光照强度减弱,藻类生长不良,也容易发生此情况。因此,可以在冬季养过程定期施有益微生物制。如果池水突然变清,要马上施用有益微生物和水质、底质改良,防止“泛底”,然后再注入新水或换水5~10%、施单细胞藻类生长素等一些无机肥,把水色培养起来。但施肥要减少磷肥用量,避免蓝绿藻大量繁殖

处理

  • 处理水变

处理水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

在处理水变过程中,要把抗药型光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剂,“高能速氧”结使用。首先抗药型光细菌和沸石粉混后,可起吸附氨、氮和腐败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用量分为2ppm~4ppm、5.6ppm~10ppm,在18~24小时除去水体中有害氮可达40%~56%,且使用以上混合剂用量与除氮的作用成正比。使用“高能速氧”是为了向水体中补氧。“高能速氧”可降低有害因子对对虾的毒性,增加池塘对虾抗病能力,同时也能降低分子氨、亚硝酸盐的浓度。池塘使用6ppm的“高能速氧”48小时后对氨氮的消除率为42%~77%。

水变的原因如果是有机物过多造成的,可用2.5ppm“水清”全池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后再用“氯宝抛洒”抛洒,杀灭水底层浮游动植物,调水质。其次,肥水是水变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要措施。水质处理完后,可施“肥水素”肥水。因为水变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均偏高,调水体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的。

  • 池水调控

1、池水亚硝酸盐的调控 在冬棚养后期,由于残饵、粪便积累增多,池底有机物多,如果水中亚硝酸盐上升到0.1毫克/升以上,对虾会产生慢性中毒。即使池中溶氧充足,对虾也会出现水面浮游呈现病态,回转浮动或紧靠浅水岸边游泳。当池水中亚硝酸浓度达到0.25毫克/升以上,体发红,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狂反应迟钝,甚至死亡,处理措施:(1)加大增氧量;(2)使用生态制,如:活水素EM菌、加强型利生素等,以及生态护水灵,绿威王等。

2、调控水中氨氮 当池水中氨氮超过0.2毫克/升,对虾食料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对环境适应力及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出现池边浮头。遇到池水氨氮偏高时:(1)增大充量,适当换水;(2)使用水质改良,如解毒王、氨氮净等;(3)同时使用益菌王、光细菌或丰宝,可快速降低有益微生物氮;(4)使用底质改良、绿水宝、沸石粉也均可降低水中氨氮。

3、pH值偏低或偏高 冬棚养后期由于池底质有机物积累增多,往往池底及池水变酸,出现pH值偏低,导致对虾生长不良,甚至出现软壳或成活率降低。处理的法:(1)适当施熟石灰或海中宝加以调;(2)施少量无机肥、繁殖池中浮游植物,可使池水pH提高;(3)使用藻类再生处理。

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有时也会出现pH值偏高(pH9.2以上)现象,或者一天当中pH值变化幅度大。处理法:(1)适当换水,注入新水;(2)使用降碱灵或降氨灵或(黄)豆浆2.5~3.0千克/亩·米混使用,效果明显。冬棚养可用食用全池泼洒,立即见效。

4、硫化氢过高 硫化氢要来自水中的生物尸体、饲料中的蛋白质、残饵等。当池底溶氧量不足时,这些含硫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分解产生毒性甚强的硫化氢,在水中积累到一定数量,池底泥土变成黑色产生腐臭味,尤其在pH低时,水温较高时更易成。在水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0.2毫克/升时,南美白对虾身体失去平衡,当浓度为4.0毫克/升时,南美白对虾立即死亡。调控的法:(1)理准确的投饲料量;(2)施含的矿渣、生石灰或水质、底质改良,施平炉渣或矾上渣,每亩施50~100千克净化底质,有明显效果;(3)施硝化菌、硫磺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使硫化氢转化,去除有明显作用;(4)通过增氧、投放增氧,换水等措施减少危害。

池中各种有害的物质多,最有效的法,是收获之后彻底清除池的淤泥、污泥、曝晒、投放底质改良,使用各种消毒或有益微生物。用量参考说明书的用量,并结池的具体情况,准确决定使用量,才能之有效。

南美白对虾要在水温20℃以上才能正常生长。水温16℃时摄食大量减少,水温低于12℃南美白对虾基本不摄食,而且易冻伤,甚至冻死。体长小于8cm的南美白对虾更易冻伤。被冻伤活力较弱,弹跳无力,不摄食,体色偏深,不正常,通常体色偏红,体表有大量黑点。壳软,肉不饱满,用手触摸体表较粗糙。胰脏偏红,肠道变细,要养殖成功的难度大。

冬棚养保持较稳定水温20~25℃,是养殖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求水深2m左右,冬棚要牢固、不漏。后期冬棚养由于养殖时间较长,底质、水质污染较严重,水质容易发生变化,要求常详细检查(注意冬棚破洞有漏现象,使水温变化激烈),南美白对虾才能顺利健康生长。3月份之后潮减弱,温逐渐升高,水温随之增高,在晴天光照强、温高时应掀起冬棚两边的通,使空对流。棚新鲜,可以避免冬棚长期处于低压状态,而造成对虾应激或各种病害发生。同时要加大增氧量,使水质新鲜,有利对虾后期生长

捕收季

捕捞季有春、秋两季,4~6月份为春汛;9~10月份为秋汛。10月中下旬为旺汛期。

繁殖

对虾一年生大型类,生长迅速。对虾在每年4~6月繁殖,幼过多次蜕皮变态,到9~10月即长成

种类介绍

要品种

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亦称“日本对虾”、“竹”、“斑竹”、“车”。软甲纲,对虾科。体长8~10 cm。额角齿式8~10/1~2。具,后端双叉型。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的中央沟长于头胸甲长的1/2。尾具3对活动刺。雌性交接器囊状,前端,有一突;雄性交接器中叶突出,并向面弯折。体表具土黄色和蓝色相间的鲜明横斑,尾肢具棕色横带。要摄食底栖生物。中国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均有分布。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沿海也有分布。生命力较强,出水后能较长时间不死,耐运输。是人工养殖的对象,济价值较高。

对虾(Penaeus monodon)亦称草。软甲纲,对虾科。额角齿式为7~8/2~3。头胸甲具触角刺、刺及齿,无明显而平直。额角侧沟短,向后超不过头胸甲中部。第五步足无外肢。体由暗绿、深棕和浅黄横斑相间排列,构成部鲜艳的斑纹。生命力强,肉味鲜美,个体大,是对虾属中最大的一种,最大的雌长达33cm,体重超过500g。杂食性。是前东南亚一带最要的养殖种类,中国广东台湾大量养殖。

对虾(Metapenaeus ensis)亦称“基围”、“沙”、“独角新对虾”。软甲纲,对虾科。体长8cm左右。体表有许多凹陷部分,其上生有短毛。额角平直,仅上缘具7~9个齿。头胸甲具明显的鳃沟和沟明显,具刺、触角刺及眼上刺,无颊刺。前三对步足具基刺,第一步足具座刺,第五步足无外肢,第七胸有侧鳃,第三鄂足无肢鳃。是重要的济种,为人工养殖对象。中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日本、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沿海也有分布。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亦称“南美白对虾”、“白对虾”、“太平洋白对虾”等。软甲纲,对虾科。额角具一或二齿,后齿位于齿处或在其前;齿前的齿式常为8~9/1~2。额角侧沟和侧短,止于齿处或稍超出。头胸甲无。雌性交接器为放型,在第八胸甲前部有1对斜锐的中部向面突出成锐;第七胸甲有大的半至亚中央突。雄交接器无末中突,侧叶游离部分长,显著超出中央,亚。该对盐度适应范围广,中国进后已在南大量人工养殖。

对虾分类

对虾是十足对虾总科对虾科的1属。全世界共有28种,美洲大西洋岸有7种,太平洋岸6种,印度-西太平洋共14种,太平洋及地中海1种,西非1种。中国有10种,栖于热带、亚热带浅海。养殖对虾的种类要有:对虾属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中国对虾(P.orientalis)、斑对虾(P.monodon)对虾(P.merguiensis)、短沟对虾(P.semisulcatus)和新对虾属的刀对虾(Matapenaeus ensis)等。

中国对虾

对虾产于中国大陆,要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北部也有少量分布,是中国要的增养殖类。该品种的优点是:①个体较大。自然海区雌一般体长16~20厘米,体重70~80克,最大体长为26厘米,体重150克;雄一般体长14~16厘米,体重40~50克。养殖对虾一般雌体12~15厘米,体重20~30克。②生长较快。在一般条件下养殖5个月可达12厘米以上。③适应性较广。养殖期间适宜水温为14~30℃,适宜盐度3~40‰。④养殖亲越冬性腺易成熟,苗种易得到解决。⑤由于不像日本对虾那样具有很强的潜沙习性,故可闸放水收,收获法简而易

长毛对虾

中国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及粤东沿海,为福建和两广地区要养殖种类。生长较快,一般4个月平均体长可达12厘米左右。该品种与其他南种相比,较耐低温,但要求稍高盐度和溶解氧。由于在自然海区或人工养殖条件下均能获得成熟亲,所以可进工厂化育苗,以满足养殖生产者的需要。

对虾

因其甲壳上有斑而得,又因喜栖于水草或藻全间,中国南台湾称为“草”。其个体大,为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据报道,最大个体长达33厘米,体重达450克,最重可达500克以上,所以堪称“对虾之魁”。要分布于中国南沿海各省,如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其食性广,不仅摄食动物性饵料,也摄食植物性饵料;适温16~32℃;盐度为10~35‰;生活力较强,由于离水后能活一段时间,因此便于活体运输和

日本对虾

该品种是日本要的养殖种类,中国已进养殖生产,在养殖条件下4个多月,一般体长可达10厘米以上,亩产70~80公斤。本亦属广温性种类,在对虾属中除中对虾外,其是较为耐低温的种类,据试养中观察,在12~30℃范围无能正常摄食。日本对虾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潜沙习性,潜沙深度随体长增加而加深,前期深度为1~2厘米,后期为4~5厘米,昼伏夜出,养殖环境需在水质清新、沙质较细且松的底质中生活。在自然海区和人工养殖条件下可获得成熟亲。由于其甲壳较厚,耐干,所以便于活动和活

主要价值

济价值

对虾在中国或是在世界的海产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展养殖的种类就有: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对虾等,其中养殖最广泛的是中国对虾,一般一年可养四造,在高温季一个半月即可捕捞上市。

食用价值

食物对虾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3 千卡

烹饪

  • 做法指导

1. 整只对虾的烹调法有红烧、油炸、甜烤,加工成、段后,可熘、、烤、汤,制成泥茸,可制饺、

2. 色发红、身软、掉拖的不新鲜尽量不吃,腐败变质不可食;上的线应挑去不吃。

料:对虾1000克

对虾调料:姜25克 小葱25克料15克味2克 盐10克 胡椒粉3克 香油35克 白砂糖30克1. 葱去须,洗净,切丝;

2. 姜洗净,切丝;

3. 将大去头须划水,去掉沙肠;

4. 取煸锅上烧热,注入少许香油,将大下锅两面红;

5. 投入葱姜丝一半,放料、盐、胡椒粉、味、少许白糖、清水;

6. 大后用小烤7~8 分钟,将大摆入盘中;

7. 原汁上,收汁再放入少许白糖,投入另一半葱,姜丝,烧

8. 汁收浓时淋少许香油,浇在大上即可。

料:对虾500克

配料:黄芪30克 酸枣仁30克

调料:盐2克 黄5克 大葱5克 姜5克

1.黄芪、酸枣成药液。

2. 去须、爪,放入盛器,加入芪枣药液、盐、料、葱段、姜熟即可。

料:对虾600克

调料:大葱10克 姜8克 盐6克 大蒜白皮)7克 白砂糖25克 料25克 猪油(炼制)50克 麻油20克

对虾1. 大洗净,去掉爪、须及枪,去掉沙包、沙线,洗净;2. 勺加入热猪油,烧热后将6 只大并排放入,一边用热油,一边用手勺偏,让身直接接触到勺底;3. 先后将两面身皮出黄嘎,头部用手勺压出黄;4. 再将葱丝、姜丝、蒜放入,出香味;5. 烹入调料,添高汤,加盖慢;6. 待大将入味,汤汁浓后,改用旺收汁;7. 将料摆放盘中。余汁淋花椒油,浇在身上即成。

料:对虾500克

配料:竹笋10克 香菇(鲜)10克 番茄50克 青椒50克

调料:大蒜白皮)5克 大葱5克 鸡蛋清10克 油皮5克 白砂糖5克 料5克 淀粉(豌豆)5克 味1克 植物油70克

1. 剥去头、壳、尾,洗净,用干毛巾压干水份,用刀从中间一刀(不要断)取出汤泥,在二侧再各一刀,待用;

2. 竹笋、香菇、西红、青椒切菱形葱白切马蹄大蒜头剁末;

3. 蛋清和干淀粉调蛋清浆,将上浆;

4. 盐、白糖、料、味湿淀粉、上汤调匀成卤汁待用;

5. 锅置旺上,下油烧五成热时,将上浆的倒入,用筷子扒肉卷成球并变色后用漏勺捞起,沥干;

6. 锅留余油,再置旺上,倒入香菇、竹笋等配料,翻几下,注入调好的卤汁,倒入过油的球,翻几下即成。

:家常菜 补虚养身食谱 壮食谱 补阳食谱 阳痿早泄食谱

工艺:

味:咸酸味 食用:中餐、晚餐

料:对虾250克鱿(鲜)250克

料:柠檬50克

调料:盐3克 味1克 料20克色拉油20克 淀粉(玉米)10克

烹饪法: 1、 将柠檬切成,铺在盘中;

2、将鲜鱿切成刀,和对虾一起放入盛有盐、味、料的碗中腌2分钟;

3、把鱿包在竹外面,摆在柠檬上,入锅用旺5分钟取出;

4、 将锅置于旺上,放入色拉油,倒入清汤(200克)烧,用湿淀粉勾芡,淋在对虾上即可。

  • 沙锅

原料:二对,青椒一个,红椒一个,粉丝二两,菠萝丁少许,绍25克,白糖20克,味3.5克,熟猪油少许,鲜汤1000克。 制作过程:

1、砂锅上旺,用油滑锅,将下锅稍,烹入绍和姜汁,加盖稍焖,加糖、鲜汤,加盖焖;

2、至八成熟,放入粉丝,味,烧沸后,倒入大砂锅,放在微5分钟,再移入中烧约二三分钟,撇去浮沫,加青、红椒丝、味,淋入熟猪油,原锅上桌即可。

养成份:固醇85mg 、碳水化物10g 、蛋白质13g 、脂肪19g 、热量115cal 。

花椒对虾的做法

1.材料:对虾辣椒大蒜

2.大蒜去皮去蒂切成碎末,花椒亦切成末

3.花椒末和蒜末,撒上料,香油,生抽,黑胡椒,糖盐搅拌均匀。

4.去线,中间切,洗净沥干水份后摆在盘子里。(注意:对虾除了去掉头和尾部分,中间一定要彻底剖,否则之后会蜷起)

5.把彩椒末均匀的撒在身上

6.锅水烧后,入锅3分钟左右。(身变色即可取出,保持的鲜嫩感)

原料:对虾8个(约1200克),粗粒食盐3000克,食盐、味、葱丝、姜丝、蚝油、香菜各适量,纸2张。

制法:

1、大斩去须、枪、腿,挑去线,放入盛器,加食盐、葱姜丝,腌15分钟。

2、将粗盐用干净的湿布反复擦洗,将粗盐的灰尘洗净,放入锅热,反复翻动,将水分干,然后将纸包好,埋入粗盐中,继续加热10分钟后,将锅离,用盐的余热将熟取出,把纸拆放入盘,略加点缀即可。上桌时附带柠檬汁味碟。

特点:色泽鲜艳,味鲜咸脆嫩不使本味。

药用价值

对虾具有补壮阳化痰、通止痛,也可用于治疗筋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等症。 对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符于现代饮食潮流,尤其适心血管病人食用。

养价值

对虾中含有丰富的镁;对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对虾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青素,就是表面红色的成分,青素是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色越深说明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以及药品中。

生物系统

肉系统

对虾肉为横纹,构成强有力的肉束,分布于头部和部,以肉最发达。

消化系统

为消化道的后连一短的食道,食道的另一段与相连。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一大囊,称贲门有许多儿丁质的小齿构成磨,容纳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后部较小,称幽门有成对幽门和无数刚毛.后为肠道,在其前端面为肠盲囊.肠分为中肠和后肠,中肠细长,其末端连接后肠(直肠),后肠在尾基部。即肛门。在幽门的后部、中肠前端两侧,有一对褐绿色的大消化腺,即胰脏,被一层结缔组织薄膜包成一团。

呼吸系统

对虾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位于胸部两侧的鳃腔据鳃着生部位的不同,鳃可分为肢鳃、侧鳃.足鳃、关节鳃等4种,共25对.

环系统

对虾环系统为管式,由心脏管、窦等构成.心脏肉质扁平囊状物,位于胸部后端

。具4对孔。由心脏发出7条动脉.每条动脉又分成许多微管,放到身体各部的组织液无色,含有蓝素,能携带氧组织中。液在心脏的压迫下流人动脉管流入窦,再汇集于胸部底面的胸窦,然后入鳃管流入鳃,通过鳃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新鲜的出鳃管流人鳃心血窦,最后流入围窦,孔流回心脏

排泄系统

对虾的排泄器官是位于大触角基部的大触角腺,由囊状腺体、薄壁膀胱和排泄管组成。腺体的排泄物要是胺盐,也含少量尿素和尿酸,其水溶液呈绿色,故触角腺又称绿腺。触角腺可调渗透压和离子平衡。

神经系统

对虾位于头部前端,由两个大的神经并而成。神经分发到复眼和两对触角,并有一对神经通向食道周围,构成食道神经环,其后以神经索向后贯穿于躯体的面中央。各体均有分支神经通向附肢、肉和其他器官

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卵巢输卵管和纳精囊卵巢位于躯体部,为并列对称的一对,呈,分为l对前,7对侧叶中叶)和1对后输卵管卵巢第六侧叶相接,伸向面,于第三对步足基部侧乳突上,即生殖孔,又称排卵孔。

雄性生殖系统包括一对巢、管和荚囊。巢位于躯体部,围窦下,也是并列对称的1对,分为l对前、8对侧叶(巾)和1对短小的后,均紧贴在肝脏上面。巢薄而透明,只在性细胞成熟时呈半透明的微白色有许多生小管,由生小管产生梢原细胞,发育而成于。管可分前、巾、后三段,前段细短,与巢后相接;中段粗长而折,灰白色;后段细长,与荚囊相接。荚囊是一对膨大的囊状物,各自

位于第五足基部。荚囊又接一短管,于第五足基部侧乳突上,即生殖孔,又称排孔。许多精子输卵管中段被管壁上所分泌的状物质包被,成盘状的小块,在荚囊中,许多小块被包成荚。

食用须知

养分析

对虾1、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2、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液中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压及梗死;

3、 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4、对虾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青素,就是表面红色的成分,青素是前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色越深说明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以及药品。日本大阪大的科家发现,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对虾1、适宜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用;适孕妇和心血管病患者食用;适宜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脚瘙弱无力之人食用。

2、宿疾者、正值上之时不宜食;患过敏鼻炎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

为动发物,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海水性温湿、味甘咸,入

肉有补壮阳,通乳抗毒、养、化瘀解毒、益滋阳、通止痛、化痰等功效;

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食物相克

忌与某些水果同吃。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离子结成不溶性结物刺激肠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症状。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对虾壳

下一篇 对节树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