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碗花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30-120厘米。根状茎斜或垂直,长约10厘米,粗(2-)4-7毫米。
基生叶3-5,有长柄,通常为三出复叶,有时1-2个或全部为单叶;中央小叶有长柄(长1-6.5厘米),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不分裂或3-5浅裂,边缘有锯齿,两面有疏糙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3-36厘米,疏被柔毛,基部有短鞘。
花葶直立,疏被柔毛;聚伞花序2-3回分枝,有较多花,偶尔不分枝,只有3花;苞片3,有柄(长0.5-6厘米),稍不等大,为三出复叶,似基生叶;花梗长3-10厘米,有密或疏柔毛;萼片5,紫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2-3厘米,宽1.3-2厘米,外面有短绒毛;雄蕊长约为萼片长度的1/4,花药黄色,椭圆形,花丝丝形;心皮约400,生于球形的花托上,长约1.5毫米,子房有长柄,有短绒毛,柱头长方形。
主要品种
近种区别
打破碗花花与大火草和野棉花极为相近。与这二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叶的毛被特征方面。
该种的叶背面有稀疏的毛,而其他二种的叶背面则均密被白色绒毛。
该种的叶的分裂程度变异很大,或全部为三出复叶,或同时有三出复叶和单叶,或全部为单叶,在为三出复叶时,与大火草更为相似,在为单叶时,则与野棉花更为相似。大火草的基生叶通常为三出复叶,而野棉花的基生叶则全为单叶,这是二种的不同处,但在大火草,有时在基生叶中有1-3个三出复叶,这情况更说明这二种的亲缘关系是非常近的。大火草和野棉花的萼片内面呈白色或带淡粉红色。在打破碗花花这个种中,分布区位于海拔较高地带的水棉花的萼片颜色与这二种相同,而分布区位于较低海拔地带的打破碗花花的萼片则呈红紫色。但在二者分布区的过渡地区生长的类型,在萼片颜色上发现有过渡情况,这说明在这种中,水棉花可能是较原始的类型。
主要变种
水棉花(云南丽江)(变型) 野棉花、满天星、花升麻、绿升麻(云南),一扫光(四川),五匹风(贵州)该种与打破碗花花的区别:萼片白色,或带淡粉红色。基生叶通常为三出复叶,有时为单叶。分布于中国云南(海拔1400-3000米,在贡山可达3500米)、四川西部(1200-2400米)、贵州(黔西、册享)、台湾。生山地草坡或沟边。 | ![]() |
该种秋牡丹(变种) 吹牡丹、土牡丹(浙江)该种与打破碗花花的区别:花重瓣,萼片约20,紫色或紫红色。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分布于中国云南、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栽培甚普遍,有时逸出呈野生状态。在日本也有。秋牡丹可供药用,治重感冒、股癣、体癣等症,又能杀蛔虫。 | ![]() |
生长习性
喜生于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微酸性到中性沙质壤土中,尤以在pH值为5-6的微酸性土中生长最旺盛。喜光,喜温暖,怕严寒酷暑。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4℃-24℃,高于30℃则花少茎叶易黄,长时间低0℃又遭冰雪必冻死。尤以在pH值为5-6的微酸性土中生长最旺盛。如在pH值为3的强酸性土中,不久便会烂根死去,而在pH值为7.5的碱性土中也会逐渐萎缩死亡,若遇盐碱土死亡更快。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 【畲药】一把抓,青水胆:茎、叶治癣,蜂蜇伤《畲医药》。
- 【土家药】野棉花,地阎王,五雷火:根茎用于风湿疼痛,急性腹泻呕吐。
- 【彝药】阿觉沙补:根或叶或嫩尖治疗肠疮,干疮,毒疮,漆疮,冻疮,外伤流血,打伤有死血, “斯拉”(肝病),长期腹泻,小儿腹泻,食积不化,腹中虫作痛以及打胎等《彝植药》。
- 【苗药】Minx fab ghuenb(米化棍):根治疟疾,跌打损伤《苗医药》。全草灭蛆,杀孑孓,外治体癣,脚癣《湘蓝考》。
- 【侗药】奴民野,Nugs mi-inc yeec,Miinc yeex(美陵):根主治脚转筋,手脚开裂《侗医学》。
该植物含植物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有杭菌、杭病毒活性,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开发天然来源的抗炎药具有良好的前景。药理研究证明了金莲花的上述作用,从中分离出来的牡荆昔还有抗癌、降压、抗炎和解痉作用。植物的传统药用部位是花,但花的产量低,如果将茎叶一起应用,可以扩大药用资源。研究表明:金莲花茎叶的化学成分与花基本相同,只是总黄酮含量稍低;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志贺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