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淡豆豉

淡豆豉 淡豆豉,中药。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全国各地均产。晒干,生用。《释·释饮食》: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豉有淡咸二种,淡者入药,故淡豆豉,又香豉(《伤寒论》)。《录》:“伤寒头痛,热,瘴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现代研究,淡豆豉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助消化作用。淡豆豉粒呈,略扁,长0.6~1cm,......
目录

入药部位

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

性味

味苦,性

归经

功效

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主治

用于伤寒热病热,头痛烦躁胸闷

相关配伍

1、与葱白同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

2、与栀子同用,可用于外感热病邪热郁胸中,中懊憹,烦热不眠等症。

用法用量

服:汤,5~15g;或入。外用:适量,捣;或焦研末调

炮制方法

淡豆豉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滤过,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俟吸尽后,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用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溢出时,取出,略,干,即得。

生理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50~3750px。分枝密生黄褐色长硬毛。淡豆豉粒呈,略扁,长0.6~25px,直径0.5~17.5px。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一侧有棕色的条状种脐。质柔软,断面棕黑色,子叶2,肥厚。期6~7月,果期7~9月。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相关论述

1、《录》:“伤寒头热,瘴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2、《药性论》:“痢如刺者,治时疾热病发汗,又,胸中生疮者。”

3、《本草纲》:“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痘,呕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滇丁香

下一篇 贻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