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滇白药子

称】白药子 【拼音】Diān Bái Yào Zǐ 【白药子、马蹄细辛、毛狗苔、毛芋头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芋头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Dioscorea kamoonensis Kunt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切晒干。 白药子用于补脾;敛止咳;解毒消肿。脾虚便溏;肾虚阳痿遗精白带虚劳久咳;缺乳肿毒。【药】......
目录

基本信息

【药白药

白药子、马蹄细辛、毛狗苔、毛芋头 【汉语拼音】dian bai yao z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Kunth [D.kamoonensis Kunth var.straminea Prain et Burkill]

归经】牌;

【功效】补脾;敛止咳;解毒消肿。脾虚便溏;肾虚阳痿遗精白带虚劳久咳;缺乳肿毒

【科属分类】薯蓣科

治】脾虚便溏;肾虚阳痿遗精白带虚劳久咳;缺乳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900m的山沟、林绿、路分或次生灌丛中。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或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甘;微苦;平

【用法用量】服:汤,10-30g;或;或入。外用:适量,捣

【出处】《中华本草》

滇白药子图册滇白药子图册

详细资料

: Kunth 毛芋头薯蓣

: Franch. R. Knuth Prain et Burkill R. Knuth var. brevifolia Prain et Burkill Dioscorea mengtzeana R. Knuth R. Knuth Dioscorea mairei R. Knuth var. fargesii Prain et Burkill var. straminea Prain et Burkill var. praecox Prain et Burkill K. Y. Guan et D. F. Chamb. K. Y. Guan et D. F. Chamb. var. vera Prain & Burkill

白药防风党参 复叶薯蓣 高山薯蓣 过沟藤 毛芋头

态:

块茎,有多数细长须根无毛。掌状复叶互生,小

3—5(—7),有时部为单叶;小叶片披针、长至卵状披针生小叶片

两侧小叶片大,长2.5—13厘米,宽1—4厘米,端渐尖,全缘或边缘微波状,两面光滑无

毛,或仅沿稍有短柔毛。常有,成熟时黑色,直径5—7毫米,表面

光滑。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未完全放时呈穗状),再排列成锥状,远比

长,花序轴有短柔毛;雄花白色花梗极短;苞片花被外面有短柔毛;3个发育雄蕊

和3个不育雄蕊互生。雌花序下垂,单生或2个生于腋。蒴果反折,三棱,两端钝

,每棱翅状,长,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表面光滑;种子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

端,种翅向基部延伸,呈长期8—10月,果期10—12月。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波密。生于海拔1500—2500米的林缘或稀疏灌丛中。

尼泊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白沙河。

云南部份地区以块茎作“白药子”药用。

形态描述

芋头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通常近卵,外皮有细长须根左旋,幼时密被棕褐色短柔毛,老时渐变疏毛。掌状复叶有长柄;小3-5,叶片至披针状长或倒卵状长,有时最外侧的小叶片为斜卵状,长2-14cm,宽1-5cm,先端渐尖,全缘,两面疏被贴伏柔毛;常有肉质球(零余子),表面具柔毛,落地后能生新株。花序轴、苞片花被外面均密被棕褐色淡黄色短柔毛;雄花序为总状或锥状花序,腋生,雄花有短梗,苞片2,其中1个先端尾状尖,雄蕊6,能育雄蕊3;雌花序为穗状,1-2个腋生,雌花子房密被柔毛。蒴果三棱状长,长1.5-2cm,宽达Icm,疏破短柔毛;种子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部,种翅向基部伸长。期7-9月,果期9-11月。

验方

1、肿毒:鲜头千金藤适量,捣烂外,或磨外搽。

2、中暑腹痛:鲜头千金藤跟3——6克,去粗皮,嚼烂,冬送服。

3、腮腺炎、淋巴结炎:头千金藤适量,用磨汁外涂患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滇绣球

下一篇 滇白芷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