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柑
独脚柑介绍
【异名】干草(《广州植物志》),细独脚马骝(《南宁市药物志》),马佬含菊(《广西中药志》),金锁匙(《闽南民间草药》),地莲芝(《贵州植药调查》),鹿草(《广东中药》Ⅱ),黄花甘(《广东中药》)。
【产地】生于平原和丘陵的草地,常寄生其他植物的根上。分布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等地。
【采集】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药材
干燥的 全草,全体呈黄褐色或绿褐色,茎细,被灰白色糙毛。叶线形或披针形,多数脱落。中部以上为稀疏的 穗状花序,除少数未结果的植株可见干枯的花冠外,其余大部都已脱落。萼管状,蒴果黑褐色,内藏于萼筒中,花柱残存,种子细小,黄棕色。以植株完整、带绿色、无泥砂杂质者为佳。产广东、广西等地, 广西尚有一种同属植物 大独脚金的全草,功用相同,与本品同等使用。参见 小白花苏条。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木犀草素 二甲醚(luteolin-3,4-dimethyl ether),木犀草素7,3,4-三甲醚(luteolin7,3,4-trimethyl ether),刺槐素-7-甲醚(acacetin-7-methyl ether), 刺槐素(acacetin),金圣草素(chrysoeriol),和芹菜素(apigenin)[1]。
【性味】甘淡,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平。
②《本草求原》:甘淡,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微苦。
④《泉州本草》:味淡,有微毒。
![]() | ![]() |
原形态
独脚金 一年生半寄生草本,高10-30cm。全株被刚毛。茎单1,少分枝。叶下部者对生,上部者互生,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长约1cm或更短,有时退化为鳞片。花单朵腋生,或在茎顶端形成穗状花序,下部花疏,上部花紧密,无柄;苞片常长于萼;萼管状,5裂,裂片钻形,具棱10条;花冠黄色、红色或白色,长1-1.5cm,花冠先端急剧弯曲,上唇短2裂,下唇3裂;雄蕊4,内蒙,花室1室;花柱细长,先端棒状。蒴果卵形,包于宿存的萼内。种子多数。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全草,全体呈黄褐色或绿褐色,茎细,被灰白色糙毛。叶线形或披针形,多数脱落。中部以上为稀疏的 穗状花序, 除少数未结果的植株可见干枯的花冠外,其余大部都巳脱落。萼管状,蒴果黑褐色,内藏于萼筒中,花柱残存,种子细小,黄棕色。以植株完整、带绿色、无泥砂杂质者为佳。广西尚有一种同属植物 大独脚金S.masuria(Buch.-Ham.) Benth.的全草,功用相同,与本品同等使用。
功用主治
选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