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菝葜
基本介绍
形态特征
托柄菝葜 灌木,多少攀援。茎疏生刺或近无刺。叶互生;叶柄长3-5mm,脱落点位于近顶端,有时有卷须;鞘与叶柄等长或稍长,宽3-5mm,近半圆形或卵形,多少呈贝壳状;叶片纸质,近椭圆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下面苍白色。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通常具几朵花;总花梗长1-4cm,花序托稍膨大;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绿黄色;雄花外花被片长约4mm,宽约1.8mm,内花被片宽约1mm,雄蕊6;雌花比雄花略小,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3裂。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4-5月,果期10月。
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厘米。茎长1-4米, 枝条光滑,无刺。叶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厘米, 宽1-4(-7)厘米,先端渐尖,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柄长5-15(-20)毫 米,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伞形花序通常具10 余朵花;总花梗长1-5 (-8)毫米,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 与叶柄之间有一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毫 米;花绿白色,六稜状球形,直径约3毫米;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毫米,兜 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毫米,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蕊靠合,与 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 雄蕊。浆果直径7-10毫米,熟时紫黑色,具粉霜。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 年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2100的林下、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产甘肃(南部)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直到台湾、海南岛和云南。生于海拔 1800米以下的林中、灌丛下、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越南、泰国和印度 也有分布。
性味
淡微涩,平。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附方】①治痨弱干瘦:土茯苓、饿蚂蟥根各一两,阎王树根五分。炖鸡或炖鳖一个吃。
②治风湿:土茯苓、海金沙根各五钱,龙须草五分,铁筷子三分,松树根三钱,泡酒服。
本种提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