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具分枝,全体密被黄硬毛和针状剌。单叶互生;菱状宽椭圆形,长7.5~11厘米,宽5~9厘米,边缘有不规则角状波齿,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刺状腺毛,能分泌粘液,两面脉上均疏生长短不一的尖刺。聚伞花序由2~4朵花组成,花梗细弱,被有粗毛及小刺;花萼5浅裂,轮状,被毛及小刺;花冠白色或微带黄色,花瓣5枚,卵状披针形,被毛。浆果球形,未熟时有深绿色花纹,熟后黄色。种子多数,浅棕色。
生长环境
生于山间林下或荒坡。
分布范围
分布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浆果含澳洲茄胺(Solasodine)、谷甾醇、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等。还含澳洲茄胺甙类、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碱(Solasonine)和刺茄碱(Sola-surine),以及生物碱皂甙刺天茄碱(Solakhasianin)。可以消炎解毒,镇静止痛。治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药理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