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刺楸茎

刺楸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药刺楸 【汉语拼音】ci qiu jin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 【中药化成分】中含刺楸皂甙(kalopanaxsaponin)I和Ⅱ。 【功效】祛湿;活止痛 【科属分类】 五加科 【拉丁文】Ramulus Kalopanacis Se......
目录

药用价值

【药刺楸

【汉语拼音】ci qiu jin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

【中药化成分】中含刺楸皂甙(kalopanaxsaponin)I和Ⅱ。

【功效】祛湿;活止痛

【科属分类】 五加

【拉丁文】Ramulus Kalopanacis Septemolbi

治】湿痹痛;脘痛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鲜用或晒干。

刺楸茎图册【动植物态】落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在长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细长,长8-50cm,无毛;叶片或扁,掌状5-7浅裂,裂三角卵形至长椭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仅上具淡棕色软毛或除基部腋外无毛。花序列 聚生为花序,长15-25cm,直径20-30cm;花序直径1-2.5cm,有数朵;花萼无毛,边缘有5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淡黄绿色雄蕊5,长约2.5mm,丝较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盘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核果近球,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宿存花柱长约2mm。种子2,扁平。期7-10月,果期9-12月。

刺楸茎图册刺楸茎图册

用法功效

炮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刮去刺,润透,切薄,干。 饮性状:为类,切面表皮皮部甚薄,中央具有白色柔软的部,嫩部宽广,木部狭窄;老部较小,木部宽广,质轻松,微,味微苦、微辛。 贮干容器,置通处。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条呈,长10-20cm,直径1cm。表面灰色至灰棕色,有黄棕色点状皮孔和淡棕色的角状刺,刺尖锐,侧扁,基部扁而宽阔,呈长,微有光泽。质坚硬,折断面木部纤维性或裂状,中央可见白色部。微,味淡。

【功效分类】祛湿药;活止痛药

【药材基源】为五加植物刺楸

性味】味辛;性平

【用法用量】服:汤,9-15g。外用:适量,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刺榆

下一篇 刺楸树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