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刺槐

刺槐 刺槐(拉丁文:Robinia pseudoacacia L.),豆科刺槐属落乔木为洋槐。它原产于北美洲,被广泛种到亚洲、欧洲等地。其树皮褐色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稀光滑,树皮厚,纹裂多;白色,有香味,果实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高,可食用。它为温带树种,抗性差,对水分条件很敏感,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壤......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25米;树皮褐色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稀光滑。小褐色,幼时有棱,微被毛,后无毛;具托叶刺,长达2厘米;冬小,被毛。羽状复叶长10~25(~40)厘米;叶轴上面具沟槽;小2~12对,常对生,、长卵形,长2~5厘米,宽1.5~2.2厘米,先端,微凹,具小尖头,基部至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柄长1~3毫米;小托叶状。

刺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长10~20厘米,下垂,多数,芳香;苞片早落;花梗长7~8毫米;花萼斜钟状,长7~9毫米,萼齿5,三角至卵状三角,密被柔毛;花冠白色,各瓣均具瓣柄,旗瓣近,长16毫米,宽约19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反折,有黄斑,翼瓣斜倒卵形,与旗瓣几等长,长约16毫米,基部一侧具龙骨瓣镰状,三角,与翼瓣等长或稍短,前缘合生,先端钝尖;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分离;子房线形,长约1.2厘米,无毛,柄长2~3毫米,花柱,长约8毫米,上弯,端具毛,柱头生。

荚果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纹,线状长,长5~12厘米,宽1~1.3 (~1.7)厘米,扁平,先端上弯,具尖头,果颈短,沿缝线具狭翅;花萼宿存,有种子2~15粒;种子褐色黑褐色,微具光泽,有时具斑纹,近,长5~6毫米,宽约3毫米,种脐,偏于一端。期4~6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刺槐温带树种。在年平均温8℃~l4℃、年降雨量500~900mm的地生长良好;特是空湿度较大的沿海地区,其生长快,干通直满。抗性差,在冲栽植的刺槐易出现折、倒、倾斜或偏冠的现象。

对水分条件很敏感,在地下水位过高、水分过多的地生长缓慢,易诱发病害,造成植株、枯梢甚至死亡。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壤土、沙质壤土沙土或黏壤土,在中性土、酸性土、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性土上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积水、通气不良的黏土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喜光,不耐庇荫。萌力和根蘖性都很强。

分布范围

原产美国。北纬23°~46°、东86°~124°都有栽培。17世纪传入欧洲及非洲。中国于18世纪末从欧洲入青岛栽培,现中国各地广泛栽植。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多集中连栽植,生长旺盛。在华北平原,垂直分布在400~1200m之间。甘肃、青海蒙古、新疆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均有栽培刺槐

繁殖栽培

刺槐选地做畦 选择向阳、地势平整、排灌良好的苗圃地作温床。做畦前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碳铵、过磷酸钙各50公斤,耕翻、耙平后,在畦面上撒100∶1的麸皮、甲胺磷毒饵,以防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畦面南北向,宽1.5米,长12米左右,畦埂宽50厘米,畦面与地面相平。
排放 选用优良品种如鲁刺74068等粗度在0.2~0.5厘米的一年生,剪成3~5厘米长的段,并将粗细分成三组,每百扎成1捆,放入湿贮存备用,以免段失水而失去发能力;也可随剪、随分级、随排。3月上旬,将段均匀地排放在挖好的温床畦,每平米排300~350,互不交叉重叠,播后喷足水,上覆1厘米厚细土,随即搭拱棚覆盖好塑料薄膜,四周密封并挖好排水沟
温床催盖膜后,床面温度保持在20~25℃以促发。约15~20天始出,30天左右苗出齐。前期温低,畦床不宜喷水;3月下旬以后,温逐渐升高,中午畦床温度超过30℃时,应注意适当通降温,严防日灼幼苗。苗出齐后可喷水保湿,并选晴天下午浸水一次。注意通,调床温和湿度,以保持幼苗正常生长。苗高5厘米以上时要进晾畦、炼苗;移栽前两天要全天揭膜,以使苗适应大田候。
苗移栽 育苗地要求地面平整、排灌便,移栽前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碳铵、过磷酸钙各50公斤,全面机耕耙平后作南北向小高垄,垄宽60厘米,垄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垄长25米左右。苗高5~10厘米时移栽。由于段发不整齐,苗应分批进移栽,小苗或未发段可在温床继续催。4月底至5月上旬移栽。选阴天移栽为好;晴天应在下午3点后移栽,避中午高温,以免苗失水影响成活。移栽时,先在畦喷水,再用小铲带苗切土块放入盆中;若土块落,就将苗立即栽植。栽植时用小铲掘5~8厘米深的直壁小坑,苗紧贴直壁植入,覆土后即浇水。每垄栽两45厘米,株30厘米,每亩栽4900株左右。
苗期管理移栽后一周每天浇水一次,以保成活。5月中旬幼苗成活后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洇水一遍;6月中旬每亩再追施尿素15~20公斤,并洇水。适时松土除草,促进苗木生长苗返青活棵期及时喷氧化乐果乳100倍液,防止蚜虫危害幼苗;生长旺盛期再喷一次。这样,可确保出圃苗木高度在2.5米以上,大部分苗木可满足四旁植树和成造林的需要。

种子处理

刺槐刺槐荚果绿色变为赤褐色,荚皮变硬呈干枯状,即为成熟,应适时采种,并日晒、除去果皮、秕粒和夹杂物,取得纯净种子荚果出种率为10~20%,千粒重约为20g,发率为80~90%。

剌槐种子皮厚而坚硬,播前必须进处理,即将种子倒入60~80℃的热水中,用木棒充分搅拌,5~10min后掺人凉水,使水温降到30~40℃为止,然后将浮在上面的杂质和坏种捞除,好种浸泡24h后捞出,稍干时用细眼筛筛去未胀的硬粒种子,再进烫水浸种,已吸水膨胀的种子放入笸箩,盖上湿麻袋,放在向阳温暖处,每天用温水淘洗2次。4~5d后待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选地整地

刺槐幼苗畏寒、怕涝、怕碱,所以育苗地应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灌的肥沃砂壤土为宜。土壤含盐量要在0.2%以下,地下水位大于1米。选用水浇地,或土质深厚、平坦的熟土地。不要在涝洼地和土质瘠薄的山地育苗。刺槐不宜连作,可与杨树、松树等轮作,以防立枯病,切忌黏重土壤育苗。整地要求耕细作。

田间管理

秋季整地施肥,春季耙耱保墒,5月上旬灌水后播种。刺槐过旱播种易遭受晚霜冻害,所以播种宜迟不宜早,以“谷雨”前后为最适宜。畦床条播或大田式播种均可。一般采用大田式育苗,先将苗地耱平,再沟条播,30~40cm,沟深1.0~1.5cm,沟底要平,深浅要一致,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然后及时覆土厚1~2cm并轻轻镇压,从播种到出苗6~8d,播种量60~90kg/hm^2。

刺槐在剌槐育苗中,掌握幼苗耐旱、喜光、忌涝的特点,是保育苗成活的键。

1、灌水。播种后到幼苗出齐以前不能灌水。出苗后,土壤湿度适中时,要及时松土中耕,提高地温,有利发。灌水过早,土壤湿度过大,地温低,容易坐苗或出现黄病。在反复中耕松土的基础上,6月初可以灌第1次水,以后在正常情况下每隔20d灌水1次。7月上旬灌水后暂停一段时间.以促进苗木提高木质化程度、增强越冬能力,11月下旬最后灌1次冬水。

2、追肥。当刺槐定苗后,结第1次灌水进第1次追肥,施入尿素45~75kg/hm^2,6月底结灌水追施以氮、磷肥为的复肥2次,施肥量为75~195kg/hm^2,8月初停止施肥。最好是冬耕早春耙地,每亩施腐熟的基肥3000斤至5000斤。春季整地应提早,深翻(25厘米以上)、细耙、整平。在整地的同时,每亩用15斤黑矾(硫酸亚)粉拌入5%辛硫磷1斤,再掺入40倍的细土,撒入地中,以进土壤消毒。

3、松土除草。育苗地要在灌水后或雨后及时中耕,常保持疏松无草。

4、防越冬。刺槐一至二年生苗易遭秋霜冻及春干的危害,致使苗木地上部分干枯,故一年生苗应在秋后挖出进秋季造林或越冬假植,第2年春季提供造林。

5、移植培育大苗。培育道路、院、城市绿化等需要的大苗,原州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移植,移植密度要取决于苗木培育规格和年限.一般四年生移植苗株以50cm×100cm为宜。培育苗木年限越长移植的株越大。剌槐移植多采用植,移植前应剪去地上部分,并将劈裂损伤的条剪掉。根系长度应保持在20~30cm,苗蘸浆栽植,栽苗深度应使端与地表持平。移植后的苗木要及时进浇水追肥、松土除草、防越冬等抚育工作,尤其对平茬苗应做好去梢、抹、修等工作.选留健壮直立的条作为干。

植苗造林

剌槐春、秋2季都能造林。造林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比较干冷的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干造林;在候温暖湿润而少的地,可在春季带干造林。剌槐发迟,春季待孢绽放时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时间以秋季落后至土壤封冻前为宜。

幼林抚育管理除了正常的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外,要是进除蘖抹、修去梢等,培育壮直的干,促使树干和树冠的成。

丘陵山区造林地以阳坡、半阳坡中下部、低谷带为宜。最适生的造林地为:具有壤质间层的河漫滩,在地表40 - 80cm以下有砂壤至粘壤土的粉砂地、细砂地,土层深厚的石灰和页山地,黄土高原沟谷坡地。但地、含盐量在0.3%以上的盐碱地、地下水位高于0.5m的低洼积水地、 过于干旱的粗沙地、重粘土地等均不宜栽植刺槐

造林密度要适宜,速生丰产林每亩可栽植110 - 200株;一般用材林可栽220~330株;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可栽330株以上。刺槐与杨树、白榆、臭椿、侧柏、紫穗槐等混交造林,林木生长量大,病虫害少。混交式以带状为好。在中国北地区的成熟年龄一般为20 - 30年,在好的立地条件下为40年。

利用刺槐根蘖萌发力强的特性,要采用一至二年生健壮苗(地径≥0.8cm,主根长≥20cm,毛细发达完整)进杆埋栽植,即起苗时对地上部分保留苗高15~20cm进,栽植时先将苗木根系蘸泥浆保湿后放入已挖好的栽植扶正苗木,根系舒展,填土分层踏实,春季栽植不须埋土,秋季栽植必须埋土越冬卅。注意栽植不宜过深,一般栽植深度比苗木颈高出1~3cm,覆高15~20cm的小土堆埋住苗干,埋土不宜过深应与苗木埋平或苗干外1~3cm;土堆不要打实,到春季不要刨去土堆,以保持苗木周围土壤湿度。

病虫防治

刺槐刺槐受白蚁、蝉、蚧、槐蚜、金龟子、天牛刺槐蛾、桑褶翅蛾、小皱蝽等多种害虫为害。刺槐种子小蜂是种子要害虫,被害率可高达80%以上。刺槐小苗的病虫害有地蛆、象虫、蚜虫、立枯病等。发现虫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立枯病,在发病初,用50%的代森铵300倍至400倍液喷洒,灭菌保苗。

种类介绍

刺槐洋槐

刺槐花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 Sp. Pl. 722. 1753; 陈嵘,中国树木分类 544.图441. 1937;Rehd. Man. Cult. Trees & Shrubs 508. 1940;中国植物图说·豆科302. 图302. 195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400. 图2529. 1972.

本种在我国常见有个变种。

洋槐(变种)

var. umbraculifera DC. in Moller’s Deutsch. Gartn.-Zeit. 18: 630 (h). 1903.

与原变种不同为:稠密无刺,树冠近球,很少结果。

在大连、青岛一带有栽植。

洋槐(变种)

var. pyramidalis (Pepin) Schneid. Ill. Handb. Laubh. 2: 83. 1907.——R. pyramidalis Pepin in Rev. Hort. ser. 2, 4: 240. 1845.

与原变种不同为:挺直,无刺,树冠

见于栽培

现有刺槐品种用途区分,大体可归结为如下几类:

①用材树种;

②园林绿化树种;

③饲料林树种;

④蜜源林树种;

⑤能源林或防护林树种;

肥料树树种。当然,各类之间时常存有交叉,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归类法。近些年来,国林业科技人员也选择出来不少可供园林绿化用的刺槐新品种,它们是:

1、直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Bessouiana’)树干笔直挺拔,黄白色朵;

2、金叶刺槐(R. pseudoacacia‘Frisia’)中等高的乔木叶片金黄色;

3、刺槐(R. pseudoacacia‘Tortuosa’)条扭生长,亦称疙瘩刺槐

4、柱状刺槐(R. pseudoacacia‘Pyramidalis’)侧细,树冠呈园柱状,白色

5、球冠刺槐(R. pseudoacacia‘Umbraculifera’)树冠呈园球状,老年呈伞状;

6、龟甲皮刺槐(R. pseudoacacia‘Stricta’)树皮龟甲状剥落,黄褐色;

7、“红花刺槐(R. decaisneana L.):花冠紫红色。南京、北京、大连、沈阳有栽培

8、无刺刺槐(R.pseudoacaciaVar.inermisDC):树冠张,树扫帚,条硬挺而无托叶刺。青岛、北京、大连有栽培扦插繁殖,多用于道树。

9、小叶刺槐(R.pseudoacaciaVar.microphylla):小长1~3cm,宽0.5~1.5cm。复叶部至基部逐渐变小,荚果长2.5~4.5cm,宽不及1cm,山东枣庄市有栽培

10、箭杆’刺槐(R. ‘upright’L.):树干挺直,分枝细而稀疏,在青岛市南县有栽植。

11、“黄刺槐(R. ‘yellow’L.):在山东市广饶县选出,常年呈黄绿色。用分株或嫁接繁殖

12、球槐:树冠呈球状至卵,分支细密,近于无刺或刺极小而软。小乔木。不极少

13、粉刺槐略晕粉红。

14、泓森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材质重而坚硬,耐磨抗冲击,抗压力强,耐水湿与腐朽,是房屋桥梁、建筑、矿柱、机械车船制造、加工各种工具等的优良用材。是生长最快的刺槐

刺槐泓森槐,刺槐属,高大乔木,窄冠型,其树干率可达到0.78;树干通直向上,树冠紧凑满,分枝角度度30-45°,树在树冠均匀分布,满树冠。高至25米左右,树皮褐色或浅灰色,单数羽状复叶复叶长25-40CM。互生;长7-12CM,叶柄长1-3厘米,叶片宽4-7CM,基部膨大;至长卵形,或长披针,先端或钝头,有时微凹,有小细刺尖,全缘,光滑或幼时被短柔毛,质厚,鲜绿色花序腋生,白色,甚芳香,密生成总状花序,作下垂状,长10-20厘米,花轴有毛,花梗长7毫米,有密毛;花冠,由旗瓣、翼瓣龙骨瓣组成,其中旗瓣基部有一黄斑;雄蕊102体;子房筒状,花柱头状,期初夏。

泓森槐有一定的抗旱、抗烟尘、耐盐碱作用。适生范围广,是改良土壤、水土保持、防护林、“四旁”绿化的优良多功能树种。可作为道树、住宅区绿化树种、水土保持树种、荒山造林先锋树种等。

刺槐泓森槐生长迅速,木材坚硬,纹理细致,耐水湿,抗腐朽,易燃,热值高,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和能源树种。可做为矿柱及建筑用材,也是制作家具,木地的优质原料。

泓森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材质重而坚硬,耐磨抗冲击,抗压力强,耐水湿与腐朽,是房屋桥梁、建筑、矿柱、机械车船制造、加工各种工具等的优良用材。

现全国造林树种单一,土壤地力衰退严重,而造泓森槐混交林可大大改良土壤根瘤菌,能固氮,落可肥土。用榆树、杨树、柳树等混交,长势都会更好。泓森槐根系发达,具根瘤,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故其耐瘠薄、耐旱性优于杨柳科品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较正常生长。泓森槐的固氮特性,是一个很好的混交林树种,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其他混交林树种快速生长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刺槐本种根系浅而发达,易倒,适应性强,为优良固沙保土树种。华北平原的黄淮流域有较多的成造林,其他地区多为四旁绿色和零星栽植,习见为道树。

刺槐树冠高大,色鲜绿,每当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为道树,荫树。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先锋树种。对二氧化硫、氯、光化烟雾等的抗性都较强,还有较强的吸收的能力。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后,条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国画韵味。

使用价值

刺槐材质硬重,抗腐耐磨,宜作枕木、车辆、建筑、矿柱等多种用材;生长快,萌力强,是速生薪炭林树种;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刺槐生长迅速,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耐水湿,抗腐朽,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可供建筑、枕木、车辆、农具用材;含粗蛋白,可做饲料;是优良的蜜源植物种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在食品工业上,槐豆常与其他食用复配用作增稠、持水、黏合剂等。用它与卡拉复配可成弹性果冻,而单独使用卡拉则只能获得脆性果冻。用它与琼脂复配可显著提高凝的破裂强度。与海藻氯化钾复配广泛用作罐头食品的复。与卡拉、CMC复配是良好的淇淋稳定。还可用于乳制品及冷冻乳制品甜食中作持水,以增进感及防止成。

药用价值

功能

大肠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毒性

误以洋槐幼及幼作副食品,可因机体对洋槐过敏,或烹调不当,或食用过多,以及食后再日光照射等因素而发生中毒。曾报道23例,中毒多发生在食后2~20天之间,其表现为脸和手部浮肿,局部刺疼、灼痛或胀痛,发痒,全身无力。解救法:用食2两及蒲公英4两服,暂时避免日光照射,2~3天即可缓解。

显微鉴

刺槐粉末特征:淡黄绿色

花瓣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略弯或平直,爪部细胞纵向伸长,细胞外壁具明显的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似上表皮

花萼表皮细胞多角花萼基部细胞纵向伸长,有时可见非腺毛;下表皮细胞同上表皮,但非腺毛密生,且见气孔

③非腺毛随处可见,完整者长131-413μm,直生或稍弯,多为2细胞,基部细胞短小,细胞长。

花萼薄壁细胞可察见,有的细胞含黄棕色或浅红紫色物质。

、外表皮细胞狭长

⑥子房外表皮有时可见,细胞狭小,长20-39μm,宽9-15μm。

花粉粒直径30-35μm,壁平滑。

导管细小,常为螺纹。

⑨草酸钙晶或可察见,长4-10μm。

理化鉴

薄层色谱:取样品的甲醇溶液点于硅G薄层上,用正丁醇-酸-水(4:1:1)展,然后喷1%三氯化铝(ALCL3)的乙醇溶液,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洋槐甙的Rf=0.46,若改用(4:1:2)的展Rf=0.54,以异丙醇-水(7.6:2.4)为展时Rf=20.70。

成份

刀豆酸、鞣质、黄酮类、蓖麻毒蛋白。

蜜含糖0.37%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氨酸、赖氨酸、鸟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氨酸、脯氨酸及苏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其含量为蜜干重的0.002~4.786毫克%。

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质等。

未成熟种子及其外面坚皮含刀豆酸。种子植物凝集素。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是:亚油酸53.18%,油酸24.26%,亚麻酸12.04%,棕榈酸4.72%,生酸3.31%,硬脂酸2.35%,微量的廿二酸及廿四(烷)酸。

树皮有毒,含毒蛋白和毒甙成分。心材刺槐乙素、二氢刺槐乙素、β-二羟基苯甲酸、β-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2’,4’-三羟基查酮、甘草素、紫铆素、紫铆亭、3,4,5,2’,4’-五羟基查酮。

植物文化

刺槐繁殖生力极强,有“一年一棵,两年一窝,三年一坡”之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刺槐花

下一篇 刺榆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