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叉分蓼

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L.)是蓼科蓼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直立,高70-120厘米,无毛,自基部分枝披针或长,长5-12厘米,宽0.5-2厘米。花序锥状,分枝展;苞片卵形,边缘膜质,部具,每苞片具2-3瘦果,具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长5-6毫米,超出宿存花被约1倍。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于中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直立,高70-120厘米,无毛,自基部分枝分枝呈叉状,展,植株外型呈球披针或长,长5-12厘米,宽0.5-2厘米,急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边缘通常具短缘毛,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叶柄长约0.5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长1-2厘米,疏生柔毛或无毛,裂,落。花序锥状,分枝展;苞片卵形,边缘膜质,部具,每苞片具2-3花梗长2-2.5毫米,与苞片近等长,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长2.5-3毫米,大小不相等;雄蕊7-8,比花被短;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瘦果,具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长5-6毫米,超出宿存花被约1倍。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60-2100米山坡草地、山谷灌丛。抗、抗早能力强,适于在冷干地区生长。在中国河北坝上高原年降水250毫米、冬季最低温-37.4℃的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并生长良好。适应性很强,山坡草地、林缘、撂荒地都能生长,对土壤酸破性要求不严。在林缘土层深厚或土壤肥沃的条件下生长快。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东西伯利亚);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

繁殖方法

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并保持土壤水分,贫瘠的土壤要施入适量厩肥。中国河北北部一般可在春季播种,如春季严重干早,也可在雨季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选,去掉杂质和疵种,同时要进温水浸种处理,浸种时间12-24个小时。选和处理的种子,出苗整齐。每亩播种量1.5-2千克,播种深度2-3厘米,条播、撒播均可。

栽培技术

叉分蓼易生定根,为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可利用这一特性及时中耕培土。有条件的地要在现蕾和刈割后及时灌水,以提高青草产量。叉分蓼种子成熟后易落,应抓紧采收。每亩可收种子50千克左右。收获后的种子要扬净、晒干,在干操通的条件下保存。

主要价值

药用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要成分】 全草含黄酮类,如金丝苷(hyperoside),槲皮苷(quercitrin),山柰酚(kaempferol),杨梅树皮素(myricetin)等。含黄酮类,如含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ol),右旋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ol),左旋表儿茶素(epicatechol)等。【药理作用】 :抑菌。【性味功能】 全草:酸、苦,凉。:酸、甘,温。全草:清热,消积,,止泻。:祛理气止痛,止泻止痢。【治用法】 全草:用于大小肠积热,热泻腹痛:用于寒疝阴囊出汗,痛,腹泻痢疾。全草:服,汤,9-15克;或研末1.5-3克。服,汤,9-15克钱;或研末0.9-1.5克。外用:水熏。
  1. 全草:热泻腹痛酸不溜研末。日服三次,每次3克,冲服
  2. 寒疝阴囊出汗:酸不溜(鲜)150-500克。水1000克,成500克,趁热装入罐中,用热熏患部,熏时用被围上,熏一至二小时(全身出汗为好)。一般二至三次可愈。

饲料

叉分蓼养价值较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丰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也高。据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院对叉分蓼鲜崟养成份分析,含氨基酸14种之多,总量达到91.76毫克/100克。鲜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36.03毫克/100克,微量元素中钙的含量为苜惹的1.7倍。据期采自中国蒙古的样品分析,叉分蓼含干物质16.3%,粗蛋白质3.8%,粗脂肪0.9%,粗纤维2.6%,无氮浸出物7.9%,粗灰分1.1%。

叉分蓼性好,各种畜禽均喜食。在中国河北坝上,牧民还有晒制叉分蓼干草的习惯,牧民称此草为“爬蛋草”。意思是说,因冬春季严缺草,极度瘦弱的牛羊不能站立,饲喂叉分蓼干草后能很快恢复健康。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叉枝藻

下一篇 匙羹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