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川芎

川芎 川芎(拉丁: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山鞠穷,是伞藁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株高40-60厘米,发达,成不规则的结状拳团块;直立,,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膨大呈盘状;花瓣白色,倒卵形心形,长1.5-2毫米,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期7-8月,幼果期9-10月;产于四川,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也有种植,喜温和的候环境......
目录

形态特征

川芎的图片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发达,成不规则的结状拳团块,具浓烈香直立,,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膨大呈盘状(苓子)。下部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线状披针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上部渐简化。

花序生或侧生;总苞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侧粗糙;小总苞4-8,线形,长3-5毫米,粗糙;萼齿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心形,长1.5-2毫米,先端具折小尖头;花柱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

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棱槽油管1-5,侧棱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期7-8月,幼果期9-10月。川芎详解图

生长习性

川芎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但川芎苓种培育阶段和贮藏期,则要求冷凉的候条件。生长期280-290天。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分布范围

中药材 川芎 实拍四川(彭县,今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

繁殖栽培

繁殖

川芎(芎苓子)作种。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上面的切下来,每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加工成商品。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放1-2块苗,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候阴凉的高山阳山,或低山半阴半阳山的生荒地或粘壤土。栽前,除净杂草,垦炼山,挖松土壤30厘米后,作成宽1.5米的畦。

选地整地山区培育繁殖材料,选地后除净杂草,就地烧灰作基肥,耕地深25厘米左右,耙细整平,依据地势和排水条件,作成宽1.7-1.8米的畦。平坝地区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云英等绿肥),收割后铲去稻桩,沟作畦,畦宽约1.6米,沟宽33厘米、深约25厘米,表土挖松整成。最好先用堆肥或厩肥撒施畦面,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

适时栽种于立秋前后进,不得迟于8月底。过早,在高温影响下幼苗容易枯萎;过迟,温已下降,对生长不利。栽种应选晴天进,当天栽完为好。栽前,将无已损坏的、被虫咬过的、盘带虫或萌发川芎,一律剔除。然后,川芎大小分级栽种。栽时,在畦面上横向浅沟,30-40厘米,深3厘米左右。然后,17-20厘米,将川芎斜放入沟头向上侧轻轻紧,栽入不宜过深或过浅,外一半在土表即可。同时,还要在之间的两头各栽川芎两个,每隔10间再栽1苓子,以作补苗之用。栽后,用细土粪或土灰混堆肥覆盖川芎盘。最后,在畦面上盖1层稻草,以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每亩用川芎30- 40公斤。

田间管理

川芎中耕除草一般进4次。第1次在8月下旬齐苗后,浅锄1次;间隔20天后进第2次中耕除草,宜浅松土,切勿伤;再隔20天第3次除草,此时正值地下发育盛期,只拔除杂草,不宜中耕;第4次于翌年1月中、下旬当地上始枯黄时进,先清理田间枯萎,不中耕除草,并在标周围培土,以利安全越冬。这次培土,产区药农称“薅冬药”。

理施肥川芎栽种后的当年和第2年,当地上生长旺盛,成一定的养面积,制造大量的干物质时,才能将养分输送到地下,促其生长发育健壮。因此,在栽后的两个月需集中追肥3次,可结中耕除草进。第1次每亩施用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腐熟饼肥25-50公斤,加3倍水稀释,混均匀施;第2次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腐熟饼肥30-50公斤,兑2倍水稀释施入;第3次每亩先施入人畜粪水2000-2500公斤,兑1倍水稀释施入,过后用饼肥、土灰、堆肥、土粪等500公斤混成干肥,于植旁施,施后覆土盖肥。时间在霜降以前为宜,过迟,有机肥不易分解,肥效不高。翌年元月“薅冬药”时,结培土,再施1次干粪,2-3月返青后,再增施1次稀薄人畜粪水,以促进生长发育,可提高产量。

采收加工

以栽后的第2年的小满后4-5天收获为最适期 。一般在小满至种收获。过早采收,地下尚未充实,产量低,影响种植户的收入;过迟采收,已熟透,在地下易腐烂,也导致了产量减少,直接影响到种植户的收入。收时选晴天将全株挖起,摘去,除去泥土,将在田间稍晒后运回加工。
及时加工收后要及时干,一般用炕干。力不宜太大,炕时每天要上下翻动1次,2-3天后,发出浓香时,放入竹筐抖撞,除净泥沙和须根,即成商品。折干率约为30-35%。

病虫防治

病害

枯病

多在5-7月发生。发病时,部产生褐色、不规则的斑点,随后蔓延至全,致使全株叶片枯死。
防治法: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每10天1次,连续3-4次。

川芎白粉病

6月下旬始至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先从下部发病,叶片秆上出现灰白色的白粉,后逐渐向上蔓延,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使变黄枯死。
防治法:①收获后清理田园,将残株病集中烧毁;②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托布律1000倍液喷洒,每10天1次,连喷2-3次。

腐烂病

生长期和收获时发生,发病部腐烂成黄褐色,呈水游状,有特殊的臭味,成软腐状。生长期受害后,地上部分叶片逐渐变黄落。
防治法:①发生后立即拔除病株,集中烧毁,以防蔓延;②注意排水,尤其是雨季,雨水过多,排水不良,发病严重;③在接收获和选种时,剔除有病的"抚芎"和已腐烂的"苓子"。

虫害

川芎

育苓阶段用80%敌百虫100-150倍水溶液喷雾,并注意着重防治第1代二龄前幼虫,平原地区前用5:5:100的烟筋、枫杨和水,共数日后浸苓子12-24h。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毒)理

毒性:川芎嗪静注射对小的LD50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制给于小ip和im的LD50分为65.86与66.42g/kg。川芎嗪小iv的LD50为239mg/kg。小每日po川芎嗪5或10mg/kg,连续4周,动物体重、象、功能和病理组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呼吸中枢、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川芎给大、小ig均能抑制其自发活动,使戊巴比妥钠起的小睡眠时间延长,并能对抗咖啡因(20mg/kg)的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惊厥。用川芎25-50g/kg灌,能抑制大的自发活动,对小的镇静较大更明显;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日本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对心脏的作用 川芎对离体蟾蜍和蛙心脏,在浓度在1O-5-10-4时使收缩振幅增大、率稍慢。

3.对平滑的作用 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微量时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川芎生物碱,阿魏酸及川芎酯都有解痉作用,而藁本酯则是解痉要成分。川芎哚ig300mg/kg小,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对照比较P<0.001。

4.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 川芎大肠痢疾(宋氏)、变、绿脓、伤寒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1:3)在试管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 川芎对动物放射病实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川芎水溶性粗制对大、小及犬的放射线照射与氮芥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川芎对大的抗射效果比小好,ip比im给药效果好,im给药较ig效果好。

6.其它作用 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流量,并能利尿川芎嗪能抑制DNA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质和抗体生成。川芎有某些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护雏鸡避免因维生素E缺乏而养性脑病阿魏酸钠可减少H2O2及O2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抗OH及丙二醛(MDA)溶血的作用。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补体溶血,抑制补体3b(C36)与红细胞膜的结川芎嗪对以平阳霉素气管给药制备的小纤维化发生有抑制作用。

川芎性味
辛,温。
①《本》: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酸,无毒。李氏:生温,熟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温。
归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少阳
②《药品化义》:入三焦
功能
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止痛。治头痛旋晕,胁痛疼,寒痹筋挛,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湿痹痛。

①《本》: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无子。
②《录》:除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脚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出,治冷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一切,一切劳损,一切,补五劳,壮筋,调众,破症结宿,养新,长肉,洪,吐血及溺瘘,发背,瘰疬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⑥《医启源》:补,治血虚头痛
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补虚。
⑧《纲》: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用法用量

服:汤,1~2钱;或入,外用:研末撒或调
注意
阴虚旺,上盛下虚及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要》:久服则走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中满脾虚食少,头痛用。

①治诸上攻,头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肉蠕动,盛,妇人攻疰,太阳疼,及感薄荷(不见)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孑()八两(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清调下,常服头清。(《局川芎
②治偏头疼:京芎细锉,浸服之。(《斗门》)
③治首旋晕,眩急,外风寒相搏,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每两作十。每服一,细嚼,下,食后。(《宣明论川芎
④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二钱。水一钟,五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⑤治妊娠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地黄六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三升,取三升,去渣,纳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匮要略》艾汤
⑥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中,恶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令泣泣干,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如人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佛手歌)
⑦治产后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黑)二钱。水服。(《奇类编》)
⑧治产后腹痛川芎(洗,锉)、桂(不见,锉)、木香(锉,怀干)、当归(去芦须,洗,锉,)、桃仁(去皮、尖并双仁,黄)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调下,如不欲饮,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至七分,带热服。(《卫生家宝川芎
⑨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草五分.用黄、童便各半服。(《傅青男女科》生化汤
⑩治小儿热,好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中。(《全幼鉴》)
临床应用

治疗绞痛:取川芎红花等分,制成(每12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始加服乳没),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脂质影响不大。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电图显示好转。

医药

《药典》。【苗药】头痛,胸胁痛腹痛湿痛,跌打损伤《湘蓝考》。【傈僳药】迪恒马:月经痛,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胸肋胀痛,风寒湿痹,冠病,绞痛,头晕,头痫,痉挛,半身不遂《怒江药》。【彝药】莫列尔,川草:腹痛腹胀,小儿痂,湿疼痛《彝植药续》。【蒙药】拉米一萨瓦、尼都日干一温都苏:用于头痛,胸肋痛腹痛湿痛,跌扑损伤,冠绞痛,感冒风寒,外用塞疟疾《蒙药》。【景颇药】gvung gvangz—vai:治月经不调,腹痛绞痛,湿痹痛《德录》。【阿昌药】川芎:功用同景颇族《德录》。【德昂药】刀格绕所:功用同景颇族《德录》。【侗药】用:月经不调,肿毒。

食疗价值

食疗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香升

具有活行气,祛止痛的功效

月经不调,痛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腹痛,肿块,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暗,风寒湿痹 ,肢体麻木,疮疡

食物相克

川芎恶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

做法指导

1. 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难产产后恶腹痛,以及肿块等症,可与熟地(或生地)、白芍赤芍)、当归组成基本,然后据病情进加味。

2. 凡偏正头风头痛,属风寒昨,可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等配伍。

宜忌人群

在饮食及人群面,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头痛神经头痛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但是,压性头痛头痛肝火头痛等患者以及阴虚旺者不宜食用。

植物保护

川芎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川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格,批准自2006年9月4日起对川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川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于“川芎”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说明的函》(都府函[2005]13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都江堰市现辖政区域。

地理标志使用

川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都江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植物文化

历史传说

川芎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一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在混无的青松林歇脚。忽见林中山洞边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嬉戏。药王正看得出,猛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药王师徒又到青松林。在离鹤巢不远的地,巢病鹤的呻吟声清晰可辨。又隔了一天,药王师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鹤巢里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了。抬头仰望,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还有几子,很像红萝卜的子。药王让徒弟捡起来保存好。

几天过去了,雌鹤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复,率领小鹤们嬉戏如常了。药王观察到,白鹤爱去混无峭壁的古洞,那儿长着一绿茵,都与往日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药王本能地联想到,雌鹤的病愈与这种药有过实验,他发现这种植物有活、祛止痛的作用,便让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去为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地随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

植物鉴别

性状鉴

为不规则结状拳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隆起的轮端有类凹窝状痕,下侧及轮上有多数细小的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具波状环纹成层,全体有黄棕色油点。香浓郁而特残,味苦,辛,微回甜,有麻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浓者为佳。

显微鉴

川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皮部宽广,维管束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木质部不规则多角木质部导管多角或类,大多单列或排成“V”,偶有木纤维束。部较大。薄壁组织有多数油室,类或不规则,淡横棕色,近成层的油室小。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结晶。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或灰棕色

① 淀粉粒单粒、长、类、卵,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状;复粒由2-4粒组成。

② 草酸钙结晶呈类团块或簇状,直径10-25μm。

③ 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壁薄。

④ 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含有较多的油滴。

导管多为螺纹导管,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相互联结,亿网状螺纹导管。亦有网纹、梯纹及具缘孔导管,直径14-50μm。

理化鉴

1.取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毫升,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毫升,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检查不饱和酯类)

2.取粉末0.5克,加已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毫升,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的氢氧化钾已醇液3滴,在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Ph至3-4,再加1%三氯化已醇液1-2滴,于醚层界面处呈紫红色,(检查香豆酯类)

3.取粉末0.5克,加水10毫升,冷浸过夜,滤过。加1%盐酸至酸性,分取滤液1毫升3份,分加碘化铋钾、碘化钾和硅酸至酸试,分产生橘红色、白色白色滑淀。

4.取横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5.薄层色谱 取粉末2克,加已醚6毫升,冷浸4h,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1毫升溶解,作供试液。另取川川芎嗪作对照品。分点样于同一氧化铝CAC薄层上,以石油醚-氯仿(1:)展,用磺化铋钾试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黄色色斑。

6.取该品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5毫升,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毫升,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甲醇饱和的氢氧化钾溶液2滴,显红紫色

7.取该品粉末1克,加乙醚2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酸乙酯2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克,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微升 ,分点于同一硅G薄层上,以正己烷-酸乙酯(9:1)为展,展,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的荧光斑点。

化学成分

理论一:含川芎嗪(chuanxiongzine)即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黑麦草碱或含川哚(perlolyrine)即1-(5-羟甲基-2-呋喃基)-9h-吡啶并[3,4-b]吲哚[1-(5hydroxymethyl-2-furyl)-9H-pyrido[3,4-b]indole],藁本酯(ligustilide),川芎萘呋酯(wallichilide),3-亚丁基苯酞(3-butylideniphthalide),3-亚丁基-7-羟基苯酞(3-butylidene-7-hydroxyphthalide),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3S)-3-正丁基-4-羟基苯酞[(3S)-3-butyl-4-hydroxyphthalide]即(3S)-川芎酚((3S)-chunxiongol),3-正丁基-3,6,7-三羟基-4,5,6,7-四氢苯酞(3-n-bntyl-3,6,7-trihydroxy-4,5,6,7-tetrahydrophthalide),新川芎酯(neocin-dilide),洋川芎酯(senkyunolide),洋川芎酯(senkyunolide)B、C、D、E、F、G、H[即顺-6,7-二羟基藁本酯(cis-6,7-dihydrox-yligustilide)]、Ⅰ[即反-6,7-羟基藁本酯(trans-6,7-dihydrox-yligustilide)]、J、K、L、M、N、O、P、(E)-洋川芎酯[(E)-senkyunolide]E,洋川芎醌(senkyunone),2-甲氧基-4-(3-甲氧基-1-丙烯基)苯酚(2-methoxy-4-(3-mnethoxy-1-propenyl )pheneol),2-戊酰基-苯甲酯[2-(1-oxopentyl)-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5-羟甲基-6--3-甲氧基-4-羟苯基-8-氧杂双环[3.2.1]辛-3-烯-2-酮[5-hydroxymethyl-6-endo-3-methoxy-4-hydroxyphenyl-8-oxa-bicyclo(3。2。1)-oct-3-one],4-羟基-3-甲氧基苯已烯(4-hydroxy-3-methoxy styrene),1-羟基-1-(3-甲氧基-4-羟苯基)已烷[1-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ethane]\\4-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咖啡酸(coffe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大黄酚(chrysophanic acid),瑟酮酸(sedanonic acid),L-异亮氨酰-L-缬氨酸酐(L-isoleucyl-L-valine anhydride),L-缬氨酰-L-缬氨酸酐(L-valyl-L-valinc achydride),黑麦草碱(perlolyrine),川芎酚,脲嘧啶(uracil),盐酸三甲胺(trimethylamine-HCL),氯化碱(chloine chloride),棕榈酸(palmitic acid),香草醛(vanillin),1-酰-β-咔啉(1-acetyl-β-carbo-line),匙桉油烯醇(spathul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亚油酸(linoleic acid),二亚油酸棕榈甘油酯(dilinoyl palmitoyl glyceride)及蔗糖(sucrose)等。

理论二:含挥发油约1%。鉴定出油中成分有40种, 占挥发油的93.64%,其中成分为藁本酯(ligustilide)占58%、3-丁酜酯(3-butylphthalide)5.29%和香桧烯(sabinene)6.08%.中所含的酯化物, 除上述提到的二种外,尚含丁烯酜酯(butylidene phthalide)、川芎酯(sankyunolide)、新蛇床酯(neocnidilide)、4-羟基-3-丁酜酯(4-hydroxy-3-butyl phthalide)、川芎酚(chuanxingol)、双藁本酯(2,2′-diligustilide), 以及3-丁基-3,6,⒎三羟基-4,5,6,7-四氢苯酞等。含氮化物有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嗪, chuanxiongzine)、perlolyrine、盐酸三甲胺、盐酸碱、L-异亮氨酰-L-缬氨酸酐(L-isobutyl-L-valine anhydride)、L-缬氨酰-L-缬氨酸酐、1-乙酰基-β-卡啉、尿嘧啶、腺嘌岭和腺苷.酸性或酚性化物有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1-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乙烷、4-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香荚兰酸、阿魏酸(ferulic acid)、瑟酸(sadanic acid)、大黄酸(chrysophic acid)、棕榈酸、香荚兰醛和亚油酸.此外,川芎尚含中性油, 其成分为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烷酸乙酯,异十七、异十八烷酸乙酯和异十七烷酸甲酯.另含5,5′-联呋哺甲酰醚(bis-5,5′-formylfurfuryl ether)、匙桉油烯醇(spathulenol)、β谷甾醇、蔗糖和一种脂肪酸甘油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川莓

下一篇 川素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