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
形态特征
寒鸦属于小型鸦类,嘴较细短。雌雄羽色相似。前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光泽,枕至后颈灰白色,后枕两侧、颈侧淡灰白色近白色,在后颈形成一个半环形项圈。眼先黑色。背、肩、腰、翅以及尾上覆羽和尾羽等上体羽毛黑色,头、翅、尾具紫蓝色金色光泽,背微缀灰色。颏、颊黑色具灰色羽干纹。喉和上胸纯黑色,其余下体暗灰黑色微具黑色光泽。虹膜珠白色,嘴、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39-225克,♀163-205克;体长♂320-350毫米,♀305-360毫米;嘴峰♂28-34毫米,♀30毫米;翅♂195-248毫米,♀221-250毫米;尾♂124-140毫米,♀121-148毫米;跗蹠♂43-45毫米,♀42-44毫米。(注:♂雄性;♀雌性)
寒鸦和达乌里寒鸦的区别。它们主要的间断性特征在于寒鸦的颈领银灰,颈侧具白色块斑,腹部全黑色;虹膜银白色或灰白色;雏鸟和刚出巢的幼鸟体色乌黑,具颈领但较成体暗。而达乌里寒鸦的颈和腹部为灰白色;虹膜暗褐色;雏鸟和刚出巢的幼鸟体色与黑白色型的成鸟同色,当年秋季换羽后至第二年秋季换羽前通体黑色。两种间形态截然不同,且两者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一带均产,而无居间类型个体出现。
物种分类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
1 | 寒鸦北非亚种 | Corvus monedula cirtensis | Rothschild & Hartert, 1912 |
2 | 寒鸦指名亚种 | Corvus monedula monedula | Linnaeus, 1758 |
3 | 寒鸦普通亚种 | Corvus monedula soemmerringii | Fischer, 1811 |
4 | 寒鸦欧洲亚种 | Corvus monedula spermologus | Vieillot, 1817 |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尤以河流、林缘、农田、果园、村庄等人类居住环境附近较常见,特别是秋冬季常在农田和村落附近活动。不喜欢有茂密灌丛和茂密森林的地方,但也出没于荒漠上有绿洲的树木中。
行为特点
在中国新疆为夏候鸟,在西藏为冬候鸟。常成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鸦类组成大群。喜欢在翻耕过的农田地上和有稀疏植物的开阔地带觅食,也常在庄稼地里啄食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
食物食性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蜥蜴、小型鼠类、雏鸟、鸟卵和小鸟等其他动物,还吃坚果,浆果、草子等植物性
食物,有时盗食作物种子、谷物等农作物。
叫声
叫声单调嘈杂,典型的突发而急促的鸦叫声,为高音的chjak,激动时重复叫。也有拖长的chaairurr接以chak及含糊的高音kyow。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的、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荷兰、挪威、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游荡:加拿大、法罗群岛、直布罗陀、冰岛、日本、毛里塔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美国。
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新疆西部的喀什、天山、阿尔泰山及吐鲁番;越冬于西藏西部的扎达一普兰地区。
繁养方式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洞、河谷沙崖或土崖崖壁洞中,也在屋檐下、岩石缝隙和树上营巢。通常2-3对或10多对在一起营巢。巢呈碗状,主要用细枯树枝和枯草构成,内垫有苔藓、兽毛、羽毛、棉花、纤维、纸屑、破布枯草等各种比较柔软的材料。筑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有时也利用旧巢,但须修理后再利用。每窝通常产4-7枚卵,卵蓝绿色或蓝白色,被有暗褐色和紫色斑点。卵的形状有长卵圆和尖卵圆形两种。卵的大小为32-39毫米×23-26毫米。雌鸟孵卵,雄鸟警戒或寻找食物喂雌鸟,卵化期17-18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鸟,经过30-35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
动物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动物文化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