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慈菇

慈菇 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又称茨慈菇、燕尾草、白地等,是泽泻科慈姑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食用,味涩。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南栽培较多。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蛋白酶等多种养成份,不仅可作蔬菜,而且还有药用功能,慈姑中的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作用,常用来防治肿慈菇自古至今甚多......
目录

物种起源

慈菇自古至今甚多,最通用的又叫做“菇”。

慈菇在大石镇种植历史悠久,是大石镇的传统土特产品。

球茎,肉质较坚实,皮和肉均呈黄白色,含丰富淀粉质,稍有苦味,味独特,是春期间应的上佳品种。

大石慈菇作为番禺农业的品牌,过政府的立项扶持,建立了的生产基地,栽培水平、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远销海外。

慈菇要分布于大石镇沙溪、洛溪、大兴、东乡等村,每年种植面积1200多亩,一般亩产1600公斤,年总产量2000多吨。大石慈菇栽种于低洼、肥沃的水田里,由于栽培条件好,出产的慈菇个体较大,品质特优。每年8月上旬种植,12月底至翌年2月采收上市。

慈姑是中国特色蔬菜之一。原产中国南,早在唐代以前就始种植。南北朝陶弘景《录》最早记述了慈姑的药用价值、生长习惯及食用。《齐民要术》载有慈姑栽法。宋代《梦梁录》把慈姑列入要物产之一。《本草纲》载:“慈姑,一发生十二子,如慈姑乳诸子,故以

特征习性

态特征

植物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匍匐,末端多少膨大呈球茎沉水、浮水、挺水,沉水叶柄状;浮水披针或卵状,基部深裂,长3-10厘米,宽2-7厘米;挺水,全长6-15厘米,宽4-10厘米,通常与侧裂近等长,稀侧裂稍长于叶柄长短随水深而异,通常细胞间隙大,呈海绵质,基部鞘状。花葶直立,挺出水面,高20-90厘米。花序总状或锥状,分枝少数,细弱,具多轮,每轮2-3,在花序下部有时分枝同生于一轮。单性;外轮花被广卵形,长5-7毫米,花被大于外轮,有时可长达1.2-1.5厘米,白色,基部具紫色斑点;雌花通常 (1-)2-3轮,花梗长1-1.5厘米,较粗壮,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细弱,长2-3厘米,雄蕊多数,花药紫色,长约1.2毫米,宽约0.5毫米,丝长1-1.5毫米,向下渐宽。瘦果斜倒卵形或广倒卵形,长3-4毫米,宽约3毫米,果翅边缘整齐。种子褐色,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微弯。果期7-9月。

药物

性状药材性状本品为卵或长,长3~7厘米,直径3~4厘米,表面淡灰黄色或淡灰棕色,有环状上生易撕裂的鳞片端为狭,基部具切断的纤匐的痕。横切面白色,粉质。微,微苦。以个大、质坚、色灰黄、粉性足者为佳。

生活习性

慈姑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沟渠、水田等水域。[2]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候温和、较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黏土生长、雨易造成折断,球茎生长受阻。一般春夏间栽植。

繁衍传播

栽培技术

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候温和、较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雨易造成析断,球茎生长受阻。

土壤耕作

慈菇喜富有机质的粘壤上,土层约20厘米,耕地时亩施堆肥或人粪尿1000公斤,并配草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为基肥,翻耕耙平,灌浅水后即可种植。春栽株40×40厘米,亩栽4000株,秋夏栽植株35厘米左右,栽植时将种球一个个插入泥中,使顶芽向上,深度以使顶芽刚刚稳入上中为宜,过深发育不良,这浅易受吹摇动,随即培泥填平,保持水深3厘米,缓苗后10天,追肥一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之后,天转凉,植株仍能旺盛生长匍匐球茎始抽生和膨大,吸肥量最大,追施一次重肥,每亩人粪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钾肥有促进糖类成和转化,增强抗病抗倒能力,促进淀粉的积累,对球茎膨大有良好效果。在长江以南,如利用席草茭白田的间套种慈菇,在间作物收获后,要追施人粪尿1000-2000公斤硫酸铵20-25公斤,以利慈菇生长慈菇图册

播种育苗

慈菇球茎繁殖。各地都育苗移栽。利用球茎部位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球茎穿;另一种是整个球茎育苗。

长江流域各省为了提早种植,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球茎顶芽,用窝席圈好,或放入箩筐,上覆湿稻草,干时洒水,晴天置于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10-15天出后,即可播育苗。每亩用顶芽10公斤,可供15亩大田栽插之用。

苗床选择肥沃水田,整地时施厩肥河泥5000公斤,人粪250-500公斤为基肥。带水耕耙1-2次,1-1.3米宽做畦,每畦留33厘米小通道,畦上搭架约1米,上覆塑料薄膜防保温。插密度为6.6-8.5厘米见。入土深度达顶芽第一。插后随即放水,萌生长期间保持3厘米浅水层。有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如遇晚霜,夜间灌深水保苗,第二天放浅水,7-10天后始发,苗夜26-30厘米,具3-4时定植。

华南地区候温暖,生长期长,于2月收获球茎后,随即播种育苗,在15℃温度下,球茎顶芽萌发,40-50天后,具有3-4时,将育成的新株移植于苗床,扩大繁殖。利用匍匐在20℃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顶芽向上生长钻出土面抽出叶片,而基部发成分株,当分株具4-5时又可移植。这样从立秋至秋分,可分期分批取苗,定植大田。

选种育苗

慈姑以球茎顶芽繁殖。一般春夏间栽植,春季温达14℃以上时,球茎顶芽萌发,并自的第3发生须根,萌生长植株幼小时,生长缓慢,需肥较少,水位宜浅,保持3厘米左右为宜,以利提高土温,促进生长和发

由于慈姑的生育期较长,各地都采用育苗移植,以提高复种指数,因各地候条件和作物茬不同,育苗和栽植时期也有差异。长江流域多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挖取球茎育苗,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定植大田,称为早水慈姑,秋季即可采收;也可在早藕、茭白席草等作物收获后,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称为晚水慈姑,在冬、春季采收。

为了促使慈姑早出,育苗前可先进。催法是将留种用的顶芽用芦席或草包围好,上面覆盖湿草,干时洒些温水,保持在15℃以上和一定的湿度,10-15天出后,再进地育苗。如栽植较晚,温已达15℃以上时,可不而直接育苗。清明前、后插秧,以株、各8厘米为宜。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3位入土2厘米,以利生,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以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理密植

慈姑秧苗的定植要据各地的候条件,在谷雨或立夏定植。与其它作物套种的,多在小满前、后定植,定植前要准备好本田,整地要求松软平坦。定植时拔起秧苗,摘除外围叶片,仅留16-20厘米叶柄,以免定植后遇摇动,影响成活。栽植时将部插入土中10厘米左右,随即将部泥土填平。植株因品种而异,一般生长期长、发棵大的株、为40厘米见,亩栽5000-6000株。

慈菇多年生栽培水生蔬菜,适应在肥沃的水田生长,抗病力强。一般在2月初育苗,8月初至9月中旬种植,收获期在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亩产在1.5~2吨左右。大石慈菇卵形白色浅黄色,有光泽,外美观,个头较大,耐贮运,淀粉含量高,有独特味。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慈菇收获期集中在每年春前10天左右,而留好菇种是当年种植好慈菇键。选择状好、大小适中、无畸、无病虫害、笔粗壮的慈菇作菇种,亩用种量4~5公斤。育苗地选在近水边或排水良好水田的一角,四周筑田基,2~3厘米插下,菇向上,保持有10厘米的水面。每亩需育种地约12平米。

假植

4月初(“清明”前后)将菇苗移至附近假植,株50厘米、70厘米,四周筑好田基,保持田面有水。移植后15天喷一次10%兴棉宝1000倍加40%乐果600倍防虫,每亩施复肥10公斤。假植期间进人工除草并摘2次老。在7月下旬(“大”前后)将叶片30厘米以上部分包括叶柄全部割去,以便控制大苗生长,促进分蘖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种植前喷一次20%灭扫利1000倍或12%益扫利1000倍加50%多菌灵800倍,预防病虫为害。

水肥管理

慈姑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层,严防干旱。苗期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栽植后约1个月,可排水搁田,使深扎;高温期间,夜间可灌水降温,植株大量抽生匍匐时,可适当排水搁田,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促使大量抽生匍匐。后期维持浅水,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慈姑生长期,需肥量大。为了不断满足慈姑生长发育对肥的要求,可在生长期间追肥2-3次。[4]

耘耥除草

慈姑栽植1个月至球茎止,需常进耘耥、除草。后期去老,以改善通透光条件。最后1次除草、剥时,可结培土,以保护根系匍匐

大田种植

1.选田:慈菇从种植到收获期,需要充足水分,故应选择排灌便、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围田种植,不宜在有咸水的地种植。

2.施足基肥:种植前一般每亩施绿肥2500公斤或猪牛粪1000公斤作基肥,1周后种植。

3.慈菇苗的采集:慈菇标准苗要求粗壮,保留3,苗高约25厘米,把叶片超出部分(包括叶柄)割掉,同时要摘除老、老

第一批菇苗,菇农称为“菜”,在8月上中旬(“立秋”前后)采集,由于种植时间较早,苗大、粗壮、生长快,这批苗占总苗量的80%左右。采第一批苗后追肥一次;15天后可以采第二批苗,菇农称为“洗地”,这批苗约占总苗量20%左右,“洗地”苗只能在9月上旬即“白”前种完。如果用种量大,苗供应不足时,可以从“菜”中采第一次分蘖苗种植,这些苗菇农称之为“新兜”,“新兜”苗一般在9月20日前种植。

4.种植:一般安排在8月8日至9月20日种植,株21厘米、50厘米,亩植6500株左右。田面要求平整,有浅水,挖好排灌坑。种植时要求浅插,有利于苗早生快发。每隔一假植2~3株作备用苗,以便及时补缺,保全苗。

田间管理

1.扶苗补苗:种后常因雨、水深、泥土松浮等原因,以致种下的苗容易倾倒或偏斜,故种后第二天起连续三四天进扶苗。对生长差和被病虫为害致死的苗要拔除,并及时补苗。

2.剥:一般在种后15~20天,当植株生长到7时,结中耕除草,除去株间的蘖苗,然后剥去植株3(连叶柄)埋入土中,只留4。以后每15天左右剥除蘖一次,直至10月下旬止,共剥除蘖5~6次。

3.头(头)促结菇:完成剥工作后,将慈菇头部用双手下0.7厘米左右,菇农叫“头”,作用是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多结菇。

慈菇从种后到“小雪”前后为生长期,植株粗壮才能获得菇个大、产量高,应多施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原则上每剥一次施肥一次,亩施高氮复肥25公斤。“小雪”后随着天转凉进入结菇期,要重施一次优质肥料,亩施进肥30公斤。肥料要在水干后施用,以免造成肥害。

采收留种

:在耘田时,结,将枯黄的脚踩入泥中;同时进,在球茎膨大期间,每株仅留7-8,将外和老剥去,改善间通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待新抽出2-3时,还要向培土,以利球茎生长。慈姑在生长前期结耘田除草进,即捺除植株外围的黄,只留当中绿5-8,慈姑一般从小始捺,每隔20天捺1次,共捺3-4次,直到白为止。白以后,慈姑大量抽生匍匐,进入结球阶段,这时应保护绿面积和地下根系,以加强养分的制造和吸收。[4]

采收:采收时间因地区不同而异。山东一带自秋季初霜后(枯黄时)到第2年球茎前,即11月至翌年3月,可随时采收,在霜降到大雪期间采收较多,在地上部刚枯黄时采收产量较低,一般延迟采收产量高。这是因为刚枯黄时,短缩中的养分仍可继续向球茎输送,使球茎继续膨大,从而增加产量。所以,在10月底到11月初排去田水,并割去慈姑,留茬15厘米左右。割后每隔2m沟,沟深30厘米左右,畦面晒干并整细,套种越冬青菜,既可增加慈姑产量,又可在1-2月蔬菜淡季供应上市,提高济效益。

病虫害防治

黑粉病又疱疱病,是慈姑的要病害,分布较广,一般发病率20%-40%,重病田病株率在60%以上,严重影响慈姑产量和品质,常造成10%-20%减产,重病田可减产50%以上。

该病常在6月以后高温多湿的天发生,症状有3种类型。一是叶片上出现淡绿小斑点,以后逐渐变为黄绿色痘状突起斑疱,所以又叫“疱疱病”。病部常有白色浆液流出,最后病疱枯黄破裂,有许多黑色粉粒出,有时疱状突起全部落为孔状。二是上着生黄褐色肿斑,后干缩破裂落呈破网状的孔洞。三是面出现褐绿或橙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表皮下生许多黑色小点,初为黄白色,后表皮破裂黑色孢子堆。叶柄病斑初为褪绿小点,后发展成绿色状突起,上生纵沟;后期呈黄色状突起,表皮破裂后可见许多黑色粉粒。症状不明显。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叶柄都有无数的斑疱。

该病病原属担子菌慈姑虚球黑粉真菌。病菌以孢子在慈姑种球或随病残体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天转暖(温在22℃以上)后,通过流、雨水或灌水传播,侵入植株危害,1周左右产生孢子团,进再侵染。6-7月温26-28℃时达发病高峰,8月以后温过高、干旱,田间病害停止发展。生长期高温多雨、多,病害发生严重。田间植株生长嫩绿、偏施氮肥、密度过大,病害发生早而重,连作地块发病重。品种间对病害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

慈姑发生黑粉病后,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以选用80%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或12.5%粉唑醇乳油2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800倍液,或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500倍液,或42%戊唑醇悬浮8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8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500倍液喷雾,10-15天一次,连续防治2-4次。

虫害要有如下几种:

要是防治慈姑钻虫。成虫产卵于叶片叶柄,孵化幼虫后,即钻入叶柄蛀食使被害折断凋萎。防治法:在种植前清除慈姑残茬,消灭越冬幼虫。在幼虫孵化初期,及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治。

1.蚜虫,属同翅蚜科,种后到收成都有发生,繁殖快,要及时防治,可用40%乐果600倍或5%蚜敌畏2000倍喷杀;

2.蛀虫,菇农称为“钻虫”、“烂虫”、“惯侠虫”,属鳞翅细卷蛾科,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要为害叶柄,其中8~10月种群数量最多、为害最严重,至整株枯死,防治上可用40%乐果1000倍加18%杀虫双600倍,或用10%兴棉宝1000倍、克蛾宝2000倍喷杀;

3.剃虫,属鳞翅夜蛾科,仅于个年份发生,多数发生于慈菇生长中后期,以咬食肉为害叶片,可在早晨或傍晚用90%敌百虫5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喷杀。

慈姑钻虫是慈姑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属鳞翅细卷蛾科害虫,要以幼虫钻蛀叶柄群集取食危害,常将蛀食空,并产生大量粪便。受害叶柄表面出现黄斑,并有很多蛀孔与羽化孔,危害后期叶柄从中上部折断,叶片枯萎。

慈姑钻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慈姑残茬叶柄中越冬,次年5-6月化蛹、羽化、产卵。第一代、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分为7月中旬和8月中旬,第三代危害最重,幼虫发生期为9-10月。成虫昼伏夜出,羽化后3-4天产卵,卵产在慈姑柄和叶片上,以叶柄中下部为。初孵幼虫沿叶柄下爬至离水面1-3厘米处,一般在3小时群集蛀入,并随着向上蛀食,2龄后可转株危害。

防治慈姑钻虫,施药适期为卵孵高峰期,可以用48%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10%虫螨腈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交替用药,每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2次。幼虫钻入叶柄蛀食时,及时摘除受害叶柄,或将有虫叶柄一起踩入泥中沤杀。慈姑收获后要及时清除残株,消灭越冬幼虫。

种类介绍

慈菇要的品种有广东白肉慈菇、沙菇。浙江海盐沈荡慈菇。江苏宝应刮老乌和苏州黄。广西梧州慈菇

1)刮老乌(又叫紫

球茎,高4-5厘米横径4-5.5厘米,单球重20-30克。生育期180天,顶芽粗壮向一边弯,皮青色带紫,肉白色,质较粗,亩产750-1000公斤。

2)苏州黄(又叫白衣)

球茎卵形、高5-5.5厘米,横径3.5-4厘米,单球重15-25克,皮肉黄色,味似,质软,品质好,亩产 750公斤。

3)沈荡慈菇

球茎,高5.5厘米,横径4厘米,单球重33.6克。皮肉均黄白色鳞片褐色,含淀粉多,品质好,无苦味,质嫩软。

4)白肉慈菇

球茎,高3厘米,横径5厘米,较密,皮肉色白,质坚实,单球重50-75克,品质优,高产亩产1000-1300公斤,耐贮运,生长期110-120天,抗逆控强。

5)沙菇

球茎,高5厘米、横径4厘米、单球重50克,皮、肉皆黄白色,含淀粉多,无苦味,品质优,产量高。亩产1000-1200公斤。肉质较疏,不耐贮运。生长期110-120天。

主要价值

慈菇是连城的要特产之一,其产区分布在莲峰镇的李彭、城西、赤岭和松洋等村,亩产可达千斤左右,高的可达1500斤,每年都有几十万斤上市。 慈菇果实为黄白色青白球茎,外呈长,上有肥大的顶芽表皮有环状,类似闽南的水仙种。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蛋白酶等多种养成份。慈菇猪肉(或猪大肠)、大蒜、油炸豆腐等搭配,可加工成慈菇红烧肉、和尚戴帽、慈菇瘦肉等香美味佳肴,是宴席上的连城菜之一。此外,还可制成慈菇粉,具有较高的济价值。 慈菇不仅可作蔬菜,而且还有药用功能,鲜慈菇切碎,加上适量的冰糖豆油临睡前服用可治疗结核起的咳。另外,将慈菇捣烂与生姜汁调匀,涂于皮肤肿痛处,有消炎、退肿、止痛之效。

养分析:慈姑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作用,常用来防治肿中医认为,慈姑解百毒,能解毒消肿,利尿,用来治疗各种肿毒、毒蛇咬伤。慈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强作用,同时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热、止咳的作用。

观赏价值

慈菇叶形奇特,适应能力较强,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

食用价值

慈菇慈菇球茎味甘、涩、性微温,入;可敛,止咳,止,实肠;痰核瘰疬、肿块疮疖、肺热咳嗽、喘促憋、心悸心慌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清热止,解毒消肿,结。用于咯血吐血难产,产后胞衣不下,崩漏带下,尿路结石,小儿丹毒;外用治疮毒毒蛇咬伤

防癌抗癌: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可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水平,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的癌细胞的增殖。有抗癌肿、解毒消作用,常用来防治肿

解毒利尿中医认为,慈菇解百毒,能解毒消肿、利尿,用来治疗各种肿毒,毒蛇咬伤

强身润身:慈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强作用,同时慈菇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热、止咳作用。

菜谱

慈菇牛肉慈菇焖猪排、焦慈菇等。

【食用注意】食物相宜相克

相宜生姜:鲜慈菇捣烂,加入生姜

慈菇牛肉

汁搅匀,患处,一日换两次,治皮肤红肿热痛肿毒。

蜂蜜慈菇蜂蜜熟服食,具有止咳、清除热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干咳痒、咯血者食之。

猪排慈菇、猪排食用,具有强利尿作用,适宜于心慌心悸功能不全水肿等病症。

不宜多食,多食则发肠风漏、崩中滞下,使人干呕,损牙齿,失色,皮肉干等;孕妇慎食。

红霉素与含钙、磷、镁量多的食物相克,因此服用红霉素时,不宜同时食用慈菇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孕妇,便秘者不宜多吃。

适宜咳嗽中带贫血养不良性水肿、脚病、神经炎患者多食。

药用价值

作用:性味和功用苦甘,微无毒通淋。用于产后闷,胎衣不下,淋病咳嗽。常用量适量,食;外用捣烂患处。

性味归经

甘、苦,凉。

功能

清热止,解毒消肿,结。用于咯血吐血难产,产后胞衣不下,崩漏带下,尿路结石,小儿丹毒;外用治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患处。

分布范围

慈姑原产中国。亚洲、欧洲、非洲的温带和热带均有分布。欧洲多用于观赏。中国、日本印度和朝鲜用于蔬菜。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太湖沿岸及珠江三角洲为产区,北有少量栽培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慈姑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1 千卡
蛋白质4.2 g
脂肪0.3 g
水分76 g
碳水化17.8 g
18 mg
43 mg
140 mg
610 mg
11 mg
2.2 mg
维生素B1(硫胺素)0.13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3 mg
烟酸烟酰胺1.2 mg
维生素C(抗坏酸)1 m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抽筋草

下一篇 慈竹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