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椿白皮

椿白皮Cortex toonaeSinensis又香椿皮,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皮的皮部微,苦涩,凉。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含川糠素、甾醇、鞣质等化成份。即可外用,也可服。具有除热,燥湿,涩肠,止,杀虫的作用。【椿白皮的功效介绍】: 椿白皮 (《食疗本草》) 【异香椿皮(《》),春颠皮(《分类草药性》)。 【考】椿,《新修本草》始著录,谓:“椿、樗(臭椿)......
目录

基本简介

椿白皮的功效介绍】: 椿白皮 (《食疗本草》)  【异香椿皮(《》),春颠皮(《分类草药性》)。  【考】椿,《新修本草》始著录,谓:“椿、樗(臭椿)二树,相似,樗木疏,椿木实。”《纲》载:“椿、樗、栲,乃一木三种也。椿木皮细实而赤嫩,香甘可茹;樗木皮粗虚而白,其臭恶,歉年人或采食;栲木即樗之生山中者,木亦虚大,梓人亦或用之,然爪之如腐朽,故古人似为不材之木,不似椿木坚实可入栋梁也。”《植物实图考》谓:“椿,即香椿甘可茹,木理红实,俗红椿。”综上记述,古代所谓的椿,即指现楝科植物香椿。  【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皮的皮部。  【化成分】树皮,含川糠素、甾醇、鞣质。  【性味】苦涩,凉。  ①《唐本草》:味苦,有毒。  ②《本草疏》:苦,微。  ③《本逢原》:甘,平,无毒。  ④《医林纂要》:苦甘涩,。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足阳明分。  外用:水洗或膏涂。  【用法与用量】服:汤,2~4钱;或入。  【宜忌】《本草疏》:胃虚者不可用,崩带属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故也。凡带下积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6米。树皮褐色,成状剥落;小幼时具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厘米,有特殊气味;具小10~22,对生或近对生,具短柄;长至披针状长,长8~15厘米,基部偏斜,或阔楔形,先端尖,全缘或有稀疏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色淡,叶脉间有长束毛;叶柄红色,基部肥大。花序生;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状;退化雄蕊5,与5枚发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盘远较子房为短。蒴果或卵,长2.5厘米,裂为5瓣。种子有翅。期5~6月。果期9月。

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皮的皮部。干皮为块状或长卷, 厚薄不一。 外表面为红棕色, 表面有毛须。质轻松, 断面纤维性。 微, 味淡。干树皮呈长状。外表面红棕色裂状, 有顺纹及裂隙, 表面黄棕色 , 有细 皱纹。质坚硬 , 断面显著纤维性。稍有香 , 味淡。

分布情况

中国各地均有栽植。

主要价值

树皮香椿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物,分鉴定为:桦木酸甲酯(1)、β-谷甾醇(2)、没食子酸乙酯(3)、(9S,10E,16R)-9,16-dihydroxyoctadec-10-ene-12,14-diyn-1-yl acetate(4)、(2E,6E,10E)-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2,6,10-triene-1,14,15-triol(5)、gedunin(6)、protoxylocarpin D(7)、holstinone B(8)、7-deacetoxy-7α-hydroxygedunin(9)。川糠素、甾醇、鞣质。含川 谏素 、 街醇 、 裸 质。 苦涩, 凉。 除热, 燥湿, 涩肠, 止, 杀虫.

采收

全年均可采,干皮可从树上剥下,鲜用或晒干;皮须先将树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木质部分离,再剥取,并宜仰面晒干,以免发霉发黑,亦可鲜用。

鉴别

性状鉴本品呈半卷筒状或状,厚0.2-0.6cm。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纹及裂隙,有的可见细小皮孔表面棕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呈层状。有香,味淡。

显微鉴树皮横切面:木栓层细胞10余列,呈红棕色。皮层较薄,由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有成束的纤维纤维壁增厚呈层纹状,微木化。皮部较宽,韧皮纤维数个成束,断续排列成环状,壁略呈层纹状增厚,木化;射线宽2-5列细胞。皮层皮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晶、簇晶。

粉末特征红棕色。①纤维甚多,直径10-40μm,壁厚,有的呈波浪,木化;孔沟明显,层纹有的明显,有的与草酸钙晶、簇晶成晶纤维。②草酸钙晶,直径5-35μm。③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5-37μm,存在于薄壁细胞在。有的薄壁细胞含点状红棕色物质。

功用主治

除热,燥湿,涩肠,止,杀虫。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遣白浊疳积,蛔虫,疮痹。  ①《雷公炮炙论》:利溺涩。  ②《唐本草》:甘匿。  ③孟诜:女子崩及产后不止,月信来多,亦止赤带下;疗小儿痢。  ④《医林纂要》:泄逆,湿,去湿热。治泄泻久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  ⑤《分类草药性》:治下吐血;发表,攻小儿痘疹。  ⑥《中国药植图鉴》:治痔疮,跌打损伤,接,消伤肿痛。  ⑦《四川常用草药》:能发表,透麻疹椿皮对福氏、宋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选方简介

①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撮痛,诸药不效:诃子五钱(去核梢),椿白皮一两,丁香三十个。上为细末,面糊梧桐子大。每服五十,陈米饭汤入少许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论》诃黎勒)  ②治湿气下痢,大便血白带,去陈积之疾:椿皮四两,滑石二两。上为末,粥桐子大,空白汤下一百。(《法》)  ③治小儿痢,渴瘦:椿木(干,末之)、粟米(春粉),以蜜和作,服五至七、十,以瘥为度。 (《广济》)  ④治脏毒,赤白痢香椿(净洗刷,剥取皮,日干)为末,饮下-钱。(《》)  ⑤治淋浊,白带:椿白皮二两。酌加水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块: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锅水,去渣成膏,摊布上,先以姜擦去皮垢腻,以热药,贴块上,其初微痛,半日后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许,贴后,周围破烂出水。(《岭南采药录》)  ⑦治溃疡:椿木皮烧存性金银藤八钱。水服。(广西《草药新医疗法处集》)  ⑧治十二指肠溃疡香椿皮六钱。水服。(徐州市《单方新医疗法选编》)

名家论述

①朱震亨:椿白皮,性凉而能涩。凡湿热为病,泻痢、浊带、滑、梦遗诸,无不用之。有湿及去之功,治泄泻有除湿实肠之力,但痢疾未尽者,不可遽用。宜入,亦可服,不见有害。予每用研糊,看病作汤使,固肠也。  ②《纲》:椿皮色亦而香,樗皮色白而臭,多服微利人。盖椿皮分而性涩,樗皮入分而性利,不可不辨。其治之功虽同,而涩利之效则异,正如茯苓、芍药,赤白颇殊也。凡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椿皮分受病有郁者,宜用樗皮,此得之微也。  ③《本草疏》:椿,《本》味苦,有毒。甄权言微热,震亨言凉而。然考其用,必是微之药。  《本甘匿及洗疥疮;藏器去鼻疳虫疥匿者,因肠湿热,故现是,苦凉而,所以外治皆得也。藏器又杀蛔虫蛊毒及赤白久痢;《日华子》治肠风;萧炳云,得地榆痢;孟诜云,止女子崩及产后不止,赤带,皆取其苦能燥湿能除热,涩能收敛之功。  ④《本草汇言》:香椿,杀蛔虫、解蛊毒、止痢之药也。陈氏云,此药甘香,温涩而,甘香能骤发新(谓发疮疥、痍及疝气、脚之类),涩能收敛陈(谓除蛔虫、蛊毒痢、噎、奔豚之类)。故孟氏妇人崩或产后不止,并平常月信采多及赤白带下,取椿汁服即止,则其性之止涩可知矣。  ⑤《本草求原》:椿平,色赤而香,樗,色白而臭,二者皆苦能燥湿泻热,涩能收阴实肠,治湿热为病,泻利、浊带、滑梦遗、便数诸燥痰湿,去虫。但椿涩胜,久痢伤者宜之;樗苦胜,暴痢气滞者宜之。治带浊,下痢痢,都是用椿皮者多,而樗皮少用。其功专在于以达阳,涩以收阴,使阳不陷于阴中,而诸自除。凡患湿热,必病于,正不以入区分也。故肠风,有用臭椿皮苍术壳治者,此可见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椿皮

下一篇 椿树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