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臭牡丹根

牡丹,又臭枫,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的草药。可用于治压,腹胀湿痛,头昏,嘘咳等,也可用于解毒消肿和治疗脚。【异】臭枫(《植物实图考》)。【来源】为植物牡丹植物态详牡丹条。【采集】9~10月间采收,晒干。【性味】辛苦,温。①《分类草药性》:味淡苦。②《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小毒。③《陕西草药》:苦辛,平。【功用治】行气健脾,祛,消肿解毒。治崩......
目录

版本一

简介

【异】臭枫(《植物实图考》)。

【来源】为植物牡丹植物态详牡丹条。

【采集】9~10月间采收,晒干。

性味】辛苦,温。

①《分类草药性》:味淡苦。

②《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小毒

③《陕西草药》:苦辛,平。

功能

臭牡丹根【功用治】行气健脾,祛,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头晕,虚咳,压,湿痛,脚荨麻疹,痔疮

①《植物实图考》:洗脚肿。乌鸡同食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

②《草木便》:渭热,补健脾。治虚痨骨蒸肿,黄疸,脚弱。

③《分类草药性》:健脾。治白浊咳嗽乌骨鸡服,大补中气

④《天宝本草》:补两虚。治头晕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治虚弱,浮肿。消臌涨,治腹痛。又可通,治妇女崩。

⑥《四川中药志》:治脚,虚咳。

⑦《陕西草药》:行气,祛,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眩,压,湿疼痛,疝气肛,痔疮痢疾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服:汤,3~6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水熏洗。

【选】①治头昏痛:牡丹五钱至一两。水,打入鸡蛋二个(整),去渣,食蛋及汤。

②治大便下牡丹五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汤服。

③治湿关节痛:牡丹一两至一两五钱。水各半,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二两汤服。

④治瘰疬,跌打损伤:牡丹四两,烧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可服)。每日饮一至二两。

(①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漆疮牡丹五钱至一两,水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荨麻疹:鲜牡丹二两。汁加鸡蛋三只,食,连服数

臭牡丹根版本二

简介

臭牡丹根【出处】出自《植物实图考》

【拼音】Chòu Mǔ Dān Gēn

【英文】Root of Rose Glorybower

】臭枫

【来源】药材基源:为子叶植物马鞭草植物牡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晒干。

生理生活特征

【原态】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叶柄花序轴密被黄褐色或紫色落性的柔毛。小皮孔显着单叶对生;叶柄长4-17cm;叶片纸质,宽卵形或狼,长8-20cm ,宽5-15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或细锯齿面疏生短柔毛和腺点或无毛,基部腋有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生,密集,有披针或卵状披针对性苞片,长约3mm,早落或时不落;苞片披针,长约1.8cm;花萼钟状,宿存,长2-6mm,有短柔毛及少数肋状腺体,萼齿5深裂,三角或狭三角,长1-3mm;花冠红色红色紫红色,花冠管长2-3cm,先端5深裂,裂卵形,长5-8mm;雄蕊4,与花柱均伸于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径0.6-1.2cm,成熟时蓝紫色。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北、西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药理和药性

【药理作用】1.抗肿作用 牡丹乙醇提取物B部分腔或皮下注射100g/(kg·d),连续6-8d,能延缓小(S180)和小鼠肝癌(H22)肿生长,有一寂静的抗肿作用;并能干扰3H-TdR掺入S180的荷鼠肝组织DNA的生成。但对艾氏腹水癌(EAC)和Lewis 肺癌无明显影响,牡丹提取物C部分对H22肿也有抑制作用。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皮下注射牡丹乙醇提取物10g/kg、100g/kg,连续7d,对小胙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抑制作,并能抑制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溶血素抗体的产生。

性味】辛苦;温

归经

【功能治】行气健脾;祛湿;解毒消肿;降压。食滞腹胀头昏;嘘咳;外痢肛;肠;淋浊带下;湿痛;脚肿毒;漆疮压病

【用法用量】服:15-30g;或浸洒。外用:适量,水熏洗。

【附】①治头昏痛:牡丹五钱至一两。水,打入鸡蛋二个(整),去渣,食蛋及汤。②治大便下牡丹五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汤服。③治湿关节痛:牡丹一两至一两五钱。水各半,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二两汤服。④治瘰疬,跌打损伤:牡丹四两,烧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司'服)。每日钦一至二两。(①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漆疮牡丹五钱至一两,水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⑥治荨麻疹:鲜牡丹二两。汁加鸡蛋三只,食,连服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1.《植物实图考》:洗脚肿。乌鸡同食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

2.《草木便》:清热,补健脾。治虚密骨蒸肿,黄疸,脚弱。

3.《分类草药性》:健脾。治白浊咳嗽乌骨鸡服,大补中气

4.《天宝本草》:补两虚。治头晕

5.《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治虚弱,浮肿,消服胀,治腹痛。又可通,治妇女崩。

6.《四川中药志》:治脚,虚咳。

7.《陕西草药》:行气,祛,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眩,压,湿疼痛,疝气肛,痔疮痢疾疮毒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

臭牡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臭矢菜

下一篇 臭牡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