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臭节草

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 Reichb. ex Meissn.)生境: 草丛, 灌丛中, 林缘, 林中, 路边, 路边草丛中, 山谷, 山谷林下, 山坡, 山坡草丛中, 山坡草甸, 山坡常绿阔林缘 , 山坡灌木林缘, 山坡阔林中, 山坡路边, 山坡路边灌丛, 湿地, 石地, 石灰山灌丛, 溪边。常绿草本,分枝甚多,灰绿色,稀紫红色,嫩......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草本,分枝甚多,灰绿色,稀紫红色,嫩部大而空,小多。薄纸质,小裂卵形菱形,长1-2.5厘米,宽0.5-2厘米,灰绿色,老常变褐红色花序甚多,纤细,基部有小萼片长约1毫米;花瓣白色,有时桃红色,长或倒卵状长,长6-9毫米,有透明油点;8枚雄蕊长短相间,白色花药褐色;子房绿色,基部有细柄。分果瓣长约5毫米,子房柄在结果时长4-8毫米,每分果瓣有种子4粒,稀3或5粒;种子,长约1毫米,褐黑色,表面有细状凸休。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臭节草常生于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见于四川云南西藏的多生于海拔1500-2800米山地草丛中或疏林下,土山或石山地均有。

分布范围

臭节草产长江以南各地,南至广东北部,东南至台湾,西南至西藏东南部。见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一带的常生于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见于四川云南西藏的多生于海拔1500-2800米山地草丛中或疏林下,土山或石山地均有。缅甸金、不丹尼泊尔印度等也有。

产长江以南各地,南至广东北部,东南至台湾,西南至西藏东南部。见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一带。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土黄色,味苦。全草作草药,味辛,苦。性温或《参加石椒草》。清热、瘀、凉血、舒筋、消炎。治风寒感冒、咽喉炎、腮腺炎、气管炎、皮下瘀血等。又作驱虫药。

】白虎草、松草、臭草岩椒草

【来源】芸香科松草属植物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 Meiss.的全草。夏秋采集,阴干。

性味归经】辛、苦,温。

【功能治】解表疟,瘀,解毒。用于疟疾,感冒发热气管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疮疡

【用法用量】 3~5钱,水服或服。外用适量,捣烂患处。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植物医药

【佤药】猫脚迹,白虎草:全草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气管炎,疟疾湿跌打《中佤药》。

【僳僳药】莫打就:全草用于疟疾发热气管炎,咽喉肿痛《怒江药》。

【傣药】旧哈(西傣):全株用于疟疾,感冒发热,支所气管炎,跌打损伤,腹痛疮疡外伤《版纳傣药》。旧哈:用于清热解毒瘀,消肿《傣医药》。旧哈(西傣):全株用于疟疾,感冒发热气管炎,跌打损伤,腹痛疮疡外伤反(德傣0:全株用于疳积,夜喘《滇药录》。

【拉祜药】石椒草,铜脚一枝蒿,齐头蒿,白虎草,鸟紫:全草治疗婴儿腹泻,便带绿色,感冒发烧,头痛溃疡消化不良腹胀疟疾肺炎气管炎,咽喉炎,腺炎,湿跌打,胸痛,冷胃气疼痛,疮毒腮腺炎,痢疾栓性管炎《拉祜药》。乌姐:全草治疗感冒发烧,头痛腹胀疳积咽喉炎,扁体炎,疟疾消化不良《滇药录》。

白药】白虎草:全草治疟疾,感冒发热气管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疮疡《大理资志》。

【哈尼药】白虎草:全草用于风寒感冒,咽喉炎,气管炎,疟疾《哈尼药》。

【彝药】俄巴则玛,木热略乌,补此:或全草治感冒发烧,腹胀,跌打,疮疡溃脓《彝植药续》

【苗药】野元荽,元荽:全株治跌打肿痛,外伤疮毒疟疾风寒眼痛《蓝山考》。

全草:酸、苦,温。瘀,止痛,疟,杀虫。用于疟疾,感冒,咳嗽,跌打损伤,外伤疮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臭节草根

下一篇 臭矢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