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茉莉
形态特征
植物体被毛较密,伞房状聚伞花序较密集,花较多,苞片较多,花单瓣,较大,花萼长1.3-2.5厘米,萼裂片披针形,长1-1.6厘米,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花冠管长2-3厘米,裂片椭圆形,长约1厘米。核果近球形,径8-10毫米,成熟时蓝黑色。宿萼增大包果。花果期5-11月。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医药用品
臭茉莉,又名:臭矢茉莉(《岭南采药录》),蜻蜓叶、老虎草、小将军、大髻婆、过墙风、冬地梅。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杀虫止痒。治痹症,脚气水肿,白带,痔疮,脱肛,痒疹,疥疮,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坐浴或熏洗。
【资源分布】分布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解释:全草含黄酮甙、酚类、皂甙、鞣质。 根的石油醚及氯仿提取部分含蜂花烷(tri-acontane)、α-香树脂素(α-amyrin)、赪桐甾醇(clerosterol)、(24S)-乙基胆甾-5,22,25-三烯-3β-醇[(24S)-ethylcholesta-5,22,25-triene-3β-ol]、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
相关选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瘫痪,脚气水肿:臭茉莉干根一至二两。煎水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风湿骨瘤,脚气水肿,白带,高血压,支气管炎:臭茉莉根。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理脚气,治脚痛:臭茉莉根炖鸡食。服二、三次。(《岭南采药录》)
④治痔疮,脱肛:臭茉莉干根适量。煎水坐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皮肤瘙痒,疥疮疤疹:臭茉莉鲜叶适量。煎水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⑥治慢性骨髓炎:冬地梅根一两,艾头五钱。煎汤炖瘦肉服,每日一剂。另用大蓟根二份,生姜一份,捣烂外敷局部,早晚各一次。症状缓解后用小号紫珠根一两,金银花头五钱。 煎汤炖瘦肉服,连服二至三剂以巩固疗效。(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冬艾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