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臭菘种子

臭菘,宿草本。粗壮,直径达7cm。叶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长20-40cm,宽15-35cm,先端渐狭或钝。夏季采收,晒干。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部席卷,中部肿胀,半扩张成卵状球,先端渐尖,下弯成状暗青紫色,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长10-16cm,直径4-5.5cm;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青紫色,直径2.5-3cm,有长0......
目录

形态特征

臭菘种子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部席卷,中部肿胀,半扩张成卵状球,先端渐尖,下弯成状暗青紫色,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长10-16cm,直径4-5.5cm;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青紫色,直径2.5-3cm,有长0.5-1cm的梗;有臭味,两性;花被4,向上渐扩大,拱状;雄蕊4;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1室,胚珠几从室下垂。期5-6月。

生长环境

药材原形态——臭菘生长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主要价值

臭菘种子具有镇咳;祛;平喘的功效,气管炎咳喘。服:汤,9-15g。《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臭蒿

下一篇 臭菘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