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草原老鹳草

草原老鹳草,又叫红草,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草原老鹳草的全草。要治于涩肠止痢,治菌痢。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异】红草(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红草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观察》)。 【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草原老鹳草的全草。草原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短而直立,生有一簇肥厚肉质粗粮,长6~10厘米。直立,略有白柔毛,向上分枝上有展的密腺毛讨生,,直径2.5......
目录

基本内容

【异】红草(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红草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观察》)。

【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草原老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草原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短而直立,生有一簇肥厚肉质粗粮,长6~10厘米。直立,略有白柔毛,向上分枝上有展的密腺毛讨生,,直径2.5~6厘米,7深裂,裂倒卵状楔形,上部深羽裂或羽状缺裂,上面略有短伏毛,下面叶脉上有疏柔毛;基生和下部有长柄,3~4倍于叶片聚伞花序生,柄长2~5(~10)厘米,生2花柄长1~3厘米,有白色展的密腺毛萼片有同样的腺毛花瓣蓝紫色,长过萼片1.5倍。蒴果长约8厘米。生于草原、林缘。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含鞣质,其中能被乳清蛋白沉淀的鞣质为11.9%,多酚21%。上述成分中有没食子酸、左旋表儿茶、右旋儿茶、诃黎勒酸、6-没食子葡萄糖、并没食子酸和3,6-二没食子葡萄糖等。含鞣质19~34%,含12~20%。

药材鉴定

性状鉴

本品呈状及不规则较多,长1~2.5cm,宽0.5~1cm,厚0.3~0.4cm,上端具棕色的残

,下端具一至数个段,长1~6cm,直径0.3~0.7cm,外皮棕色黑褐色或棕褐色,易分离剥,光滑,有的表面具凸起的支痕。质脆,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黄棕色褐色。中央有明显的2个扇形白点或数个白点,状的两侧具2断续的白点或白条;不规则者可见不规则的白点或白条。特异,味涩、微苦。以粗壮、棕色至棕褐色特异、味涩着为佳。

显微鉴

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至十数列切向延长的木细胞组成。皮层较宽广,由类或类长薄壁细胞组成,有的细胞可见壁孔,有的细胞中含黄棕色物质。维管束外韧型,皮部稍狭窄,筛管在。成层为连续的环。初生木质部为2~4原型,次生木质部有相对的两束特发达,成对扇状,木质部导管群、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纤维皆木化。中央无小。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在于皮层皮部木质部的薄壁细胞中,直径50~65~145μm。

粉末鉴

浅黄褐色。淀粉粒甚多,单粒长、卵、棒状、,直径9~17μm,棒状者长20~26μm,直径9~12μm,脐点有的明显,点状,多偏向一端,层纹有的隐约可见,复粒由二至多粒组成。木栓细胞多见,黄棕色。草酸钙簇晶在、直径52~65~145μm。导管,多为重缘孔纹、螺纹、网纹,直径25~48μm。薄壁细胞类或类长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鲜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粘质沙雷氏菌等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对真菌无效。本种提出的生物碱、蒽甙和黄酮甙等各部分用纸法作抑菌试验,只有黄酮甙部分对痢疾杆茵有抑制作用。除去鞣质的草原老鹳草干粉,配成20%水溶液对被试的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草原老鹳草黄酮甙浓度为50mg/ml时对各型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对下株菌痢患者分离的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菌痢用红草1两,甘草3钱,加水200毫升,至80~100毫升,每日3次分服。儿童半量。亦可加工成糖衣服用。7天为一疗程。临床以治疗187例,痊愈(症状消失,每日大便在2次以下、外观正常,大便镜检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不超过3个或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92例(67.2%),好转33例(24%),无效12例(8.8%)。用观察30例,痊愈27例,无效3例。本组病例发热平均于2.8天消失,腹痛里急后重、左下压痛分于2.8天、2.4天、3天消失,大便性状、次数、镜检红白细胞分于4天、2.5天、3.6天恢复正常,细菌培养24例阳性患者,一疗程后复查,20例转阴。治后对12例进1~3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细菌复查,10例阴性,2例带菌。

副作用

仅1例服药后有恶心、上部不适,于1天消失。

此外,曾用红,治疗痢疾带菌者34例,于1~3疗程后大便培养均转阴;此后又对其中29例进细菌复查,结果有4例阳性,用痢特灵(1例)和红草治疗1~2疗程后转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草地早熟禾

下一篇 草乌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