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草地黄芩

地黄芩,:川黄芩,来源于植物黄岑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是一种中药用途广泛。以不同产地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3和0.04 g.mL-1)核(Juglans regia L.)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
目录

化感效应

以不同产地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3和0.04 g.mL-1)核(Juglans regia L.)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005,0.01,0.02 g.mL-1)的浸提液对不图片同产地黄种子萌发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对受体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消失,甚至表现为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水浸液对黄芩种子的幼苗长、苗高、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最佳作用浓度为0.02g.mL-1。水浸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地黄

  

简介

】川黄芩

  【来源】黄芩植物地黄芩Scutellaria hypericifolia Levl.,以入药。9~10月挖,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

  【功能治】清热止咳,利湿解毒。用于风热咳嗽湿热黄疸,高热头痛目赤肿痛,泻痢腹痛,尿路感染,胎动不安疔疮图片

  【用法用量】 2~3钱。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不是一种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

植物态】 多年生草本。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12~18对;小叶片广,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状倒卵形翼瓣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卵,无毛。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蒙古、山西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性状】 ,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化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astragalosideⅠ、Ⅴ、Ⅲ)。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治】 补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肛、自汗水肿、子官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久不愈黄芩

【来源】为植物黄芩

植物形态

黄芩,又:空草、黄金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锥状,外皮褐色,高25~60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对生,卵状披针披针或线状披针,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全缘,具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点,光滑或仅在中肋有短毛;无柄或有短柄。总状花序脓生,偏向一;萼钟,被白色长柔毛,先端5裂;花冠,上比下长,筒状,上部膨大,基部甚细,紫色,长2~2.5厘米,表面被图片白色短柔毛;雄蕊4,2强;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坚果4,近黑色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草原、高砾质的山坡。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蒙古等地。 本植物果实(黄芩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下列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

①粘毛黄芩,又:黄黄芩态与黄芩相似,唯植株较矮,高仅10~27厘米。淡黄色,花萼密被腺毛及柔毛。坚果被长柔毛。生砂砾地、荒地或草坡。分布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②滇黄芩,又:西南黄芩植株矮小,高10~25厘米。直立,每节间密被两纵列白色柔毛及腺毛叶片或广披针,长达3.5厘米,宽约1.2厘米,全缘或稍具疏齿,两面疏被微柔毛;无柄。总状花序生;花冠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及腺毛坚果,棕褐色,被柔毛。生于山区林边或疏林间。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③甘肃黄芩态与滇黄芩相近,但较宽,呈卵状三角叶缘有不等的锯齿叶柄显著。多生于石山地向阳草坡上。分布甘肃、陕西山西

黄芩植株较小,高约35厘米。较薄,上面无毛或生短毛,下面叶脉及边缘具短毛,生腺点。分布东北至宁夏等地。

丽江黄芩高20~36厘米,被倒向小疏柔毛。近无柄,椭卵形花冠白色黄色至绿黄色,常带紫斑。生灌丛、草坡或松林下。分布云南西北部。

⑥川黄芩高10~30厘米。叶片大多为卵形花冠白色、绿白色紫色紫蓝色。坚果卵球,具。生于草坡、高山森林林缘。分布四川西部。

【采集】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选生长3~4年的植株。将挖出后除去苗、须根及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栓皮,再晒至全干。

药材形态

呈倒,扭不直,长7~27厘米,径约1~2厦米。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上部皮较粗糙,有扭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皮细,有顺纹或细皱纹,上下均有稀疏的状支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中间有棕红。老断面中央呈暗棕色棕黑色朽状,习称"枯黄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坚硬,呈劈破状者,习称"黄芩瓣"。遇潮湿或冷水则变为黄绿色。无臭,味苦。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为佳。条短、质松、色深黄、成瓣状者质次。河北蒙古、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此外,辽宁黑龙江亦产。 四川云南所产的黄芩,为植物黄芩。药材外相似,但较细,直径一般约0.5~1厘米,常有分枝,断面为极明显的黄绿色,质量较差。

【化成分】黄芩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中含黄芩素甙。

药理作用

①抗炎抗变态反应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体气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表现协同。甙元的磷酸钠盐较硫酸钠盐作用强,黄芩甙元能抑制离体气管及回肠之Sehultz-Dale反应,对豚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组织胺皮肤反应亦表现抑制,在抗变态反应面,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此种抗变态反应,是由于伤害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酶),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它对平滑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黄芩甙元及黄芩甙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并能降低小毛细管的通透性,后者尚能防止低起的小白

②抗微生物作用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在试管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头喷雾,对膜炎带菌者亦有效,即使对青霉素等抗菌素已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葡萄球菌,对黄芩仍属敏感。试管对人型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报告不一致,对小白实验性结核病有效,但对豚则无效。试管对流感病毒PR株有抑制作用,染病毒后,能使之减轻部损伤和延长存活日期。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体外亦有抑制效力,并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③解热作用早年报告,对疫苗发热的家兔静注射6%黄芩4~6毫升,有解热作用,以后有人用大黄芩(比上述报告静注射黄芩之量大4~30倍)服或肉住射均未能实有解热作用,如静注射则有轻微解热作用,此情况与静注射生理盐水一样,黄芩5克/公斤亦不能使热穿刺法致热的家兔退热。但腔或静注射黄芩甙,黄芩,对疫苗或酵母致热的家兔均能解热。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植物来源多未作生药检定,品种混乱,粗制注射影响压,亦能干扰解热作用。因此黄芩是否有解热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黄芩提取物对正常家兔无降温作用。

④降压、利尿作用黄芩、浸、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对麻醉犬、猫、兔静肉注射或灌,均可起降压作用。浸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压犬的压,酊可使神经压犬压回至正常。浸服的降压作用,以云南产者为最佳,河北次之,西北的较差。黄芩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系直接扩张管,也可能作用于管感受器,反射地起降压。黄芩同属植物Scutellariagalericulata则无降压作用。 在急性利尿实验中,黄芩甙元作用最强,汉黄芩素次之,黄芩甙更差。黄芩醇提取物及(正常人及家兔)亦有利尿作用。

⑤对脂及糖的作用黄芩及三黄制(黄连黄芩大黄为1:1:1)对正常家兔血清中总甾醇/总磷脂之比值无影响,但能降低饲养甾醇7周后家兔的此种比值,对切除甲状腺家兔的此种比值,三黄制亦能降低之。黄芩能使糖轻度上升。

⑥和解痉作用黄芩和乙醇提取液可增加犬、兔胆汁排泄量,黄芩甙元较黄芩甙作用明显,汉黄芩素无影响;黄芩甙使结扎总输管的家兔在1~6小时红素(较对照组)增高,但24~48小时后则使之降低。黄芩对在位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酊可拮抗毛果芸香碱起的肠管运动增强现象,切断迷走神经后并不影响其作用,用小白小肠段进解痉的效价测定,汉黄芩素只有弱的解痉作用,黄芩甙元则无解痉效力。

⑦镇静作用黄芩甙能抑制小白的自发活动,作用强度与量有黄芩可抑制小阳性条件反射,此作用可能是由于它加强了皮层抑制过程所致,可用于神经兴奋性增高及失眠压患者。

⑧其他作用黄芩的酊注射,对士的宁中毒的蛙、猫、狗,可消除强直性痉挛的症状,并使动物免于死亡。黄芩甙、葡萄糖醛酸可降低小士的宁中毒死亡率,前者10毫克就能提高其半数致死量约2.5倍。从测定四氯化碳中毒糖元含量,以葡萄糖醛酸组含量较高,黄芩甙次之,黄芩甙元最低。

毒性

黄芩毒性极低,给兔灌,醇提取液静注射,仅呈活动减弱,黄芩4克/公斤给狗灌8周,亦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如将黄芩2克/公斤静注射于健康兔,先表现镇静,以后死亡,可见静注射比服毒性大得多。黄芩提取物肉及静注射,可使正常家兔白细胞总数短时间显著降低。

炮制

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用凉水浸润或置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黄芩:取黄芩喷淋黄,拌匀,用文,取出,晾干。(每黄芩100斤,用黄10~15斤)黄芩:取黄芩用文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黄芩炭:取黄芩用武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

苦,。 ①《本》:"味苦,平。" ②《录》:"大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

大肠。 ①《品汇要》:"太阴、阳明。" ②《纲》:"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膀胱。"

功用主治

实火,除湿热,止,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疔疮

功能

植物态:多年生草本。丛生,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展的微柔毛。对生,披针至条状披针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生,偏生于花序一侧;花萼盾片高约1.5mm,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花冠筒近基部明显膝雄蕊4,二强。坚果卵球黑褐色,具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向阳草地山坡及休荒地上。河北山西蒙古;有栽培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至半干后撞去栓皮,晒干。生用、炭用。

性状:,扭,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细痕,上部较粗糙,有扭的纵皱或网纹。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中间呈暗棕色棕黑色,枯朽成空洞。微,味苦。

成分:含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酮Ⅰ、Ⅱ(skullcapflavoneⅠ、Ⅱ)、千层纸黄素A(oroxy-linA)及菜油甾醇。

性味:性,味苦。

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解毒,止,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热吐衄,疮毒胎动不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草威灵

下一篇 草地早熟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