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药
形态特征
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40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渐狭渐尖,基部急尖,无毛或仅叶背中脉略被长柔毛;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叶舌长1.5-2.5厘米,膜质,全缘。
穗状花序多花,长达20厘米;苞片长圆形,长2.5-3厘米,内生单花;花芳香,白色,萼长 2.5-3.5厘米,具3齿,顶端一侧开裂;花冠淡黄色,管长达8厘米,裂片线形,长2.5厘米;侧生退化雄蕊匙形,白色,较花冠裂片稍长;唇瓣倒卵形,裂为2瓣,瓣片急尖,具瓣柄,白色或变黄,花丝淡红色,较唇瓣为短。
生长环境
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安居,喜欢在塘边、湖畔、涌头就最适宜栽种。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根状茎(土良姜):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痛,呕吐,食滞,寒疝气痛,牙痛,雀斑。 果实及种子(草果药):辛,温。宽中理气,开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食积腹胀,寒疝,疟疾。
【彝药】全草治胃寒疼痛,食滞气胀, 气寒疝痛,疮疡肿痛《哀牢》。木齐 匹,木齐,岩姜,巴岩姜,岩白姜,野阳藿,草果药:根茎主治伤食不化,风湿性膝关节痛,胃寒冷痛,跌打伤痛,胎盘不下《彝植药续》。
【白药】满气 过:根状茎治胃寒痛,消化不良,膝关节痛《滇药录》。蛮气郭:果实治疗胸膈膨胀,食滞胃痛,面寒背寒痛,痞块疼痛;根茎(良姜)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疟疾;外用于膝关节痛《滇省志》。
主要变种
繁殖方法
它的花不能结实,以分株繁殖为主,采用分株繁殖法繁殖速度也快。室外可以越冬的地区 四季都可以种植 从成年植株丛中截取分株,当年2、3月份种植,7、8月份即可开花,全年每根可分生新株达到20-40株左右,开花质量好、产量也高。
栽培技术
姜花对土壤适应性强,栽培土质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质壤土最为适宜,但土壤应经常保持湿润或靠近水源,则生育更旺盛。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但以春季2、3月份种植最好,分株种植当年即可获取高产。当年亩产平均近2000枝/月,第二年亩产可达2200枝/月以上。种植前深翻土地,施足基肥,起深沟高畦,采用单行植或双行植,定植株行距50×50厘米,亩植2500-3000株。如肥水管理条件好,当年5月下旬即可开花。定植一株幼苗或根茎,全年可分生新株达20-40株左右,约长至15片叶以上可开花。
家庭盆栽,常因泥少肥缺,株高根多,生态环境不宜而难以获得大花。刚栽植时不宜浇水过多,以免根茎切口腐烂。生长期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夏季花期应适当遮阴,可延长开花期。冬季将茎枝剪除,以便翌年萌发新枝。寒冷地区,冬季挖取根茎放室内贮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