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藏菌陈

藏菌陈龙胆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清退黄,利水消肿急性黄疸型和非黄疸炎,胆囊炎,水肿。藏茵陈为藏医用于治疗疾病的常用药材,因与中医使用的茵陈有相似之功效,故称“藏菌陈”,以示区西藏药材,〕 利尿逐水药。清湿热、退黄利水。 微、苦、辛。 胆囊炎,小便短赤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传染性炎。 3钱-1两,水饮用。【保作用】 本品具有保作用,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CCL4)所......
目录

基本内容

西藏药材,〕

利尿逐水药。清湿热、退黄利水。                

、苦、辛。                     

胆囊炎,小便短赤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传染性炎。 

3钱-1两,水饮用。

药理作用

【保作用】

本品具有保作用,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升高,减轻CCl4所致细胞病变,拮抗对乙酰氨基酚所致损伤,但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时间无明显影响。对于切除,其可加速肝脏再生,使切除70%肝脏后在3天基本恢复到正常重。保有效成分有芒果甙、齐墩果酸及酮类成分。对于低压舱模拟海拔8000m及2小时所致大低张低氧性损伤,本品注射液预先腔注射可防止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力的升高,并降低总脂含量。大鼠肝溶酶体体外温孵实验显示,本品注射液、杧果甙均有稳定溶酶体膜作用,并能直接抑制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力。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有杧果甙(mangifer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呫吨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1-羟基-3,5-二甲氧基呫吨酮(1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1-羟基-3,7,8-三甲氧基呫吨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8-羟基-1,3,5-三甲氧基呫吨酮(8-hydroxy-1,3,5-trimethoxyxanthone),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呫吨酮(1,8-dihydroxy-3, 7-dimethOxyxanthone),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1,7,8-trihydroxy-3-methoxyxanthone),1,3,8-三羟基-5-甲氧基呫吨酮(1,3,8-trihydrox-十methoxyxanthone),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呫吨酮(1,7-dihydrox-3,4,8-trimethoxyxanthone)又芷茵陈呫吨酮(zangyinchenin)。还含苦龙甙(amarogentin),当药素(swertisin),8-0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呫吨酮(8-0-β-D-glucopyranosyl-1,3,5-trihydroxyxanthone),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7-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7-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7-O-β-D-吡喃木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7-O-β-D-xylopyranosyl-1,8-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70-[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7-O-[α-L-rhamnopyrancoyl(l→2)-β-D-xy1opyranosyl]-1,8-dihydrox-3-methoxyxanthone},3-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5-甲氧基呫吨酮(3-O-β-D-glucopyranosyl-1,8-dihydroxy-5-methoxyxanthone)。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主根淡黄色,四棱,棱上有窄翅,植株呈塔或帚状分枝斜展。对生;无柄;叶片卵状披针至狭披针,长8-35mm,宽3-10mm,先端钝,基部略呈心形,半抱;下面中脉明显突起。锥状复聚伞花序,具多花梗直立或斜伸,长可达5cm;花萼绿色,4裂,裂线状披针,先端急尖面具明显的3花冠暗紫红色,直径8-13mm。4裂,裂披针,长79mm,先端渐尖,具尖头,基部具2个沟状的腺窝。狭长,深陷,边缘具柔毛状流苏;子房长,无柄,花柱粗短,柱头2裂,裂蒴果披针,长8-14mm,先端尖。种子,深褐色,表面有细网状突起。、果期7-10月。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

锥状,表面淡黄色或土黄色,纤维质,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类白色近四棱,粗细不等,有上有腋生的对生淡绿色至淡黄色。叶片落破碎,完整叶片披针,长1-5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全缘皱缩,淡黄色至淡蓝色,花冠4或5深裂,情香,味苦。

 【显微鉴

横切面:木栓组织狭窄。皮层薄壁细胞呈切线延长。皮部狭窄。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木纤维导管组成,木纤维壁厚且木化,导管单个或2-5个成群,作径向排列。中央为初生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分薄壁组织中。

横切面:周边有4棱,由2-5列薄壁细胞组成,表皮为1列类或类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由4-8列薄壁细胞组成。皮层明显并具凯氏点。维管束双韧型。皮部稍宽,筛管群明显。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木纤维导管组成。木纤维径向排列,壁木化。导管多2-5个成群,多径向排列,壁木化。部宽广,细胞类且大,中央部分破裂成空腔。 横切面:表皮1列细胞,上表皮细胞较大,外壁增厚。栅栏组织2列,近表皮的1列细胞稍延长。海绵组织中具气室维管束双韧型,分布海绵组织中,中脉下表面稍突起。

环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800m的山坡、河谷、林下、灌丛及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青海西藏等地。

藏菌陈

取本品粗粉2g,加75乙醇20ml,回流提取,滤过,取滤液浓缩至10ml,供下列实验:1.取滤液1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橙黄色荧光,滴加1乙酸镁甲酸液1滴,荧光明显加强,呈亮金黄色。

2.取滤液1滴,点滤纸上,干后,滴加1三氯化乙醇液1滴,呈墨绿色。

藏菌陈性味】苦;性凉

藏菌陈功能】清退黄;利水消肿急性黄疸型和非黄疸炎;胆囊炎;水肿

藏菌陈用法用量】服:汤,3-10g。

【摘录】《中华本草》[1]

相关资讯

《中华本草》共2400万,共34卷,共收入中医药物达8980味,是迄今为止所收药物种类最多的一部本草专著,代表了我国当代中医药研究最高和最新水平。   最后完成的“民族药卷”部分共计567万,分为“藏药卷”、“蒙药卷”、“维吾尔药卷”和“傣药卷”4卷,分收载临床上常用、疗效确切的民族传统药材396味、422味、423味和400味,并配置插图。在编纂过程中,各卷编纂人员不仅参阅了大量古代民族医药典专著,并对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医药文献著作进了充分的分析,从各个面对药物作了较系统的整理研究,同时还参阅了现代民族药著作,体现出了民族药的现代研究成果。   中国传统药为中华科技文化数千年蕴育之华。它积累了丰富的应用验和生产技 术,创立了独特的药理论体系,成了一门生命力极强的科本草。中国传统药物绝 大多数是天然药物,毒副作用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在防病治病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几十年来,运用现代科技术研究中药,使中药的各个分支科取得了突猛进的 发展,本草已成为一门融古贯今、全面研究中国传统药的综术体系,日益受到 世界医药工作者的重视。因此,编纂一部集二千年传统药之大成并显示当代科水平、 图文并茂的《中华本草》,必将在国外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促进世界医药的进步,为 人类健康造福! 《中华本草》是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持的重大科研课题。由原卫生部副部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任编委会任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张文康任编委会常务副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宋立人研究员任总编、吴贻谷研究员任 总审定,胡烈教授任常务副总编,中国中医研究院章国镇、谢宗万、王孝涛研究员,中国 药科大徐国钧教授,中国医院肖培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凌一揆教授,南京 医科大丁绪亮教授,北京中医药大曹春林教授,上海中医药大李仪奎教授,西安疑 难病院余文新院长,南京中医药大洪恂、王锦鸿研究员任副总编。编委会下设10个专 业编委会和4个民族药专卷编委会,并在南京中医药大设编委会办公室,南京中医药大 校长项平教授任办公室任,持日常工作,汇同全国六十多个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的 四百多专家共同协作编纂这一本草巨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藏鮡肉

下一篇 藏荆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